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站河谷的双向成对跨江大顶角斜孔钻探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928573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9 02: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电站河谷的双向成对跨江大顶角斜孔钻探方法。它包括斜孔布置;钻孔结构设计;钻探设备选择;斜孔定向钻机安装;轨迹控制系统;轨迹控制系统是该新工艺的关键步骤与核心;定向钻进是利用钻孔自然弯曲规律及人工造斜工具使钻孔按设计要求钻进到预定目标的一种钻探方法;轨迹控制系统是指对钻孔弯曲机理进行分析,对钻孔轨迹的形式与轴线进行设计,综合采用各类测斜定向仪器与测量技术,合理利用各类定向钻具工艺对钻孔轨迹进行控制,以满足目标轨迹;钻具及钻井工艺的确定;泥浆系统;安全及钻井事故预案;工程管理及经济技术分析。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安全、高效、低成本、可操作性强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向成对钻探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利水电工程、建筑、地质监测、科学钻探
,更具体地说它是双向成对钻探方法,更具体地说它是对江河湖泊等水体或其他非固态地形(如沼泽)、不宜破坏的建筑物(如大坝)底部地层地质状况进行钻探勘察的双向成对钻探方法。
技术介绍
江河湖泊及大坝等建筑底部地质状况复杂,江河湖泊等水资源的地层常见破碎、断层、褶皱、滑坡等不良地质问题,因此对该类地层的勘察工作必不可少。为查明该类地层的地质状况,勘探技术上主要的有跨江勘探钻船、跨江勘探平硐与跨江勘探斜孔;而江河湖泊等水体或其非固态地形(如沼泽)、不宜破坏的建筑物(如大坝)底部地层的勘察工作受环境影响大,施工条件恶劣;跨江勘探钻船易受水流影响,且成本高;跨江勘探平硐则具有施工难度大、周期长、危险性高的缺点;现有跨江勘探斜孔只是常规普通的单个斜孔,只能探明一岸(侧)的地质情况,无法形成立体的地质描述。根据水体底部或其非他固态地形(如沼泽)、不宜破坏的建筑物(如大坝)地层地质状况勘察的钻探重要性,现亟需一种安全、高效、低成本、可操作性强的钻探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双向成对钻探方法,安全、高效、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双向成对钻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斜孔布置;步骤2:钻孔结构设计;步骤3:钻探设备选择;步骤4:斜孔定向钻机安装;步骤5:轨迹控制系统;轨迹控制系统是指对钻孔弯曲机理进行分析,对钻孔轨迹的形式与轴线进行设计,综合采用各类测斜定向仪器与测量技术,合理利用各类定向钻具工艺对钻孔轨迹进行控制,以满足目标轨迹;步骤6:钻具及钻井工艺的确定;步骤7:泥浆系统;步骤8:安全及钻井事故预案;步骤9:工程管理及经济技术分析。

【技术特征摘要】
1.双向成对钻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斜孔布置;步骤2:钻孔结构设计;步骤3:钻探设备选择;步骤4:斜孔定向钻机安装;步骤5:轨迹控制系统;轨迹控制系统是指对钻孔弯曲机理进行分析,对钻孔轨迹的形式与轴线进行设计,综合采用各类测斜定向仪器与测量技术,合理利用各类定向钻具工艺对钻孔轨迹进行控制,以满足目标轨迹;步骤6:钻具及钻井工艺的确定;步骤7:泥浆系统;步骤8:安全及钻井事故预案;步骤9:工程管理及经济技术分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成对钻探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斜孔布置是指从探查水体部位发育的区域性不良地质条件的空间分布、规模、物质组成、工程性状的特征目的出发,考虑钻场环境安全、易于钻场平整、钻探期间不易受河水上涨影响的因素,结合附近建筑物,就近河床部位或不良地质条件附近设计斜孔孔口位置,为控制整个水体部位不留空档,在水体部位设置成对布置、方向相反的斜孔;斜孔有二个或多个,斜孔末端交叉重叠一定长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成对钻探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钻孔结构设计是指为了斜孔工程地质目的需要,满足工程地质基本要求,对钻孔结构进行合理设计;钻孔结构是指钻孔由开孔至终孔,钻孔剖面中各孔段的深度和口径的变化情况。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向成对钻探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钻探设备选择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云志曾立新肖冬顺马明卢春华陆洪智蒋国盛胡郁乐项洋邓争荣雷世兵闵文吴树良曾剑华黄炎普王昶宇黄帆张丙先杨友刚刘宇刘青
申请(专利权)人:长江岩土工程总公司武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