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回转式空调制冷系统用表冷器结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929093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9 02: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回转式空调制冷系统用表冷器结构,它包括板型的表冷器、导风管壳,表冷器包括平行的正面和背面,正面和背面之间设置有间隙为换热风道,导风管壳包括进风口、出风口、弯形导风管以及表冷器容纳腔,表冷器设置在导风管壳内的表冷器容纳腔内,表冷器与导风管壳连接,两者连接后构成只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的密闭通道,所述的表冷器换热风道分为进风段、出风段,风气流依次通过进风口、进风段、弯形导风管、出口段、出风口,整个装置占用空间小,冷热交换效率高、能耗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回转式空调制冷系统用表冷器结构
本技术涉及空调设备
,具体为一种家用、车辆、特殊环境冷热交换设备的表冷器结构。
技术介绍
表冷器一般指空调机组内的风冷用的翅片换热器,目前,通用的空调用表冷器普遍为散热翅片与穿管式组合结构,常规表冷器主要有单程和双程两种形式;该种结构形式的冷热交换表冷器,存在热交换效率低的问题,如双程制冷表冷器,经过风机送风后,由于风程较短,出管内流动的制冷液相当部分没有进行充分换热,造成热交换效率低下,能源浪费,间接提高了能耗,为了解决效率低的问题,大部分采用通过加长板面长款距离及送风量的方式,这种方式问题也很大,尤其是汽车空调,必须考虑占用空间以及耗电量的问题;同时,风机送风管道截面相对于表冷器迎风面较小,即使在送风口与表冷器之间设置罩体,风气流到达表冷器时也存在风速变小,风量不均的情况,直吹口或者直吸口处风量集中,换热风程仅为表冷器的厚度距离,换热效率低下,在车辆制冷系统中,经过表冷器一次换热后,很难降到更低的温度;这种直吹或者直吸结构的表冷器结构,对风口的位置要求较高,风机及管路设计不灵活,再加之长板型的表冷器占空比较大,为了提高换热效率甚至还需要增加厚度及穿管量,已经无法满足车辆制冷系统结构的应用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占用空间小,冷热交换效率高、能耗低的回转式空调制冷系统用表冷器结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风向回转式空调制冷系统用表冷器结构,它包括板型的表冷器、导风管壳,表冷器包括平行的正面和背面,正面和背面之间设置有间隙为换热风道,导风管壳包括进风口、出风口、弯形导风管以及表冷器容纳腔,表冷器设置在导风管壳内的表冷器容纳腔内,表冷器与导风管壳连接,两者连接后构成只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的密闭通道,所述的表冷器换热风道分为进风段、出风段,风气流依次通过进风口、进风段、弯形导风管、出口段、出风口。所述的进风段与进风口位置对应,回风段为弯形导风管所覆盖的区域,出风段为出风口对应的区域。所述的表冷器换热风道上下分为两段,下段为进风段,上段为出风段。所述的弯形导风管为半柱状,截面为D形,覆盖整个表冷器正面或者背面,其表冷器的另一面为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的回风段包括临接且等面积的回Ⅰ段和回Ⅱ段,回Ⅰ段与进风段为同一区域,回Ⅱ段与出风段为同一区域。所述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各为一个,设置在表冷器同侧面,表冷器换热风道的下半面为进风口,上半面为出风口;所述的表冷器包括依次串接的冷媒进管、分流管、平行流D形管,冷媒出管,平行流D形管为一组或者二组或者三组或者四组及以上平行叠置,多组平行流D形管为并联或者串联,多组平行流D形管串联时,同一端部通过U形管连通。所述的平行流D形管,包括D形管、多孔扁管、翅片,多孔扁管为多个平行布置,其两端与单独的D形管连通,翅片设置在多孔扁管之间,多孔扁管及翅片之间的空隙为走风用换热通道,D形管与分流管或者冷媒出管连通。所述的表冷器最外层的平行流D管的多孔扁管组成的面板为表冷器的正面或者背面,所述的D形管可用圆形管代替。所述的导风管壳包括表冷器两端的挡板、隔板、弯形导风管组成,挡板包括中间的矩形面,用于覆盖表冷器的两个边端部,即表冷器的D形管位置端,表冷器安置在两个矩形面之间,还包括一侧的弯形导风管所在的半圆形面,和隔板所在的扇形面。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①本专利技术包括平行流D形管组成的一组或多组表冷器,相比较传统的散热翅片与穿管式组合结构,换热面积大,增加了冷热交换比,提高幅度在40%-60%,提高热交换效率,降低能耗;②风气流依次通过表冷器的进风段、回风段、出风段,换热风气流集中均匀,并经过两次的回转风的反复逐级吸热,提高冷热交换效率,风温递减降低,出风温度均匀,已便得到表冷器的更充分利用,换热效率高,同样的热风气流经过该风向回转式装置后,进风温度和出风温度差达到22至25度以下甚至更低(随循环级数增加进风与出风温度温差而加大),风气流的换热效率高,特别适用于高温地区(环境温度在40-45度)空气调节;③一组表冷器即可完成多组或更大体积的直吹式传统表冷器的换热量,对表冷器的体积要求较小,减少占用空间面积,便于布局;④进风口及出风口的位置设置灵活,可满足不同位置需求的换热系统结构设计。