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大空间建筑内顶部施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92812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9 02: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大空间建筑内顶部施工装置,包括底部支撑平台、两个横杆及两组吊件,两组吊件的底端分别设置在底部支撑平台的前后两端,两组吊件呈对称设置,两个横杆固定设置在建筑内顶部,两组吊件的顶端分别挂接在两个横杆上。该用于大空间建筑内顶部施工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悬挂方便且安全性能高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大空间建筑内顶部施工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施工平台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大空间建筑内顶部施工装置。
技术介绍
在建筑工程,如仓库、电影院、大理堂等大空间建筑内顶部进行施工过程中,因为施工作业面高度较高,且大空间建筑在其内顶部作业时,又不能影响下方地面作业,即需要保证地面及高空同时作业,传统的满铺脚手架方案及现有的施工平台都无法满足现场需要,脚手架的底部需要支撑而影响地面作业,现有的高空施工平台结构复杂、成本昂贵、悬挂不方便且缺少安全防护措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悬挂方便且安全性能高的用于大空间建筑内顶部施工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大空间建筑内顶部施工装置,包括底部支撑平台、两个横杆及两组吊件,两组吊件的底端分别设置在所述底部支撑平台的前后两端,两组吊件呈对称设置,两个横杆固定设置在建筑内顶部,两组吊件的顶端分别挂接在两个横杆上。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每组吊件包括至少两对竖杆,每组吊件的各对竖杆沿所述底部支撑平台的相应侧边沿均匀间隔分布,每对竖杆间隔并对称设置,每对竖杆的顶端插设有插销,每对竖杆通过其上的插销挂接在相应的横杆上,所述横杆位于相应端的每对竖杆之间。所述横杆和吊件均设置成钢结构。所述底部支撑平台包括方形钢结构框架及木板,两组吊件的底端分别固定在所述方形钢结构框架前后两端的架体上,所述木板铺设在所述方形钢结构框架的顶端。所述木板上端面铺设有防火布。所述方形钢结构框架上于其四周设有一圈防护栏。所述防护栏的左右两侧均设有活动门。所述方形钢结构框架的顶端铺设有均匀间隔分布的多根横向木方,所述木板铺设在各所述横向木方上。所述方形钢结构框架的侧架之间于各所述横向木方的底端连接有纵横相交的加强筋。所述方形钢结构框架的前后两侧均设有吊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大空间建筑内顶部施工装置主要由底部支撑平台、横杆及吊件组成,其结构简单、成本低廉;2、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大空间建筑内顶部施工装置通过将横杆固定于建筑内顶部,再将底部支撑平台通过吊件挂接在横杆上,其悬挂方便且悬挂稳定;3、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大空间建筑内顶部施工装置中设有横向木方和木板,能够在阻挡掉落物体的同时起到减振和消噪作用,以及进一步降低成本;同时木方向两侧伸出,有利于多个用于大空间建筑内顶部施工装置的对接,减少其相互间的接缝,保证施工人员安全通行;4、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大空间建筑内顶部施工装置中设有防护栏,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同时防护栏左右两侧相互对称的设有两活动门,使多个用于大空间建筑内顶部施工装置对接后能够通过活动门相互连通,便于施工。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用于大空间建筑内顶部施工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用于大空间建筑内顶部施工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中各标号表示:1、底部支撑平台;11、方形钢结构框架;111、横向木方;112、加强筋;113、吊钩;12、木板;13、防火布;14、防护栏;15、活动门;2、横杆;3、吊件;31、竖杆;32、插销。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用于大空间建筑内顶部施工装置的一种实施例,包括底部支撑平台1、两个横杆2及两组吊件3,两组吊件3的底端分别设置在底部支撑平台1的前后两端,两组吊件3呈对称设置,两个横杆2固定设置在建筑内顶部,两组吊件3的顶端分别挂接在两个横杆2上。该结构中,用于大空间建筑内顶部施工装置的包括底部支撑平台1、两个横杆2两端分别固定在大空间建筑的内顶部(如横杆2两端均通过钢杆吊接在大空间建筑的内顶部),两个横杆2平行设置,两个横杆2均为工字钢结构,两组吊件3的底端分别固定在底部支撑平台1的前后两端,两组吊件3竖向设置,两组吊件3的纵向间距对应于两个横杆2的间距,使两组吊件3的顶端分别对准相应端的横杆2并挂接在相应横杆2上。