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轴补偿脉冲发电机及其实现脉冲放电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938024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9 06: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轴补偿脉冲发电机,采用单相4极双轴补偿结构,包括电机本体以及脉冲放电系统,所述电机本体包括转子,所述转子包括励磁绕组以及补偿绕组,所述励磁绕组由4个励磁线圈组成,所述补偿绕组由4个补偿线圈组成,所述励磁绕组和补偿绕组位于同一圆周面上,所述励磁绕组与补偿绕组的相邻两个线圈的轴线在空间上的机械角度相差45°,且每个励磁线圈的下线部分所占空间与每个补偿线圈下线部分所占空间的比例为2:1,所述励磁绕组与补偿绕组的匝数比也为2:1,可以获得相对理想的气隙磁场波形,交直轴补偿匹配关系,以及圆周上导体均匀的受力与发热,从而提高了电机的励磁效率,同时提高了电机的转子空间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轴补偿脉冲发电机及其实现脉冲放电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机
,尤其是涉及一种双轴补偿脉冲发电机及其实现脉冲放电的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的双轴补偿空芯补偿脉冲发电机,转子励磁绕组和补偿绕组不在同一圆周面上,虽然这种结构中,直轴补偿和交轴补偿可以单独设计,但是会导致转子的空间利用率低,并且励磁绕组距离电枢绕组远,励磁效率也低。另一方面,空芯脉冲发电机放电结束后,励磁绕组中储存有大量的磁场能量,目前这部分能量一般并不加以利用,仅通过励磁续流回路或引入外部泄放电阻以热能的形式损耗,这也导致了采用自激励磁方式运行的空芯脉冲发电机系统的效率难以进一步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励磁效率,并且提高转子空间利用率的双轴补偿脉冲发电机。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轴补偿脉冲发电机,采用单相4极双轴补偿结构,包括电机本体以及与电机本体连接的脉冲放电系统,所述电机本体包括转子,所述转子包括励磁绕组以及补偿绕组,所述励磁绕组由4个励磁线圈组成,所述补偿绕组由4个补偿线圈组成,所述励磁绕组和补偿绕组位于同一圆周面上,所述励磁绕组与补偿绕组的相邻两个线圈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轴补偿脉冲发电机,其特征在于:采用单相4极双轴补偿结构,包括电机本体以及与电机本体连接的脉冲放电系统,所述电机本体包括转子,所述转子包括励磁绕组(5)以及补偿绕组(6),所述励磁绕组(5)由4个励磁线圈组成,所述补偿绕组(6)由4个补偿线圈组成,所述励磁绕组(5)和补偿绕组(6)位于同一圆周面上,所述励磁绕组(5)与补偿绕组(6)的相邻两个线圈的轴线在空间上的机械角度相差45°,每个励磁线圈的下线部分所占空间与每个补偿线圈下线部分所占空间的比例为2:1,所述励磁绕组(5)与补偿绕组(6)的匝数比也为2:1,励磁绕组(5)与补偿绕组(6)采用相同的导体截面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轴补偿脉冲发电机,其特征在于:采用单相4极双轴补偿结构,包括电机本体以及与电机本体连接的脉冲放电系统,所述电机本体包括转子,所述转子包括励磁绕组(5)以及补偿绕组(6),所述励磁绕组(5)由4个励磁线圈组成,所述补偿绕组(6)由4个补偿线圈组成,所述励磁绕组(5)和补偿绕组(6)位于同一圆周面上,所述励磁绕组(5)与补偿绕组(6)的相邻两个线圈的轴线在空间上的机械角度相差45°,每个励磁线圈的下线部分所占空间与每个补偿线圈下线部分所占空间的比例为2:1,所述励磁绕组(5)与补偿绕组(6)的匝数比也为2:1,励磁绕组(5)与补偿绕组(6)采用相同的导体截面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轴补偿脉冲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本体还包括定子,所述定子包括定子护套(3)、通过环氧树脂粘结在定子护套(3)上的电枢绕组(1)以及通过施加预紧力缠绕在电枢绕组(1)上的定子轭(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轴补偿脉冲发电机,其特征在于:定子护套(3)是由高强度玻璃纤维缠绕而成的圆筒状结构,定子轭(2)采用高强度玻璃纤维缠绕在电枢绕组(1)上形成圆筒形状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轴补偿脉冲发电机,其特征在于:转子还包括转子轭(7)、转子护套(4)以及转轴(8),励磁绕组(5)和补偿绕组(6)同圆周分布并通过环氧树脂粘结在转子轭(7)上,转子护套(4)通过施加预紧力缠绕在励磁绕组(5)和补偿绕组(6)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轴补偿脉冲发电机,其特征在于:转子轭(7)是由高强度玻璃纤维缠绕而成的圆筒状结构,转子护套(4)采用高强度碳纤维缠绕在励磁绕组(5)和补偿绕组(6)上形成圆筒状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4或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轴补偿脉冲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轭(7)通过环氧树脂粘结在转轴(8)上。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轴补偿脉冲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脉冲放电系统包括由起励电容(11)、起励开关(12)、自激整流器(13)、主放电开关(14)以及电磁发射负载(15)组成的脉冲放电电路,所述脉冲放电电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伟铎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诺丁汉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