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炉灶燃烧器的节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92845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9 02: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炉灶燃烧器的节能装置,包括外壳、混风室、主气接头、常明火管、电磁阀、常明火接头、火盖、旋风孔、点火针、第一弹簧、火帽、透气孔、转板、转动杆、连杆、凸块、开关、壳体、第二弹簧和电磁阀开关。该炉灶燃烧器的节能装置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将锅具放在外壳上即可点燃燃气,提高了操作的便捷性,且在装盘过程中锅具拿开外壳后立即关闭燃气,达到了节能的效果,有效避免燃气的浪费,降低经济成本;使用结束后通过转板将常明火接头的端部盖住,避免了管道内残留的燃气泄漏,避免燃气散发到空气中造成环境的污染,且通过转板盖住常明火接头,避免了灰尘杂物等堵塞管道,提高了燃气灶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炉灶燃烧器的节能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节能装置,具体为一种炉灶燃烧器的节能装置,属于燃气灶应用

技术介绍
炉灶燃烧器是燃气灶具的主要组成部分,燃气灶是指以液化石油气、人工煤气、天然气等气体燃料进行直火加热的厨房用具主要由引射器、喷咀、炉头、火盖、调风板、一次空气进风口和调节螺钉组成,通过点火装置引燃燃气进行持续燃烧,是厨房主要的炊饮用具,炉灶燃烧器还包括外壳、承液盘、锅支架、灶脚等辅助元件,用以起到支撑和保护燃气灶的作用。目前市场上的炉灶燃烧器大多为内嵌式固定在灶台上,通过点火引燃燃气即可使用,操作简单,且火量大小容易控制,但是,在使用燃气灶完成后或进行装盘时,将锅端起后常明火往往还在持续燃烧中,增加了燃气的损耗,提高了经济成本;且使用结束后,管道内还残留有一定量的燃气,散发在空气中容易造成环境的污染。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炉灶燃烧器的节能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炉灶燃烧器的节能装置。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炉灶燃烧器的节能装置,包括外壳以及位于所述外壳底端的混风室,所述外壳底端与所述混风室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混风室两侧分别与主气接头和常明火管贯穿连接,所述常明火管与电磁阀固定连接,且所述常明火管连通至常明火接头的内腔,所述混风室顶端与火盖固定连接,且所述火盖边缘处开设有若干个旋风孔,所述火盖两侧与点火针固定连接,所述火盖底端与火帽滑动连接,且所述火帽与第一弹簧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火帽侧壁开设有若干个透气孔,且所述火帽内侧壁与转板转动连接;所述外壳内壁与转动杆转动连接,且所述转动杆中部底端与连杆转动连接,所述连杆靠近开关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凸块,且所述凸块接触有开关,所述外壳外壁与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壳体内部底端与第二弹簧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弹簧的顶端与电磁阀开关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转动杆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所述转动杆的底端分别与火帽的顶端四周转动连接。优选的,所述常明火接头的顶端与火盖贯穿连接,且所述常明火接头的顶端位于火帽的内部。优选的,所述转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转板的端部分别与火帽的内壁两侧转动连接,且两个所述转板底端与常明火接头的顶部端面贴合。优选的,所述外壳侧壁开设有通孔,且所述通孔与连杆贯穿连接,且所述通孔内与开关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开关以及电磁阀开关分别与点火针以及电磁阀电性连接,且所述电磁阀位于混风室的外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炉灶燃烧器的节能装置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将锅具放在外壳上即可点燃燃气,提高了操作的便捷性,且在装盘过程中锅具拿开外壳后立即关闭燃气,达到了节能的效果,有效避免燃气的浪费,降低经济成本。2.该炉灶燃烧器的节能装置使用结束后通过转板将常明火接头的端部盖住,避免了管道内残留的燃气泄漏,避免燃气散发到空气中造成环境的污染,且通过转板盖住常明火接头,避免了灰尘杂物等堵塞管道,提高了燃气灶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外壳出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图1中A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壳,2、混风室,3、主气接头,4、常明火管,401、电磁阀,5、常明火接头,6、火盖,7、旋风孔,8、点火针,9、第一弹簧,10、火帽,11、透气孔,12、转板,13、转动杆,14、连杆,15、凸块,16、开关,17、壳体,18、第二弹簧,19、电磁阀开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所示,一种炉灶燃烧器的节能装置,包括外壳1以及位于所述外壳1底端的混风室2,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底端与所述混风室2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混风室2两侧分别与主气接头3和常明火管4贯穿连接,用于燃气的流通,所述常明火管4与电磁阀401固定连接,且所述常明火管4连通至常明火接头5的内腔,所述混风室2顶端与火盖6固定连接,且所述火盖6边缘处开设有若干个旋风孔7,所述火盖6两侧与点火针8固定连接,所述火盖6底端与火帽10滑动连接,且所述火帽10与第一弹簧9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