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蔡进升专利>正文

一种数据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3488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9 04: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数据线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数据线。一种数据线,包括连接导线、吸附装置、数据接头和USB接头。连接导线包括第一导线及第二导线,第一导线的两端分别与数据接头及第二导线连接,第二导线的两端分别与USB接头及第一导线连接,数据接头、第一导线、第二导线及USB接头依次电连接。第一导线为软体线,当数据接头与电子设备的充电接口配合时,第一导线可沿电子设备外轮廓弯曲并与其外轮廓贴合。吸附装置与第二导线连接,并且吸附装置与数据接头相邻设置。该数据线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在与电子设备连接的过程中,减少对电子设备操作的影响,同时能够避免数据线内出现接触不良的情况,有效延长了数据线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数据线
本技术涉及数据线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数据线。
技术介绍
数据线(datacable),其作用是来连接移动设备和电脑的,来达到数据传递或通信目的。通俗点说,就是连接电脑与移动设备用来传送视频、铃声、图片等文件的通路工具。现在,随着电子行业日新月异的发展,数据线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其中,USB数据线(通用串行总线)是PC领域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外部总线标准,用于规范电脑与外部设备的连接和通讯,USB接口支持设备的即插即用和热插拔功能。但是现有的数据线在与电子设备的数据接口连接时,会影响到对电子设备的正常操作,尤其是在与手持式电子设备的数据接口连接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据线,该数据线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在与电子设备连接的过程中,减少对电子设备操作的影响。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数据线,包括连接导线、吸附装置、数据接头和USB接头;连接导线包括第一导线及第二导线,第一导线的两端分别与数据接头及第二导线连接,第二导线的两端分别与USB接头及第一导线连接,数据接头、第一导线、第二导线及USB接头依次电连接;第一导线为软体线,当数据接头与电子设备的充电接口配合时,第一导线可沿电子设备外轮廓弯曲并与其外轮廓贴合;吸附装置与第二导线连接,并且吸附装置与数据接头相邻设置。该数据线包括连接导线、吸附装置、数据接头和USB接头。其中,连接导线包括第一导线及第二导线,第一导线的两端分别与数据接头及第二导线连接,第二导线的两端分别与USB接头及第一导线连接,数据接头、第一导线、第二导线及USB接头依次电连接;从而使得USB接头与数据接头电连接,从而当该数据线连接两个电子设备时,能够用书数据传输、通信或是充电。另外,在设置第一导线时,可以将第一导线设置为软体线,从而在将数据接头与电子设备的充电接口连接配合时,第一导线可沿电子设备外轮廓弯曲并与其外轮廓贴合,与此同时,吸附装置与第二导线连接,并且吸附装置与数据接头相邻设置,通过将吸附装置吸附在电子设备的背部,便可以使得该数据线的连接导线部分相对位于电子设备的背部,从而起到避免数据线的线体部分影响对电子设备的正常操作。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吸附装置与第二导线活动连接,以改变吸附装置与数据接头之间的间隔。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充电接口与吸附装置的开口朝向同一方向。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在第一导线与数据接头的连接处设置有拔线凸起。一种数据线,包括连接导线、吸附装置、数据接头和USB接头;连接导线包括固定板、第一导线及第二导线,第一导线的两端分别与数据接头及固定板连接,第二导线的两端分别与USB接头及固定板连接,数据接头、第一导线、第二导线及USB接头依次电连接;第一导线为软体线,当数据接头与电子设备的充电接口配合时,第一导线可沿电子设备外轮廓弯曲并与其外轮廓贴合;吸附装置与固定板连接,并且吸附装置与数据接头相邻设置。该数据线包括连接导线、吸附装置、数据接头和USB接头。具体的,连接导线包括固定板、第一导线及第二导线,第一导线的两端分别与数据接头及固定板连接,第二导线的两端分别与USB接头及固定板连接,数据接头、第一导线、第二导线及USB接头依次电连接;从而使得USB接头与数据接头电连接,从而当该数据线连接两个电子设备时,能够用于数据传输、通信或是充电。另外,在设置第一导线时,可以将第一导线设置为软体线,从而在将数据接头与电子设备的充电接口连接配合时,第一导线可沿电子设备外轮廓弯曲并与其外轮廓贴合,与此同时,吸附装置与固定板连接,并且吸附装置与数据接头相邻设置,通过将吸附装置吸附在电子设备的背部,便可以使得该数据线的固定板贴合在电子设备的背部,并且连接导线部分相对位于电子设备的背部,从而起到避免数据线的线体部分影响对电子设备的正常操作。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充电接口与吸附装置的开口朝向同一方向。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导线与第二导线在固定板上的连接处相对位于固定板的两端。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导线与固定板的连接处位于固定板的端部;第二导线与固定板的连接处垂直于固定板。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吸附装置与固定板活动连接,以改变吸附装置与数据接头之间的间隔。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在第一导线与数据接头的连接处设置有拔线凸起。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数据线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在与电子设备连接的过程中,减少对电子设备操作的影响。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数据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导线的连接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二导线的连接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数据线使用状态示意图。图标:10-电子设备;200-数据线;210-连接导线;220-吸附装置;230-数据接头;240-USB接头;211-第一导线;212-第二导线;213-固定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数据线200(datacable),其作用是来连接移动设备和电脑的,来达到数据传递或通信目的。通俗点说,就是连接电脑与移动设备用来传送视频、铃声、图片等文件的通路工具。现在,随着电子行业日新月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数据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线包括连接导线、吸附装置、数据接头和USB接头;所述连接导线包括第一导线及第二导线,所述第一导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数据接头及所述第二导线连接,所述第二导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USB接头及所述第一导线连接,所述数据接头、所述第一导线、所述第二导线及所述USB接头依次电连接;所述第一导线为软体线,当所述数据接头与电子设备的充电接口配合时,所述第一导线可沿电子设备外轮廓弯曲并与其外轮廓贴合;所述吸附装置与第二导线连接,并且所述吸附装置与所述数据接头相邻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数据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线包括连接导线、吸附装置、数据接头和USB接头;所述连接导线包括第一导线及第二导线,所述第一导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数据接头及所述第二导线连接,所述第二导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USB接头及所述第一导线连接,所述数据接头、所述第一导线、所述第二导线及所述USB接头依次电连接;所述第一导线为软体线,当所述数据接头与电子设备的充电接口配合时,所述第一导线可沿电子设备外轮廓弯曲并与其外轮廓贴合;所述吸附装置与第二导线连接,并且所述吸附装置与所述数据接头相邻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装置与所述第二导线活动连接,以改变所述吸附装置与所述数据接头之间的间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接口与所述吸附装置的开口朝向同一方向。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导线与所述数据接头的连接处设置有拔线凸起。5.一种数据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线包括连接导线、吸附装置、数据接头和USB接头;所述连接导线包括固定板、第一导线及第二导线,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进升
申请(专利权)人:蔡进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