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南大学专利>正文

集成式高偏光度LCD纳米棒背光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32910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9 04:04
本发明专利技术集成式高偏光度LCD纳米棒背光源。涉及背光源技术领域,公开一种集成式纳米棒背光源结构。其中,该结构包括基板(1),肉桂酸光配向层(2),纳米棒涂覆层(3),二色性染料与液晶聚合物混合层(4),激发光(5);在基板(1)上面设有肉桂酸光配向层(2),在肉桂酸光配向层(2)上面设有纳米棒与液晶聚合物混合层(3),在纳米棒与液晶聚合物混合层(3)上面设有二色性染料与液晶聚合物混合层(4),激发光(5)位于基板(1)旁。其中,所述纳米棒涂覆层为通过光聚合液晶材料与纳米棒形成的混合层,在紫外光下有序排列,并且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位于纳米棒涂覆层上的二色性材料与液晶聚合物构成的涂覆式偏振片无需新的配向层,二色性染料与液晶聚合物经由已配向的纳米棒层直接取向,达到高度偏振效果。上述纳米棒背光源结构可以直接用于显示面板中,提高背光源特性,简化面板结构,优化面板工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集成式高偏光度LCD纳米棒背光源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背光源技术,属于显示面板

技术介绍
LED电视按技术分类可以分为:RGB与白光LED。按入射位置划分可分为:直下式与侧入式两大类。大致又分为直下式RGB-LED,直下式白光LED,侧光式白光LED,侧光式RGB-LED等。RGB-LED电视性能优异,但是成本方面没有很大优势,并且需要单独的调光光路和更好的散热结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电视结构的复杂。RGB灯在控制上的问题仍有待解决,白光LED相对对RGB-LED更为简单,它采用了只能发出白色光线的LED光源。由于不需要涉及背光源的调光,因此在电路结构方面的要求相对不高。侧光式背光源即将点状背光源设置在经过特殊设计的导光板侧边作为背光源,因为LED背光源放在产品侧面所以只需要添加导光板就可以将产品的外观做到很薄。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液晶显示器在厚度,制程以及显示效果方面的局限,改进现有盒外偏光片的制作工艺,同时提高涂覆式偏振片的偏光效果。本专利技术提出新的显示面板背光源结构,优化面板厚度及制造工艺。将涂覆式偏光片与具有线性偏振背光特性的纳米棒层相结合,以获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成式纳米棒背光源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结构包括基板(1),肉桂酸光配向层(2),纳米棒涂覆层(3),二色性染料与液晶聚合物混合层(4),激发光(5);在基板(1)上面设有肉桂酸光配向层(2),在肉桂酸光配向层(2)上面设有纳米棒涂覆层(3),在纳米棒涂覆层(3)上面设有二色性染料与液晶聚合物混合层(4),激发光(5)位于基板(1)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式纳米棒背光源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结构包括基板(1),肉桂酸光配向层(2),纳米棒涂覆层(3),二色性染料与液晶聚合物混合层(4),激发光(5);在基板(1)上面设有肉桂酸光配向层(2),在肉桂酸光配向层(2)上面设有纳米棒涂覆层(3),在纳米棒涂覆层(3)上面设有二色性染料与液晶聚合物混合层(4),激发光(5)位于基板(1)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纳米棒背光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纳米棒涂覆层(3)为通过光聚合液晶材料与纳米棒形成的混合层,在紫外光下有序排列。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式纳米棒背光源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棒材料与液晶聚合物材料混合比例为1wt.%-20wt.%。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纳米棒背光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板(1),肉桂酸光配向层(2),二色性染料与液晶聚合物混合层(4)构成一种涂覆式的偏振片,在其中加入一层纳米棒涂覆层(3),以达到高度线性偏振光效果,并且纳米棒直接诱导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青康成彬覃朗
申请(专利权)人:东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