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隐形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4037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2 23: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自动隐形床,包括第一床板,所述第一床板下方设置有第二床板,所述第一床板和第二床板底部均焊接有承重杆,所述第一床板和第二床板均通过转轴与固定架外侧的电机传动连接,且固定架底部焊接有脚扣板,所述转轴表面焊接有卡接槽,所述转轴外表面套接有锁扣套管,所述锁扣套管两侧焊接有动力箱所述锁扣套管内表壁底端焊接有限位板,所述第一床板和第二床板两侧均焊接有夹持板,所述夹持板外侧设置有压合板,且压合板外侧设置有定位销,所述第一床板和第二床板内表面均焊接有防护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该隐形床整体结构设计简单合理,操作灵活便捷,使用安全稳定,方便移动和运输,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A fully automatic invisible bed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fully automatic invisible bed,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bed plate, a second bed plate is arranged under the first bed plate, a load-bearing rod is welded at the bottom of the first bed plate and the second bed plate, the first bed plate and the second bed plate are connected by a motor drive on the outer side of the fixing frame through a rotating shaft, and the bottom of the fixing frame is welded with a foot-buckle plate, and the surface of the rotating shaft is welded with a clamping groove.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rotating shaft is sleeved with a locking sleeve, and the bottom end of the inner surface wall of the locking sleeve is welded with a limited position plate. Both sides of the first bed plate and the second bed plate are welded with a clamping plate. The outer side of the clamping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clamping plate, and the outer side of the clamping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positioning pin. The inner surface of the first bed plate and the second bed plate is welded with protection. Rod. In the utility model, the overall structure design of the invisible bed is simple and reasonable, the operation is flexible and convenient, the use is safe and stable, the movement and transportation are convenient, and the invisible bed has strong practic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自动隐形床
本技术涉及家具
,尤其涉及一种全自动隐形床。
技术介绍
床是供人躺在上面睡觉的家具,人的三分之一的时间都是在床上度过的,经过千百年的演化,现在的床不仅是睡觉的工具,也是家庭重要的装饰品之一,床的种类有平板床、四柱床、双层床、日床等,床由基本的床头板、床尾板、加上骨架等结构组成,是一般最常见的样式,虽然简单,但床头板、床尾板,却可营造不同的风格。然而现有的隐形床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一方面床板的空间占有面积较大,不利于移动和搬运,另一方面床板在旋转后固定不够稳定,容易发生晃动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全自动隐形床。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全自动隐形床,包括第一床板,所述第一床板下方设置有第二床板,所述第一床板和第二床板底部均焊接有承重杆,所述第一床板和第二床板均通过转轴与固定架外侧的电机传动连接,所述固定架一侧焊接有第二支杆,且第二支杆内部设置有第一支杆,所述第一支杆外侧焊接有脚扣板,所述转轴表面焊接有卡接槽,所述转轴外表面套接有锁扣套管,所述锁扣套管两侧焊接有动力箱,所述动力箱内部焊接有减震板,且减震板内侧设置有YQ-伸缩气缸和与之配套使用的卡接板,所述锁扣套管内表壁底端焊接有限位板,所述第一床板和第二床板两侧均焊接有夹持板,所述夹持板外侧设置有压合板,且压合板外侧设置有定位销,所述第一床板和第二床板内表面均焊接有防护杆。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一床板和第二床板的大小相等,且第一床板和第二床板的逆时针最大旋转角度为90度。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承重杆共安装有两个,且两个承重杆为交叉结构。