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中医辩证论治系统,包括:客户端,服务器端;客户端包括:采集模块,显示模块;服务器端包括:提取模块,叠加模块,辩证分型模块,查找模块,数据库;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症状信息;提取模块用于从症状信息中提取症状名称集;每个症状名称对应一个预设的症状量化码,症状量化码包含因位性势信息;叠加模块用于将症状量化码集进行叠加,获取主症量化码;辩证分型模块用于根据主症量化码进行辩证分型,获取证型;查找模块用于从数据库中查找证型对应的治法,并查找对应的中药处方;显示模块用于输出并显示中药处方。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中医辩证论治系统,其智能分析结果更加准确,且分析过程更具通用性,从而使整个系统的输出结果质量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医辩证论治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数据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中医辩证论治系统。
技术介绍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辨证,就是将四诊(望诊、闻诊、问诊、切诊)所收集到的症状、体征资料,运用中医学理论进行综合分析和提炼归纳,明确发病原因(寒邪、风邪、食积、情志等)、病理位置(五脏、六腑等)、病邪性质(阴、阳、虚、实等)等,最后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也称为证型)。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内容包括病变的因、位、性、势等,反映了机体当时阶段的抗病反应能力和整体状态,是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的本质。论治,就是根据辨证的结果,决定治则和治法,实施治疗。从辨证到论治的全过程即辨证论治。在现代中医辨证方法研究中,王永炎团队创建了证候要素与证候靶点应证组合的辨证体系,即方证相应辨证;朱文锋等创建了证素辨证体系;周仲瑛等创建了病机要素辨证体系。这些现代辨证方法是在传统辨证方法上的总结发展,分别从症候要素、症候、病机等方面为主要切入点进行中医辨证,为中医辨证量化提供了依据。20世纪90年代,中医领域引入计算机信息技术,其中以系统建模、知识获取和知识库构建为思路的中医专家系统应运而生,主要包括基于案例推理的系统、基于关系数据库的系统、基于模糊逻辑处理的系统等等。21世纪开始,中医专家系统新技术进一步推动了中医辨证的发展。如根据模糊判别模式模拟临床经验进行中医辨证;利用数据库的索引搜索技术取代专家系统传统的回溯递归的推理机制;采用基于极值随机森林模型进行症候划分;采用案例推理方法进行中医诊断等相关系统。目前,随着中医理论形式化研究的深入,中医辨证论治信息化主要基于数学模型的相关性进行研究。但是,上述这些中医专家系统在对辩证方法进行量化的过程中,对数据的处理大多是从症候要素、病机等方面切入,没有全面考虑辨证的本质,忽视了中医整体的辨证思维。并且,现有的对辩证量化的数据处理仍集中在对单个专家知识进行推敲,大多限定在单一病种或单一目的,以上缺陷均使得现有系统的辩证量化过程不能全面地涵盖疾病的辩证要点,从而导致现有系统诊断结果不准确,且缺少通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中医辩证论治系统,其智能分析结果更加准确,且分析过程更具通用性,从而使整个系统的输出结果质量更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中医辩证论治系统,包括:客户端,服务器端;所述客户端与所述服务器端之间进行数据通信;所述客户端包括:采集模块,显示模块;所述服务器端包括:提取模块,叠加模块,辩证分型模块,查找模块,数据库;所述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症状信息;所述提取模块用于从所述症状信息中提取症状名称集;每个所述症状名称对应一个预设的症状量化码,所述症状量化码包含病因、病位、病性、病势信息;所述叠加模块用于将所述症状名称集对应的症状量化码集进行叠加,获取主症量化码;所述辩证分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主症量化码进行辩证分型,获取证型;所述查找模块用于从所述数据库中查找所述证型对应的治法,并从所述数据库中查找所述证型和所述治法对应的中药处方,所述中药处方包括药材名称,及所述药材名称对应的用法用量;所述显示模块用于输出并显示所述中药处方。进一步地,所述服务器端还包括:验证模块;所述验证模块用于验证所述中药处方的功效。进一步地,所述提取模块还用于获取所述中药处方的药材名称集,每一味所述药材名称对应一个预设的药材功效量化码,所述药材功效量化码包含所述病因、病位、病性、病势信息,且所述药材功效量化码与所述症状量化码的编码规则相同;所述叠加模块还用于将所述药材名称集对应的药材功效量化码集进行叠加,获取中药处方量化码;所述验证模块包括:对比单元;所述对比单元用于将所述中药处方量化码与所述主症量化码进行对比,验证所述中药处方的功效。优选地,所述症状量化码与所述药材功效量化码均为由46位十进制数组成的字符串。进一步地,所述客户端还包括:修改模块;所述修改模块用于供操作者手动修改所述症状名称、所述证型、所述治法和所述中药处方。优选地,所述辩证分型模块包括:解析单元,排列组合单元,筛选单元;所述解析单元用于提取所述主症量化码中的病因、病位、病性、病势;所述排列组合单元用于将所述解析单元提取出的病因、病位、病性、病势进行排列组合;所述筛选单元用于根据中医辩证理论对所述排列组合的结果进行筛选,获取所述证型。进一步地,所述服务器端还包括:数据加密模块;所述数据加密模块用于对所述服务器端和所述客户端的数据进行加密。优选地,所述数据加密模块采用非对称加密算法对所述服务器端和所述客户端的数据进行加密。优选地,所述服务器端的程序为DEAMON服务程序。优选地,所述病位包括:心、肝、胆、脾、胃、肠、肺、肾、膀胱、胞宫、冲任、精室、表;所述病因、病性、病势包括:腑实、不调、热、虚热、血热、津亏、毒、脓、积聚、寒、暑、气虚、血虚、阴虚、阳虚、不固、心烦、神昏、血瘀、络阻、出血、气滞、咳喘、气逆、阳亢、风、动风、燥、湿、水、痰、食、虫。