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木组合模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5575 阅读:3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钢木组合模板属于建筑施工用具。钢木组合模板采用钢木结构,由金属框架和木质面板构成,模板平均自重轻,可做成单块面积大的模板,使组装拼缝少,平整度好,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且通用性强,既可利用目前国内广泛应用的组合钢模板的所有配件组装使用,也可以与组合钢模板混合使用。(*该技术在199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建筑施工用具。目前,国内建筑上广泛使用组合钢模板进行施工,它坚固耐用,不易变形和损坏,但由于自身重量大,组合钢模板不宜做得太大,造成施工上拼接时间多,施工速度慢,且平整度不够好等缺点。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重量轻,而又可与现有钢模板通用的新型模板,以解决现有组合钢模板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本技术采用金属材料作为模板的框架,整个框架由横框、纵框、加强扁钢、边纵肋、边横肋、加强垫块、中纵肋、中横肋组成。在横框、纵框侧面每隔一定距离开有圆孔,供组合连接时使用。面板可选用木质材料做成,如中密度纤维板、胶合板、刨花板或夹木板等,并采用铆钉或螺丝使之与框架紧密固定。框架上端与板面在同一平面内。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的正视图,图2是图1沿A-A剖面的剖视图,图3是图1的右视图。图1中,面板1采用10~20毫米厚的木板、中密度纤维板、胶合板,刨花板或夹木板等做成,框架由横框2、纵框3、加强扁钢4、边纵肋5、边横肋6、加强垫块7、中纵肋8、中横肋9所构成,除加强扁钢4、边纵肋5、中纵肋8、加强垫块7外均可用角钢制成,长短、大小可根据设计而定。本实施例横框2采用不等边角钢,其一边25毫米宽,与面板在同一平面上,另一边宽55毫米,作为横框侧面,另外在横框侧面距两端25毫米的地方开始,沿距板面22毫米处每相隔50毫米等距离钻孔,孔的直径13.8毫米,供拼装时使用(如图3中10所示)。纵框3的用料与横框2相同,在纵框侧面距两端75毫米处开始,沿距板面22毫米处每隔150毫米等距离钻孔,圆孔的直径13.8毫米,另外边横肋与横框相距150毫米,边横肋与中横肋及中横肋之间均为300毫米,边纵肋与纵框相互间距及边纵肋之间间距均为300毫米。图4为纵框3的正视图,所用角钢经起线处理,称起线角钢。图4中11为连接圆孔,12为突钢,供拼接时连接器定位用。每个圆孔两边的二块突钢相互所成角度n为20°左右,远端距离L为96毫米,每块突钢长19毫米,宽7毫米,突出1毫米。图5为图4的B-B剖面图。图5中13为起线,可使拼接时接口缝隙小,保证施工质量。图6为图4的C-C剖面图。由于采用木质板作为面板,使钢木组合模板自身重量大为减轻,这样可以把模板做得大一些,如长可为2400、1800、1500、1200、900(单位均为毫米)。宽可为900、750、600、450、400、150、100(单位均为毫米)等各种规格。由于模板单块面积比较大,平整度好,组装拼缝少,配件用量减少,大大提高了施工质量,加快施工速度。本技术通用性强,既可利用目前国内所广泛使用的组合钢模板所用配件组装使用,也可与组合钢模板混合使用。如果在面模上涂布上长效脱模剂,脱模效果更好,使成型后混凝土表面更加光滑平整。权利要求1.一种钢木组合模板,由面板1和框架组成,其特征是面板1采用10~20毫米厚的木板、中密度纤维板、胶合板、刨花板或夹木板做成,框架用金属材料做成,由横框2、纵框3、加强扁钢4、边纵肋5、边横肋6、加强垫块7、中纵肋8、中横肋9所构成,框架上端与板面在同一平面内,横框2及纵框3侧面有等距离圆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木组合模板,其特征是横框2和纵框3可用起线角钢做成,侧面宽55毫米,沿板面22毫米处等距离钻孔,孔径为13.8毫米,横框2的孔从两端25毫米的地方开始,孔距50毫米,纵框3的孔从两端75毫米处开始,孔距150毫米,且纵框3上每个孔两边有两块突钢12,相互成20°角偏开,远端距离为96毫米,每块突钢长19毫米,宽7毫米。专利摘要钢木组合模板属于建筑施工用具。钢木组合模板采用钢木结构,由金属框架和木质面板构成,模板平均自重轻,可做成单块面积大的模板,使组装拼缝少,平整度好,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且通用性强,既可利用目前国内广泛应用的组合钢模板的所有配件组装使用,也可以与组合钢模板混合使用。文档编号E04G9/04GK2044627SQ8820632公开日1989年9月20日 申请日期1988年5月26日 优先权日1988年5月26日专利技术者刘桂林, 陈章毅, 刘文炯 申请人:汕头经济特区三联建筑模板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钢木组合模板,由面板1和框架组成,其特征是面板1采用10-20毫米厚的木板、中密度纤维板、胶合板、刨花板或夹木板做成,框架用金属材料做成,由横框2、纵框3、加强扁钢4、边纵肋5、边横肋6、加强垫块7、中纵肋8、中横肋9所构成,框架上端与板面在同一平面内,横框2及纵框3侧面有等距离圆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桂林陈章毅刘文炯
申请(专利权)人:汕头经济特区三联建筑模板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