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卡接板的外径与卡接槽的内径大小相等。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压合板为两段式垂直结构,且压合板的外侧开设有用于定位销连接的定位槽。本技术中,首先第一床板和第二床板通过转轴与电机连接,能够在床板不使用时,将床板进行逆时针旋转,使得床板与地面相互垂直,从而减小了床板的空间占有面积,方便了隐形床的移动运输,其次通过设置的卡接板和卡接槽,能够在床板旋转到水平状态时,通过YQ-伸缩气缸将卡接板嵌入到卡接槽内,对转轴起到水平定位的作用,从而使得床板被锁死,避免床板发生晃动的现象,最后通过设置的压合板和定位销,能够将床板表面的床垫和被子压住,避免在床板旋转时出现被子和床垫脱落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全自动隐形床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锁死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床板的侧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图例说明:1-电机、2-固定架、3-脚扣板、4-锁扣套管、5-第一床板、6-第二床板、7-承重杆、8-动力箱、9-减震板、10-YQ-伸缩气缸、11-卡接板、12-卡接槽、13-转轴、14-限位板、15-定位销、16-压合板、17-夹持板、18-防护杆、19-第一支杆、20-第二支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4,一种全自动隐形床,包括第一床板5,第一床板5下方设置有第二床板6,第一床板5和第二床板6底部均焊接有承重杆7,第一床板5和第二床板6均通过转轴13与固定架2外侧的电机1传动连接,固定架2一侧焊接有第二支杆20,且第二支杆20内部设置有第一支杆19,第一支杆19外侧焊接有脚扣板3,转轴13表面焊接有卡接槽12,转轴13外表面套接有锁扣套管4,锁扣套管4两侧焊接有动力箱8,动力箱8内部焊接有减震板9,且减震板9内侧设置有YQ-伸缩气缸10和与之配套使用的卡接板11,锁扣套管4内表壁底端焊接有限位板14,第一床板5和第二床板6两侧均焊接有夹持板17,夹持板17外侧设置有压合板16,且压合板16外侧设置有定位销15,第一床板5和第二床板6内表面均焊接有防护杆18。第一床板5和第二床板6的大小相等,且第一床板5和第二床板6的逆时针最大旋转角度为90度,承重杆7共安装有两个,且两个承重杆7为交叉结构,卡接板11的外径与卡接槽12的内径大小相等,压合板16为两段式垂直结构,且压合板16的外侧开设有用于定位销15连接的定位槽。将电机1连接到外接遥控设备,对电机1进行旋转控制,当床板收缩时,转轴13处于静止位置,此时卡接槽12与限位板14接触,一方面能够对转轴13起到限位保护的作用,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卡接槽12出现较大的震动,从而使得锁死机构能够稳定工作。第一支杆19的内径小于第二支杆20的内径,使得第一支杆19能够嵌入第二支杆20内部,从而减小了隐形床的空间占有面积,当需要使用隐形床,将第一支杆19从第二支杆20内部拉伸出来,通过定位销进行卡扣固定,从而保证了隐形床的稳定。工作原理:使用时,通过脚扣板3将固定架2安装在墙壁表面,电机1和YQ-伸缩气缸10连接到外接遥控设备,当需要打开床板时,启动电机1,此时电机1带动转轴13将床板进行逆时针的旋转,当床板旋转到与地面平行时,电机1停止工作,卡接槽12和卡接板11处于同一高度,然后启动YQ-伸缩气缸10将卡接板11伸展并且嵌入到卡接槽12内,将转轴13固定锁死,另一方面,床垫和被子通过压合板16和定位销15与床板进行稳定的固定,避免在床板旋转过程中发生脱落的情况,则该隐形床完整使用。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自动隐形床,包括第一床板(5),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床板(5)下方设置有第二床板(6),所述第一床板(5)和第二床板(6)底部均焊接有承重杆(7),所述第一床板(5)和第二床板(6)均通过转轴(13)与固定架(2)外侧的电机(1)传动连接,所述固定架(2)一侧焊接有第二支杆(20),且第二支杆(20)内部设置有第一支杆(19),所述第一支杆(19)外侧焊接有脚扣板(3),所述转轴(13)表面焊接有卡接槽(12),所述转轴(13)外表面套接有锁扣套管(4),所述锁扣套管(4)两侧焊接有动力箱(8),所述动力箱(8)内部焊接有减震板(9),且减震板(9)内侧设置有YQ‑伸缩气缸(10)和与之配套使用的卡接板(11),所述锁扣套管(4)内表壁底端焊接有限位板(14),所述第一床板(5)和第二床板(6)两侧均焊接有夹持板(17),所述夹持板(17)外侧设置有压合板(16),且压合板(16)外侧设置有定位销(15),所述第一床板(5)和第二床板(6)内表面均焊接有防护杆(1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自动隐形床,包括第一床板(5),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床板(5)下方设置有第二床板(6),所述第一床板(5)和第二床板(6)底部均焊接有承重杆(7),所述第一床板(5)和第二床板(6)均通过转轴(13)与固定架(2)外侧的电机(1)传动连接,所述固定架(2)一侧焊接有第二支杆(20),且第二支杆(20)内部设置有第一支杆(19),所述第一支杆(19)外侧焊接有脚扣板(3),所述转轴(13)表面焊接有卡接槽(12),所述转轴(13)外表面套接有锁扣套管(4),所述锁扣套管(4)两侧焊接有动力箱(8),所述动力箱(8)内部焊接有减震板(9),且减震板(9)内侧设置有YQ-伸缩气缸(10)和与之配套使用的卡接板(11),所述锁扣套管(4)内表壁底端焊接有限位板(14),所述第一床板(5)和第二床板(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浩铭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卡莱雅家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