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网络信息安全的直播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938575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9 06: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网络信息安全的直播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直播前,对主播进行实名认证并记录主播的人脸特征,还要求主播上传图像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将上传图像作为直播场景;直播时,识别主播的直播画面与直播场景是否相符,若否,则停止该主播的直播;以上涉及的数据交互均基于网络信息安全技术进行加密。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专利技术还能审核主播上传的图像以作为直播场景,而且还在直播时识别主播的直播画面是否与直播场景相符,有助于直播场景的规范化,利于主播在保护他人隐私的情况下进行直播,而且加密有助于防止通过逆向破解和分析数据来破解实名认证、审核或识别过程,进一步保证直播正常进行,规范化程度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网络信息安全的直播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社会网络与信息安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网络信息安全的直播方法。
技术介绍
自媒体时代,各种直播平台层出不穷,有以展现才艺等内容的娱乐秀场直播,也有各类社交软件直播和电商直播,还有各类教育直播平台等,直播平台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各类直播平台在给我们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其直播内容也给拍摄到的路人的隐私带来了极大威胁和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网络信息安全的直播方法,通过对主播以及直播场景进行检测处理,避免出现泄露隐私的场景,保护大众隐私。针对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加以解决的:一种基于网络信息安全的直播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直播前,对主播进行实名认证并记录主播的人脸特征,还要求主播上传图像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将上传图像作为直播场景;直播时,识别主播的直播画面与直播场景是否相符,若否,则停止该主播的直播;以上涉及的数据交互均基于网络信息安全技术进行加密。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还能审核主播上传的图像以作为直播场景,而且还在直播时识别主播的直播画面是否与直播场景相符,有助于直播场景的规范化,利于主播在保护他人隐私的情况下进行直播,而且加密有助于防止通过逆向破解和分析数据来破解实名认证、审核或识别过程,进一步保证直播正常进行,规范化程度更高。进一步地,若跟踪到直播的位置处在公共场所且直播位置不变的时间在一定范围内,允许主播继续进行直播。因为有的主播直播的是户外内容,直播场景不固定,不应该直接把这些内容全部剔除掉,一般公共场所涉及的隐私内容也少,将直播的位置处在公共场所能够一定程度上避免隐私的泄露,而且确保了直播位置不能长时间固定不变,避免主播有针对性地拍摄个别路人的隐私行为。进一步地,结合城市热力图及直播位置,若城市热力图显示直播位置处的人流密度达到预先设定的人流密度阈值,则允许主播继续直播,若否,则需要识别主播的人脸特征是否在一段时间内都没有在直播画面中出现,若是,则停止直播。人流密集处一般涉及的的隐私内容也少,可以允许进行直播,但是在人流不密集处,则需要主播在直播画面中时常露脸,让他人注意到正在进行直播,进而达到不容易泄露他人隐私的效果。进一步地,人流密度阈值可设为0.1至0.5人每平方米,更优地,可为0.2至0.3人每平方米。阈值不宜设置过小,过小就失去了规范主播进行直播的意义,过大的话对直播行为管控过于严格,影响直播观看用户的体验。进一步地,识别主播的人脸特征没有在直播画面中出现的这一段时间设定为10至90分钟。设置太短会给主播造成困扰,因为主播在直播过程中有可能中途上厕所或者被其他事情所打断,导致不能面向摄像头进行直播,而设置太长也会失去规范直播的意义,起不到应有的管控作用。进一步地,预先建立敏感场所增强学习模型,直播过程中根据模型判断直播画面中是否出现敏感场所,若是,则停止直播。有些敏感场所是禁止直播拍摄的,例如博物馆、影院等付费场所,又或者厕所、网吧、洗浴中心等较私人的场所,预先建立模型能够自动判断直播画面是否出现敏感场所,避免人工审核的繁琐,提高审核效率。进一步地,直播过程中每间隔一段时间根据模型判断直播画面中是否出现敏感场所,若是,则停止直播。因为图像识别的过程耗时较长,如果频繁根据模型进行识别判断,影响直播的实时性以及流畅性,降低观用户的观看体验。进一步地,每间隔一段时间通过人工采样直播画面进行审核,若审核不通过,则停止直播。因为侵犯隐私的内容繁多,利用系统自身进行判断始终存在一定漏洞,不如通过人来判断准确,所以要间隔一段时间进行人工采样判断。进一步地,进行人工采样的间隔时间在不超过90分钟的范围内随机设定。随机抽查能够更大概率地发现异常情况,而且也可以避免主播根据固定的人工采样间隔时间来规避审核,比如主播在审核时间时拍摄正常的直播画面,在间隔时间中拍摄违规内容。