采用用于大空间建筑内顶部施工装置对大空间建筑内顶部进行施工时,由于该施工装置的下方不需要支持,留给了底部操作作业的空间,使大空间建筑内的底部和顶部可以同时作业,同时在现场不需要满铺支持架(如脚手架),起到快捷、方便、节约成本,确保施工进度及安全的作用;并且该施工装置结构简单、制造加工成本低廉;还有该施工装置悬挂方便,在实施过程中,首先将横杆2安装在大空间建筑内顶部需要搭设平台处,并在大空间上部安装四组卷扬机,将该施工装置采用汽车吊吊运至所需搭设平台正下方排列整齐,将四组卷扬机同时落下,卷扬机钢丝绳挂在该施工装置上,然后同时启动四组卷扬机,匀速上升,直到两组吊件3分别对准并挂接在相应的横杆2上,通过吊件3挂接在横杆2的方式,挂接操作方便且挂接稳固。本实施例中,每组吊件3包括至少两对竖杆31,优选两对竖杆31,每组吊件3的各对竖杆31沿底部支撑平台1的相应侧边沿均匀间隔分布,每对竖杆31间隔并对称设置,每对竖杆31的顶端插设有插销32,每对竖杆31通过其上的插销32挂接在相应的横杆2上,横杆2位于相应端的每对竖杆31之间。该结构中,每组吊件3优选由两对竖杆31组成,根据承重情况,可以增加更多对竖杆31,对称间隔设置的每对竖杆31作为一个挂接点,每对竖杆31顶部相对位置上开设有用于插销32穿过的通孔,当每对竖杆31于其顶部套于相应横杆2后,再将每个插销32分别套入相应对竖杆31上的通孔使每对竖杆31均挂接在相应的横杆2上,如在每个插销32上套装一滚动轮,可使该施工装置沿着横杆2移动而改变施工位置。本实施例中,横杆2和吊件3均设置成钢结构。该结构中,吊件3为钢结构,横杆2为工字钢,吊件3的竖杆31为槽钢。本实施例中,底部支撑平台1包括方形钢结构框架11及木板12,两组吊件3的底端分别固定在方形钢结构框架11前后两端的架体上,木板12铺设在方形钢结构框架11的顶端。该结构中,底部支撑平台1包括方形钢结构框架11及木板12,两组吊件3的四对竖杆31的底部分别焊接在在方形钢结构框架11前后两端的横向钢架上,每组吊件3的两对竖杆31分别位于相应横向钢架的左右两端,木板12铺设在方形钢结构框架11的顶端用于防止大空间建筑内顶部施工时物体掉落,其成本底廉且增加施工安全,同时物体掉落在木板12上能够降低噪音。本实施例中,木板12上端面铺设有防火布13。该结构中,防火布13用于防火,如当站在木板12进行电焊作业时,如果没有防火布13,电焊作业产生的火星容易损坏木板12甚至引起火灾,而木板12上铺设防火布13,可以防止火星损坏木板12及火灾发生。本实施例中,方形钢结构框架11上于其四周设有一圈防护栏14。该结构中,防护栏14围绕方形钢结构框架11设置,防护栏14用于防护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防止人员在底部支撑平台1上作业时不慎从底部支撑平台1上掉下,同时也防止底部支撑平台1上的其它物体掉落至底部支撑平台1下方。本实施例中,防护栏14的左右两侧均设有活动门15。该结构中,在防护栏14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一活动门15,活动门15为铁质结构,当多个用于大空间建筑内顶部施工装置对接时,使其中各活动门15呈共线排列,保证各用于大空间建筑内顶部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大空间建筑内顶部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部支撑平台(1)、两个横杆(2)及两组吊件(3),两组吊件(3)的底端分别设置在所述底部支撑平台(1)的前后两端,两组吊件(3)呈对称设置,两个横杆(2)固定设置在建筑内顶部,两组吊件(3)的顶端分别挂接在两个横杆(2)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大空间建筑内顶部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部支撑平台(1)、两个横杆(2)及两组吊件(3),两组吊件(3)的底端分别设置在所述底部支撑平台(1)的前后两端,两组吊件(3)呈对称设置,两个横杆(2)固定设置在建筑内顶部,两组吊件(3)的顶端分别挂接在两个横杆(2)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大空间建筑内顶部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每组吊件(3)包括至少两对竖杆(31),每组吊件(3)的各对竖杆(31)沿所述底部支撑平台(1)的相应侧边沿均匀间隔分布,每对竖杆(31)间隔并对称设置,每对竖杆(31)的顶端插设有插销(32),每对竖杆(31)通过其上的插销(32)挂接在相应的横杆(2)上,所述横杆(2)位于相应端的每对竖杆(31)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用于大空间建筑内顶部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杆(2)和吊件(3)均设置成钢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大空间建筑内顶部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支撑平台(1)包括方形钢结构框架(11)及木板(12),两组吊件(3)的底端分别固定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晓波钟伟刘巧波张强钟剑彭辉李昌
申请(专利权)人:中信国安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