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廖福彰专利>正文

建筑钢模施工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5250 阅读:2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建筑钢模施工法,其是先将数组脚架架起,于脚架顶部分别架设横梁与加强梁,于加强梁上加设钢模,各钢模之间以连接钢片连接,墙壁部分的钢模于施工前先在内钢模的内侧加设加强柱,以将内钢模锁固于加强柱上,待钢筋和水电管路加设完成再封外钢模,内、外钢模间设置多根中空管为模档,并以螺栓穿过将内、外钢模相互锁固,以本发明专利技术施工法施工时,由钢板提供较不易损坏、表面较平滑,规格较为统一且不易产生“爆模”的功效。(*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钢模施工法。近年来由于工资高涨、人工难寻,尤其是在建筑工地中的建筑工人更是相当难寻,造成从事建筑业的业者相当的困扰,因此相关业者均致力于施工方法的改进,以期能够以较少的人力来达到较高的效率,但是,以一般传统式建筑用的木模板加以分析,其具有如后的缺点因木板模是以木质为材质制成,而木质制成的木板模极易发生损坏,而需要以人工进行修复或是加以更新,造成施工上的困扰,且木板模的表面较为粗糙,当灌浆完成后必需进行表面修补,而有着费时费工的问题,又木板模具有规格不一的缺点,当木板模于施工而灌入混凝土后,因混凝土受到重力吸引后,极易使位于建筑物底部的木板模产生“爆模”的不良现象,当“爆模”后,则使灌浆后的混凝土产生外凸的情况,建筑业者则必需将该外凸的混凝土加以整修,又有费时费工的缺点,因此,上述传统式以木板模施工方法实有加以改良的必要。本专利技术人即是针对上述传统建筑以木模板施工法的缺点而深入构思,并积极研究改进之道,而经长期的努力、试作而开发、设计出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钢模施工法,以钢模板取代传统建筑用的木模板进行混凝土的灌浆作业,以提高模板的使用寿命,并使灌浆后的建筑物较不易损坏、表面较平滑,规格较为统一且不易产生“爆模”。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建筑钢模施工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各步骤(a)架设数组脚架,于脚架顶部分别架设横梁与加强梁,于加强梁上再加设楼板的钢模,于钢模上具有多个螺孔,各钢模之间是以连接钢片连接,(b)架设墙壁部份的钢模,于施工前先在内钢模的内侧加设加强柱,将内钢模锁固定位于加强柱上,于钢筋和水电管路加设完成后,再封外钢模,内、外钢模上设置有多个相对应的穿孔,并于各相对穿孔间设置有与墙壁厚度相同的中空管,并以螺栓穿过内、外钢模的穿孔及中空管,且于另端以螺帽锁固,将内、外钢模相互组装锁固为一体,即可进行灌浆作业。前述的建筑钢模施工法,其特征在于钢模与钢模的连接,是由钢模侧缘预留一排整齐排列的螺孔,藉连接钢片将两片钢模以螺丝锁紧以达到钢模相互连接,且连接钢片上两孔洞的距离与两片钢模相互连接的螺孔距离相同。前述的建筑钢模施工法,其特征在于脚架为两节式,其间是以螺纹相互连接,而螺纹可调整脚架的高度。前述的建筑钢模施工法,其特征在于钢模的表面可为双面皆是光滑面。前述的建筑钢模施工法,其特征在于在钢模表面可加设框条以增加钢模的强度。前述的建筑钢模施工法,其特征在于于钢模表面设置的螺孔是呈整齐有规则化的排列,且该螺孔与螺孔之间的距离视灌浆时的侧模压力及钢模的硬度与厚度而设定。前述的建筑钢模施工法,其特征在于于灌浆作业之前,在钢模顶部与未锁固连接钢片的螺孔的相对处设有塑料中空管,其可于拆模时藉由钢索由塑料中空管内伸至螺孔处以拉持钢模。前述的建筑钢模施工法,其特征在于在钢模上设有悬吊孔,于灌浆作业之前,在钢模顶部与悬吊孔的相对处设有塑料中空管,其可于拆模时藉由钢索由塑料中空管穿过悬吊孔以拉持横梁及加强梁。前述的建筑钢模施工法,其特征在于于灌浆作业之前,在钢模相接的缝隙处,可以补土封闭缝隙,以增加灌浆后的表面平整性。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如后的优点因本专利技术的钢模是以钢材为材质制成,因而具有较不易损坏的优点,可不断重覆使用以降低成本并无需整修,且当灌浆后可使混凝土的表面较为平滑,不需在拆模后再作表面修补,且钢模的规格较为统一安装容易,又不易产生“爆模”的问题,让施工更为顺畅而便利。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方法特征及目的。