进一步地,每间隔一段时间通过人工采样直播画面进行审核,若审核不通过,则停止直播;标记人工审核不通过的直播画面中的敏感区域,并将其作为新样本更新模型。增强学习模型的好处是可以输入新样本进行更新,利于提高模型的准确率与适应性,有效避免对敏感场所进行直播拍摄,有力地保护了他人的隐私。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还能审核主播上传的图像以作为直播场景,而且还在直播时识别主播的直播画面是否与直播场景相符,有助于直播场景的规范化,利于主播在保护他人隐私的情况下进行直播,而且还要求直播画面中出现主播的面部,也即人脸,便于他人识别出正在进行直播,进一步降低了侵犯隐私的可能;而且加密有助于防止通过逆向破解和分析数据来破解实名认证、审核或识别过程,进一步保证直播正常进行,规范化程度更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地说明。如图1所示的一种基于网络信息安全的直播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直播前,对主播进行实名认证并记录主播的人脸特征,还要求主播上传图像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将上传图像作为直播场景;直播时,识别主播的直播画面与直播场景是否相符,若否,则停止该主播的直播;以上涉及的数据交互均基于网络信息安全技术进行加密。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还能审核主播上传的图像以作为直播场景,而且还在直播时识别主播的直播画面是否与直播场景相符,有助于直播场景的规范化,利于主播在保护他人隐私的情况下进行直播,而且加密有助于防止通过逆向破解和分析数据来破解实名认证、审核或识别过程,进一步保证直播正常进行,规范化程度更高。若跟踪到直播的位置处在公共场所且直播位置不变的时间在一定范围内,允许主播继续进行直播。因为有的主播直播的是户外内容,直播场景不固定,不应该直接把这些内容全部剔除掉,一般公共场所涉及的隐私内容也少,将直播的位置处在公共场所能够一定程度上避免隐私的泄露,而且确保了直播位置不能长时间固定不变,避免主播有针对性地拍摄个别路人的隐私行为。结合城市热力图及直播位置,若城市热力图显示直播位置处的人流密度达到预先设定的人流密度阈值,则允许主播继续直播,若否,则需要识别主播的人脸特征是否在一段时间内都没有在直播画面中出现,若是,则停止直播。具体地,城市热力图可从移动运营商处获得人流数据来绘制;直播位置可通过主播的直播设备的GPS定位功能获得,更优地,若无法跟踪主播的直播位置,则停止直播。人流密集处一般涉及的的隐私内容也少,可以允许进行直播,但是在人流不密集处,则需要主播在直播画面中时常露脸,让他人注意到正在进行直播,进而达到不容易泄露他人隐私的效果。人流密度阈值可设为0.1至0.5人每平方米,更优地,可为0.2至0.3人每平方米。阈值不宜设置过小,过小就失去了规范主播进行直播的意义,过大的话对直播行为管控过于严格,影响直播观看用户的体验。识别主播的人脸特征没有在直播画面中出现的这一段时间设定为10至90分钟,更优地,为20至40分钟。设置太短会给主播造成困扰,因为主播在直播过程中有可能中途上厕所或者被其他事情所打断,导致不能面向摄像头进行直播,而设置太长也会失去规范直播的意义,起不到应有的管控作用。预先建立敏感场所增强学习模型,直播过程中根据模型判断直播画面中是否出现敏感场所,若是,则停止直播。有些敏感场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网络信息安全的直播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在直播前,对主播进行实名认证并记录主播的人脸特征,还要求主播上传图像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将上传图像作为直播场景;直播时,识别主播的直播画面与直播场景是否相符,若否,则停止该主播的直播;又或者在一段时间内的直播画面都没有出现主播的人脸特征,则停止该主播的直播;以上涉及的数据交互均基于网络信息安全技术进行加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网络信息安全的直播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在直播前,对主播进行实名认证并记录主播的人脸特征,还要求主播上传图像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将上传图像作为直播场景;直播时,识别主播的直播画面与直播场景是否相符,若否,则停止该主播的直播;又或者在一段时间内的直播画面都没有出现主播的人脸特征,则停止该主播的直播;以上涉及的数据交互均基于网络信息安全技术进行加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网络信息安全的直播方法,其特征在于,若跟踪到直播的位置处在公共场所且直播位置不变的时间在一定范围内,允许主播继续进行直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网络信息安全的直播方法,其特征在于,结合城市热力图及直播位置,若城市热力图显示直播位置处的人流密度达到预先设定的人流密度阈值,则允许主播继续直播,若否,则需要识别主播的人脸特征是否在一段时间内都没有在直播画面中出现,若是,则停止直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网络信息安全的直播方法,其特征在于,人流密度阈值可设为0.1至0.5人每平方米。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坤鸿林培川
申请(专利权)人:神盾网络安全信息化中心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