【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通过中间冷却实现热力循环装置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热力循环设备
,具体为一种通过中间冷却实现热力循环装置的方法。
技术介绍
在热力循环中需要进行中间冷却,从而提高涡轮的工作效率,在此过程中需要使用气体控制器,提高控制的准确性以及便捷性,传统的机械控制器操作步骤繁琐,机构复杂,导致整体机体体积庞大,而且控制灵活性差,大大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中间冷却实现热力循环装置的方法,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通过中间冷却实现热力循环的装置,包括热力循环机构以及固设在所述热力循环机构左侧端面上的控制机体,所述控制机体内设有冷源腔,所述冷源腔右侧的所述控制机体内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滑动配合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空腔与所述冷源腔之间相连通设有第一连通孔,所述第一空腔的底部端壁内设有与所述热力循环机构相连通设有的第二连通孔,位于所述冷源腔下侧的所述控制机体内设有向右侧延伸设置的第一滑腔,所述第一滑腔的右侧末端与所述第一空腔相连通设置,所述第一滑腔内滑动配合连接有向右侧延伸设置的第一齿条,所述第一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通过中间冷却实现热力循环的装置,包括热力循环机构以及固设在所述热力循环机构左侧端面上的控制机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体内设有冷源腔,所述冷源腔右侧的所述控制机体内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滑动配合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空腔与所述冷源腔之间相连通设有第一连通孔,所述第一空腔的底部端壁内设有与所述热力循环机构相连通设有的第二连通孔,位于所述冷源腔下侧的所述控制机体内设有向右侧延伸设置的第一滑腔,所述第一滑腔的右侧末端与所述第一空腔相连通设置,所述第一滑腔内滑动配合连接有向右侧延伸设置的第一齿条,所述第一齿条的右侧末端伸入所述第一空腔内且与所述第一滑块的左侧端面固定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过中间冷却实现热力循环的装置,包括热力循环机构以及固设在所述热力循环机构左侧端面上的控制机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体内设有冷源腔,所述冷源腔右侧的所述控制机体内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滑动配合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空腔与所述冷源腔之间相连通设有第一连通孔,所述第一空腔的底部端壁内设有与所述热力循环机构相连通设有的第二连通孔,位于所述冷源腔下侧的所述控制机体内设有向右侧延伸设置的第一滑腔,所述第一滑腔的右侧末端与所述第一空腔相连通设置,所述第一滑腔内滑动配合连接有向右侧延伸设置的第一齿条,所述第一齿条的右侧末端伸入所述第一空腔内且与所述第一滑块的左侧端面固定配合连接,所述第一滑腔下侧的所述控制机体内设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左侧的所述控制机体内设有上下延伸设置的第二滑腔,所述第二滑腔左侧的所述控制机体内设有第三空腔,所述第三空腔上侧的所述控制机体内设有第三滑腔,所述第三滑腔上侧的所述控制机体内设有右侧端与所述第一空腔顶部段相对设置的第四空腔,所述第四空腔与所述第一空腔之间转动配合连接有左右延伸设置的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的左侧末端固设有伸入所述第四空腔内的第一锥轮,所述第一螺杆的右侧末端伸入所述第一空腔内且与所述第一滑块的左侧端面螺纹配合连接,所述第四空腔与所述第三滑腔之间固设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顶部末端动力连接有伸入所述第四空腔内且与所述第一锥轮动力配合连接的第二锥轮,所述第三空腔的右侧端壁内设有向右侧延伸设置的第三连通孔,所述第三连通孔的右侧延伸末端贯穿所述第二滑腔后与所述热力循环机构相连通,所述第三滑腔内滑动配合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的顶部端面内螺纹配合连接有向上延伸设置的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的顶部末端与所述第一电机的底部末端动力配合连接,所述第二滑块的底部端面内固设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底部末端动力连接有伸出所述第二滑块的底部端面外的花键轴,所述第三空腔内设有圆柱形转筒,所述圆柱形转筒底部端面内设有开口向下且与所述第三空腔相连通设置的通开槽,所述第三滑腔与所述第三空腔之间转动配合连接有内花键套筒,所述内花键套筒的底部末端伸入所述第三空腔内且与所述所述圆柱形转筒的顶部端面固定配合连接,所述第二空腔内设有联动驱动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过中间冷却实现热力循环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第一齿条上侧的所述第一滑块的左侧端面内设有与所述第一连通孔相对设置的第四连通孔,所述第一滑块的底部端面内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晓倩,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海森伯格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