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中医辩证论治系统,将中医症状名称采用编码的方式进行量化,使得在采集、提取到症状名称后,均能通过症状量化码进行分析、计算。由于症状量化码中包含了病因、病位、病性、病势信息,即本系统是基于病因、病位、病性、病势的中医辩证理论,因此,对症状量化码进行分析、计算后获取的主症量化码也能够全面地反映以上四个切入点信息。通过主症量化码获取证型后,在服务器端的数据库中即可查找相应的治法和中药处方,服务器端将该治法和中药处方发送至客户端显示。可见,本专利技术将病因、病位、病性、病势作为四个切入点,并将其融入到症状名称对应的症状量化码中参与后续的计算,与现有系统相比,更加全面地涵盖了疾病的辩证要点。并且,本系统通过辩证获取证型后,还能自动获取该证型对应的治法和中药处方,与现有的只完成辩证或只分析用药的系统相比,更好地实现了理-法-方-药一线贯通的目的。此外,本系统还将中药名称采用与症状名称相同的编码方式进行量化,能够实现对中药处方进行验证的目的;本系统还在客户端设置了修改模块,供医生手动地修改症状名称、证型、治法、中药处方等信息,做到人机实施协同,进一步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准确性。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中医辩证论治系统,其智能分析结果更加准确,且分析过程更具通用性,从而使整个系统的输出结果质量更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系统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系统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服务器端运行程序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系统界面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生成的中医电子病历。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辨证论治体现了中医学的特点和精华,是中医立法处方、诊疗疾病的关键环节。在中医辨证方法体系中,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等传统的方法从不同的出发点与侧重点进行中医“辨证”,都有其各自的优势。但是,现代中医辨证体系的研究基于传统辨证方法,发展形成了新的辨证方法体系,如证素辨证、方证辨证、汤方辨证、病机辨证、病证结合等,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中医辨证体系。这些辨证方法的发展从古至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医辩证论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客户端,服务器端;所述客户端与所述服务器端之间进行数据通信;所述客户端包括:采集模块,显示模块;所述服务器端包括:提取模块,叠加模块,辩证分型模块,查找模块,数据库;所述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症状信息;所述提取模块用于从所述症状信息中提取症状名称集;每个所述症状名称对应一个预设的症状量化码,所述症状量化码包含病因、病位、病性、病势信息;所述叠加模块用于将所述症状名称集对应的症状量化码集进行叠加,获取主症量化码;所述辩证分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主症量化码进行辩证分型,获取证型;所述查找模块用于从所述数据库中查找所述证型对应的治法,并从所述数据库中查找所述证型和所述治法对应的中药处方,所述中药处方包括药材名称,及所述药材名称对应的用法用量;所述显示模块用于输出并显示所述中药处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医辩证论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客户端,服务器端;所述客户端与所述服务器端之间进行数据通信;所述客户端包括:采集模块,显示模块;所述服务器端包括:提取模块,叠加模块,辩证分型模块,查找模块,数据库;所述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症状信息;所述提取模块用于从所述症状信息中提取症状名称集;每个所述症状名称对应一个预设的症状量化码,所述症状量化码包含病因、病位、病性、病势信息;所述叠加模块用于将所述症状名称集对应的症状量化码集进行叠加,获取主症量化码;所述辩证分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主症量化码进行辩证分型,获取证型;所述查找模块用于从所述数据库中查找所述证型对应的治法,并从所述数据库中查找所述证型和所述治法对应的中药处方,所述中药处方包括药材名称,及所述药材名称对应的用法用量;所述显示模块用于输出并显示所述中药处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医辩证论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端还包括:验证模块;所述验证模块用于验证所述中药处方的功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医辩证论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取模块还用于获取所述中药处方的药材名称集,每一味所述药材名称对应一个预设的药材功效量化码,所述药材功效量化码包含所述病因、病位、病性、病势信息,且所述药材功效量化码与所述症状量化码的编码规则相同;所述叠加模块还用于将所述药材名称集对应的药材功效量化码集进行叠加,获取中药处方量化码;所述验证模块包括:对比单元;所述对比单元用于将所述中药处方量化码与所述主症量化码进行对比,验证所述中药处方的功效。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川飙,陈菊,杨超,朱甫建,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智杏信息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