附图简要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流程方块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结合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钢模藉由连接钢片及螺丝锁固时的平面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钢模的仰视平面图。本专利技术为一种建筑钢模施工法(如图1、2所示),该施工法包括有下列各步骤a·架设数组脚架1,该脚架1为两节式,其间是以螺纹相互连接,而螺纹具有可调整脚架1的高度的作用,于脚架1顶部分别架设组装横梁2与加强梁20,于加强梁20上再加设楼板的钢模3,于钢模3上具有多个螺孔30,各钢模3之间是以连接钢片31相互连接,各钢模3的连接是由钢模3侧缘预留一排整齐排列的螺孔30,藉连接钢片31将两片钢模3以螺丝33锁紧以达到钢模相互连接的目的(如图2、4中所示),而所需锁固连接钢片31的数目是可依实际的需要而作增减,于连接钢片31上两孔洞32的距离与两片钢模3相互连接的螺孔30距离相同,且钢模3的表面可为双面皆是光滑面,另在需要时,亦可于钢模3的表面加设框条301(如图5中所示),以便增加钢模3的强度。b·架设墙壁部份的钢模,于施工前是在内钢模5的内侧加设加强柱4,以便将内钢模5锁固定位于加强柱4上,待钢筋和水电管路加设完成,再封外钢模6,于内钢模5表面预留的穿孔50与外钢模6表面预留的穿孔是呈相互对应,于钢模表面预留排列整齐有规则化的螺孔,其螺孔与螺孔之间的距离视灌浆时的侧模压力及钢模的硬度与厚度而定;另于内、外钢模5、6间设置多根与墙壁厚度相同的中空管7,组装时是将中空管7安置于内、外钢模5、6相对的穿孔间,并以螺栓70穿过内、外钢模5、6的穿孔及中空管7,而于另端以螺帽71锁固,以便将内、外钢模5、6相互组装锁固为一体。本专利技术藉由上述结构的组合后而于使用时(如图2、3中所示),可于楼板的钢模3顶部及介于内、外钢模5、6之间灌入混凝土,使混凝土充满钢模3上方及介于内、外钢模5、6之间,惟于钢模3顶部与未锁固连接钢片31的螺孔30的相对处设有塑料中空管34,其可于拆模时藉由钢索由塑料中空管34内伸至螺孔30处以拉持钢模3,另在钢模3上的适当位置设有悬吊孔35,而在相应于该悬吊孔35的钢模3顶部亦设置有塑料中空管34,其可于拆模时以钢索由塑料中空管34穿过钢模3的悬吊孔35,延伸至钢模3下方将横梁2及加强梁20加以悬吊,以维持拆模时的安全性,防止拆模时因钢模3、横梁2及加强梁20的重量太重而下压伤人;另在进行灌浆作业之前,可在各钢模3缝隙之间以补土封闭缝隙,而可让施工后获得的表面更为平整;又当内、外钢模5、6经由旋松螺栓70与螺帽71后,即可完成内、外钢模5、6之间的拆卸工作,在基本的实施例中该中空管7的外径为10mm,其内径为6mm,故于混凝土墙壁成形后可将中空管7留置于墙壁内部而不需取出,又因中空管7的管径实际是极小,故于墙壁施工完成后只需稍作修饰作业,而将中空管7于墙壁的表面处填平即可,不会影响墙壁表面的平整性。权利要求1·一种建筑钢模施工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各步骤(a)架设数组脚架,于脚架顶部分别架设横梁与加强梁,于加强梁上再加设楼板的钢模,于钢模上具有多个螺孔,各钢模之间是以连接钢片连接,(b)架设墙壁部份的钢模,于施工前先在内钢模的内侧加设加强柱,将内钢模锁固定位于加强柱上,于钢筋和水电管路加设完成后,再封外钢模,内、外钢模上设置有多个相对应的穿孔,并于各相对穿孔间设置有与墙壁厚度相同的中空管,并以螺栓穿过内、外钢模的穿孔及中空管,且于另端以螺帽锁固,将内、外钢模相互组装锁固为一体,即可进行灌浆作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钢模施工法,其特征在于钢模与钢模的连接,是由钢模侧缘预留一排整齐排列的螺孔,藉连接钢片将两片钢模以螺丝锁紧以达到钢模相互连接,且连接钢片上两孔洞的距离与两片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建筑钢模施工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各步骤:(a)架设数组脚架,于脚架顶部分别架设横梁与加强梁,于加强梁上再加设楼板的钢模,于钢模上具有多个螺孔,各钢模之间是以连接钢片连接,(b)架设墙壁部份的钢模,于施工前先在内钢模的内侧加设加 强柱,将内钢模锁固定位于加强柱上,于钢筋和水电管路加设完成后,再封外钢模,内、外钢模上设置有多个相对应的穿孔,并于各相对穿孔间设置有与墙壁厚度相同的中空管,并以螺栓穿过内、外钢模的穿孔及中空管,且于另端以螺帽锁固,将内、外钢模相互组装锁固为一体,即可进行灌浆作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福彰
申请(专利权)人:廖福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