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图2为表冷器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技术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一种回转式空调制冷系统用表冷器结构,其包括表冷器,如图2、图3所示,表冷器包括依次串接的冷媒进管7、分流管8、平行流D形管9,冷媒出管10,平行流D形管9为一组或者二组或者三组或者四组及以上平行叠置,多组平行流D形管为并联或者串联,多组平行流D形管串联时,同一端部通过U形管11连通。所述的平行流D形管,包括D形管12、多孔扁管13、翅片14,多孔扁管13为多个平行布置,其两端与单独的D形管12连通,翅片14设置在多孔扁管之间,多孔扁管13及翅片14之间的空隙为走风用换热通道,D形管12与分流管8或者冷媒出管10连通。一种回转式空调制冷系统用表冷器结构,它包括板型的表冷器1、导风管壳,表冷器包括平行的正面和背面,正面和背面之间设置有间隙为换热风道,导风管壳包括进风口2、出风口3、弯形导风管4以及表冷器容纳腔,表冷器1设置在导风管壳内的表冷器容纳腔内,表冷器1与导风管壳连接,两者连接后构成只有进风口5和出风口6的密闭通道,所述的表冷器换热风道分为进风段、回风段、出风段,风气流依次通过进风口、进风段、弯形导风管和回风段、出口段、出风口。所述的进风段与进风口5位置对应,回风段为弯形导风管4所覆盖的区域,出风段为出风口对应的区域。所述的表冷器换热风道上下分为两段,下段为进风段,上段为出风段。所述的弯形导风管4为半柱状,截面为D形,覆盖整个表冷器正面或者背面,其表冷器的另一面为进风口2和出风口3,所述的回风段包括临接且等面积的回Ⅰ段和回Ⅱ段,回Ⅰ段与进风段为同一区域,回Ⅱ段与出风段为同一区域。所述的进风口2和出风口3各为一个,设置在表冷器同侧面,表冷器换热风道的下半面为进风口,上半面为出风口;所述的进风口为一个,出风口为一个,进风口与出风口之间通过隔板15隔开,隔板为直板或者弧形板,根据实际生产需要,进风与出风平行则为直板或者为半圆形板,如果出风与进风垂直,则隔板为四分之一弧形板,其半径与出风口的宽度相同。所述的导风管壳包括表冷器两端的挡板、隔板15、弯形导风管4组成,挡板的形状如图1所示,包括中间的矩形面,用于覆盖表冷器的两个边端部,即表冷器的D形管位置端,表冷器安置在两个矩形面之间,还包括一侧的弯形导风管4所在的半圆形面,和隔板所在的扇形面。以上所述的本技术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回转式空调制冷系统用表冷器结构,其特征是:它包括板型的表冷器、导风管壳,表冷器包括平行的正面和背面,正面和背面之间设置有间隙为换热风道,导风管壳包括进风口、出风口、弯形导风管以及表冷器容纳腔,表冷器设置在导风管壳内的表冷器容纳腔内,表冷器与导风管壳连接,两者连接后构成只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的密闭通道,所述的表冷器换热风道分为进风段、出风段,风气流依次通过进风口、进风段、弯形导风管、出口段、出风口,所述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各为一个,分别设置在表冷器的两个端部的同侧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回转式空调制冷系统用表冷器结构,其特征是:它包括板型的表冷器、导风管壳,表冷器包括平行的正面和背面,正面和背面之间设置有间隙为换热风道,导风管壳包括进风口、出风口、弯形导风管以及表冷器容纳腔,表冷器设置在导风管壳内的表冷器容纳腔内,表冷器与导风管壳连接,两者连接后构成只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的密闭通道,所述的表冷器换热风道分为进风段、出风段,风气流依次通过进风口、进风段、弯形导风管、出口段、出风口,所述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各为一个,分别设置在表冷器的两个端部的同侧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式空调制冷系统用表冷器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弯形导风管为半柱状,截面为D形,弯形导风管覆盖整个表冷器的换热风道,回风段为弯形导风管所覆盖的区域,所述的回风段包括临接且等面积的回Ⅰ段和回Ⅱ段。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式空调制冷系统用表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耿学东户荣山
申请(专利权)人:泰安市诚泰空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