火帽10侧壁开设有若干个透气孔11,且所述火帽10内侧壁与转板12转动连接,用于堵住常明火接头5;所述外壳1内壁与转动杆13转动连接,且所述转动杆13中部底端与连杆14转动连接,所述连杆14靠近开关1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凸块15,用于控制开关16的起停,且所述凸块15接触有开关16,所述外壳1外壁与壳体17固定连接,所述壳体17内部底端与第二弹簧18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弹簧18的顶端与电磁阀开关19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杆13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所述转动杆13的底端分别与火帽10的顶端四周转动连接,便于推动火帽10的竖向移动;所述常明火接头5的顶端与火盖6贯穿连接,且所述常明火接头5的顶端位于火帽10的内部,便于常明火接头5的固定;所述转板1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转板12的端部分别与火帽10的内壁两侧转动连接,且两个所述转板12底端与常明火接头5的顶部端面贴合,便于转板12堵住常明火接头5;所述外壳1侧壁开设有通孔,且所述通孔与连杆14贯穿连接,且所述通孔内与开关16固定连接,便于连杆14的移动;所述开关16以及电磁阀开关19分别与点火针8以及电磁阀401电性连接,且所述电磁阀401位于混风室2的外部,便于控制点火针8点火和燃气的打开。本技术在使用时,首先将该装置内的电器元件外接电源和开关16,使用时,将锅具放置在外壳1上,转动杆13抵住锅具,通过锅具自身的重力使得转动杆13转动,使得转动杆13带动连杆14转动,使得连杆14的端部伸长至壳体17内部,使得连杆14的端部抵住电磁阀开关19,进而使得电池阀开关19控制电磁阀401打开,使得燃气从常明火管4内排出至常明火管接头5中,同时,随着连杆14的继续移动,使得连杆14表面的凸块15移动时按压开关16,使得点火针8通电,凸块15移动至壳体17内后,点火针8不再进行点火;同时,转动杆13的转动使得转动杆13按压火帽10,使得第一弹簧9压缩后火帽10进行竖向移动,使得转板12竖向移动后抵住常明火接头5的顶端,使得转板12转动,进而使得燃气流经常明火接头5通过透气孔11排出,使得点火针8产生的火花将燃气点燃;通过主气接头3的燃气排至混风室2内后通过旋风孔7排出,对锅具进行加热;当装盘时,将锅具拿起后,通过第一弹簧9的弹性势能推动火帽10回到原处,转动杆13反向转动后,连杆14移出壳体17内部,使得电磁阀开关19控制电磁阀401关闭,使得燃气不再流出,节省了资源,火帽10回到原处后,使得转板12通过自身的重力压在常明火接头5的端部,避免残余燃气泄漏,也避免灰尘等杂物进入。开关16和电磁阀开关19采用东恒电器有限公司提供的DH-16A金属按钮常开开关及其配套电源和电路。涉及到电路和电子元器件和模块均为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实现,无需赘言,本技术保护的内容也不涉及对于软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炉灶燃烧器的节能装置,包括外壳(1)以及位于所述外壳(1)底端的混风室(2),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底端与所述混风室(2)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混风室(2)两侧分别与主气接头(3)和常明火管(4)贯穿连接,所述常明火管(4)与电磁阀(401)固定连接,且所述常明火管(4)连通至常明火接头(5)的内腔,所述混风室(2)顶端与火盖(6)固定连接,且所述火盖(6)边缘处开设有若干个旋风孔(7),所述火盖(6)两侧与点火针(8)固定连接,所述火盖(6)底端与火帽(10)滑动连接,且所述火帽(10)与第一弹簧(9)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火帽(10)侧壁开设有若干个透气孔(11),且所述火帽(10)内侧壁与转板(12)转动连接;所述外壳(1)内壁与转动杆(13)转动连接,且所述转动杆(13)中部底端与连杆(14)转动连接,所述连杆(14)靠近开关(1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凸块(15),且所述凸块(15)接触有开关(16),所述外壳(1)外壁与壳体(17)固定连接,所述壳体(17)内部底端与第二弹簧(18)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弹簧(18)的顶端与电磁阀开关(19)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炉灶燃烧器的节能装置,包括外壳(1)以及位于所述外壳(1)底端的混风室(2),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底端与所述混风室(2)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混风室(2)两侧分别与主气接头(3)和常明火管(4)贯穿连接,所述常明火管(4)与电磁阀(401)固定连接,且所述常明火管(4)连通至常明火接头(5)的内腔,所述混风室(2)顶端与火盖(6)固定连接,且所述火盖(6)边缘处开设有若干个旋风孔(7),所述火盖(6)两侧与点火针(8)固定连接,所述火盖(6)底端与火帽(10)滑动连接,且所述火帽(10)与第一弹簧(9)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火帽(10)侧壁开设有若干个透气孔(11),且所述火帽(10)内侧壁与转板(12)转动连接;所述外壳(1)内壁与转动杆(13)转动连接,且所述转动杆(13)中部底端与连杆(14)转动连接,所述连杆(14)靠近开关(1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凸块(15),且所述凸块(15)接触有开关(16),所述外壳(1)外壁与壳体(17)固定连接,所述壳体(17)内部底端与第二弹簧(18)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弹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龙王德学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佰胜特厨房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