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内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2867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9 02: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旨在解决现有的空调在送风量大时存在的送风过冷/过热和噪音大的问题。为此目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空调室内机包括本体,本体设置有回风口和送风口,本体内设置有送风机,空调室内机还包括补风模块,补风模块包括壳体,壳体上设置有与室外连通的进风管,壳体内设置有引风机,补风模块设置成能够在引风机的带动下,将室外新风通过进风管引入壳体,并通过引风机的排风口排出至送风口并与送风口排出的风相混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改善空调室内机送风过冷/过热的现象,降低空调室内机的运行噪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调室内机
本技术涉及空气调节
,具体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种要求在家用电器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以空调为例,当室内外温差较大时,为了满足用户从室外进入室内后快速制冷/制热的需求,现有的空调通常都具有快速制冷/制热功能,在开启快速制冷/制热功能时,空调的压缩机工作在较高的频率以快速提升制冷量/制热量,空调室内机以高转速、大风量运行将热交换后的冷空气/热空气送回室内,从而实现对室内温度的快速调节。虽然上述空调的快速制冷/制热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用户的快速制冷/制热需求,但是这种空调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首先,采用大风量强劲吹风的方式将冷空气/热空气直接送回室内,使得空调吹出的空气存在过冷/过热的问题,过冷/过热都会引起人体的不适,进而引发空调病。尤其是对于老人、儿童、孕妇等一些特殊的用户群体来说尤为明显。其次,传统空调的性能(即制冷/制热效果)和风噪是一对不可调和矛盾,空调通过加大送风量提升制冷/制热效果的方案,使得送风量增大的同时,噪音也随之变大;但是如果满足了降噪指标,那么空调的性能在一程度上又会受到限制。这些问题在图书馆、病房、失眠人群的房间等一些特殊的应用场景中尤为明显。也就是说,现有的空调在送风量大时存在送风过冷/过热和噪音大的问题。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空调室内机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的空调在送风量大时存在的送风过冷/过热和噪音大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本体,所述本体设置有回风口和送风口,所述本体内设置有送风机,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补风模块,所述补风模块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与室外连通的进风管,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引风机,所述补风模块设置成能够在所述引风机的带动下,将室外新风通过所述进风管引入所述壳体,并通过所述引风机的排风口排出至所述送风口并与所述送风口排出的风相混合。在上述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补风模块还包括连接管,所述壳体上设置有通孔,所述本体上设置有混风通道,所述连接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引风机的排风口连接,所述连接管的第二端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混风通道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混风通道的第二端与所述送风口连通。在上述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管具有弧面段。在上述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管的第二端具有喇叭口结构。在上述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管和/或所述混风通道设置有引流板,所述引流板能够在所述引风机工作时将附近的空气引入所述连接管和/或所述混风通道。在上述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引流板的截面为弧形,所述弧形能够将附近的空气向所述混风通道的第二端的方向引流。在上述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空调室内机上靠近所述引流板的位置还开设有进风口。在上述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进风管与所述壳体连接的一端具有喇叭口结构。在上述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空调室内机为壁挂式空调室内机,所述补风模块以可拆卸的方式设置于所述本体的背面。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中,空调室内机包括本体,本体设置有回风口和送风口,本体内设置有送风机,空调室内机还包括补风模块,补风模块包括壳体,壳体上设置有与室外连通的进风管,壳体内设置有引风机,补风模块设置成能够在引风机的带动下,将室外新风通过进风管引入壳体,并通过引风机的排风口排出至送风口并与送风口排出的风相混合。通过补风模块的设置,本技术能够明显改善空调室内机在大风量时送风过冷/过热的现象,大幅降低空调室内机在大风量运行时的噪音。具体而言,经技术人反复试验、观测、分析和比较发现,在同时启动空调室内机中的风机和引风模块中的引风机时,空调室内机能够通过引风机和空调室内机中的风机同时中低速运转分担送风量,从而在提供相同送风量的前提下,大幅度降低空调器室内机中的风机高速运行时产生的噪音,保证空调的运行性能不变甚至有所提高。通过将室外新风排出至送风口并与送风口排出的风相混合,使得空调的出风更柔和,避免空调室内机的送风过冷过热引起的空调病等诸多问题。进风管的设置,使得空调室内机在运行时还能够引入室外新风,保证了室内空气的氧含量,解决室内空气混浊质量差等诸多问题。也就是说,本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空调在大风量运行时存在的送风过冷/过热和噪音大的问题,明显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并且本技术结构简单,效果显著,适宜大规模推广使用。附图说明下面参照附图并结合壁挂式空调室内机来描述本技术的空调室内机。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爆炸示意图;图3为图1在A-A处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工作原理图,其示出了引风机的吸风过程;图5为本技术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工作原理图,其示出了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混风过程;图6为本技术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中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爆炸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中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工作原理图,其示出了引风机的吸风过程;图8为本技术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附图标记列表1、本体;11、回风口;12、送风口;13、热交换器;14、贯流风机;15、混风通道;2、补风模块;21、壳体;21a、前罩壳;21b、后罩壳;211、进风管;212、通孔;213、安装孔;23、引风机;231、蜗壳;232、电机;233、风扇;25、连接管;27、引流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例如,虽然附图中的进风管是设置在壳体的顶面中部,但是这种位置关系非一成不变,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例如,进风管还可以设置在壳体的侧面或底面等。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为解决现有空调在送风量大时存在送风过冷/过热和噪音大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壁挂式空调室内机,以便在降低空调室内机的噪音的同时增加引风量,打破传统空调室内机的送风量和降噪不可兼得的僵局,提升用户使用体验。首先参照图1至图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本体,所述本体设置有回风口和送风口,所述本体内设置有送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补风模块,所述补风模块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与室外连通的进风管,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引风机,所述补风模块设置成能够在所述引风机的带动下,将室外新风通过所述进风管引入所述壳体,并通过所述引风机的排风口排出至所述送风口并与所述送风口排出的风相混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本体,所述本体设置有回风口和送风口,所述本体内设置有送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补风模块,所述补风模块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与室外连通的进风管,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引风机,所述补风模块设置成能够在所述引风机的带动下,将室外新风通过所述进风管引入所述壳体,并通过所述引风机的排风口排出至所述送风口并与所述送风口排出的风相混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补风模块还包括连接管,所述壳体上设置有通孔,所述本体上设置有混风通道,所述连接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引风机的排风口连接,所述连接管的第二端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混风通道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混风通道的第二端与所述送风口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具有弧面段。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光朋李英舒于尊才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