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高效节能照明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92793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9 02: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轨道交通高效节能照明系统,其包括阵列设于天花板上的凹槽,凹槽的两个相对的内侧壁分别设有第一照明灯具和第二照明灯具,第一照明灯具和第二照明灯具平行设置;第一照明灯具和第二照明灯具的结构相同,第一照明灯具包括灯体、设于灯体两端的灯头、以及设于灯体内部的条形灯板,条形灯板的正面设有多个阵列的LED芯片,条形灯板的背面设置有控制电路。通过将两个条形灯管安装于天花板上的凹槽内,将其光线通过散射和折射出来,可解决裸露光源多,眩光危害大的问题,为列车进站或者车辆通过时的运行提供安全保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轨道交通高效节能照明系统
本技术涉及轨道交通照明系统,具体来说是一种轨道交通高效节能照明系统置。
技术介绍
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高城市生活质量及效率,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是根本出路,目前全国已经有25个城市开通了轨道交通运营,里程3000多公里,其中,北京、上海已经超过500公里以上。此外,地铁上盖指在地铁的地面出入口附近范围内的建筑物。大城市里通常是指盖在地铁的地面出入口处上的商住楼房。这类楼房地下层与进入地铁的通道相通,通道两旁可作商业铺位用,可吸引进出地铁的人流在商铺消费。百商住楼房的上层住宅部分,因为楼下就是地铁出入口,交通便利,通道的商铺也使生活消费方便,所以这类楼房在新建成销售时,常以是地铁上盖作为促销的卖点。轨道交通、地铁上盖作为公用设施中耗能巨大的基建项目,在保证其安全和功能性的前提下,降低其能耗水平是目前一个重要课题。随着我国各大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高潮的兴起,车站数量不断增加,规模和内部环境要求不断提高,也使我国轨道交通系统的能耗越来越大。轨道交通照明(例如地铁照明、城际交通)系统是维持交通正常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轨道交通系统耗能巨大的部分之一,由于轨道交通常常设置于地下,因此无论白天还是夜间无论是否有机动车辆或者行人通过,经常灯火通明,使得其具有工作时间长、能耗大的缺陷,因此轨道交通照明系统的节能意义重大。综上,目前的轨道交通大多采用的照明灯具类型有荧光灯、金属卤化物灯和高压钠灯等。灯具种类繁多、功率较大,既不方便采购和维修,又不节能环保,且存在以下问题:①裸露光源多,眩光危害大;②照度偏低,站与站之间有差别,照明均匀度不够;③所用照明器具均为24小时不间断的开启,能耗很大,尤其是采用传统的灯具,运营成本很高。
技术实现思路
在下文中给出了关于本技术实施例的简要概述,以便提供关于本技术的某些方面的基本理解。应当理解,以下概述并不是关于本技术的穷举性概述。它并不是意图确定本技术的关键或重要部分,也不是意图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其目的仅仅是以简化的形式给出某些概念,以此作为稍后论述的更详细描述的前序。本申请的思路是,根据现有轨道交通系统的应用场景(例如地铁),将其吊顶灯具设计为隐藏式结构,解决裸露光源多,眩光危害大的问题,为列车进站或者车辆通过时的运行提供安全保障;此外,通过在隐藏凹槽内设置两套灯具,车辆或者人员经过时则开启两套灯具,无人时开启一套灯具,来实现照度偏低以及均匀度不够的问题;并通过采用LED绿色照明灯具,以及良好的管理控制方案,实现大大降低能耗和运营成本的目标。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轨道交通高效节能照明系统,包括:阵列设于天花板上的凹槽,凹槽的两个相对的内侧壁分别设有第一照明灯具和第二照明灯具,第一照明灯具和第二照明灯具平行设置;第一照明灯具和第二照明灯具的结构相同,第一照明灯具包括灯体、设于灯体两端的灯头、以及设于灯体内部的条形灯板,条形灯板的正面设有多个阵列的LED芯片,条形灯板的背面设置有控制电路。更进一步的,安装第一照明灯具和第二照明灯具的凹槽的两个内侧壁上设有反射层。反射层可以是反射膜,或者反射透镜。此外,为了更好的防止眩光,天花板上的凹槽的边沿被天花板遮挡,以使凹槽的内侧壁上的第一照明灯具和第二照明灯具上的LED芯片的灯光不会直射出来,而是通过凹槽的内侧壁上设置的反射层以及天花板的散射来投射出来,从而解决裸露光源多,眩光危害大的问题。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电路包括供电电路以及驱动控制条形灯板的LED芯片的控制器,供电电路为控制器供电。进一步的,所述条形灯板的一端部上还设有连接至控制器的第一感应探头。更进一步的,所述条形灯板的另一端部上还设有连接至控制器的第二感应探头。为了提高用户体验感,控制电路还包括延时开关电路,延时开关电路的输出端接于控制器的输入端。延时开关电路可用于延时开或者延时关闭LED芯片。其中,第一感应探头和第二感应探头可以是微波感应器,也可以是红外人体感应器。微波感应器是利用微波雷达的多普勒效应原理,当有人员或者车辆进入微波感应器的感应区时则会干扰微波信号,则微波感应器发送信号给控制器,从而使控制器对照明灯和指示灯进行控制。红外人体感应器是基于红外线技术,当有人员或者车辆进入红外人体感应器的感应范围时,红外人体感应器探测到人体红外光谱的变化,则发送信号给控制器,使控制器对照明灯和指示灯进行控制。本申请通过上述方案,通过将两个条形灯管安装于天花板上的凹槽内,将其光线通过散射和折射出来,可解决裸露光源多,眩光危害大的问题,为列车进站或者车辆通过时的运行提供安全保障;通过设置两个条形灯管,也即两组独立的条形灯板的设置,配合条形灯板上的两个感应探头,在人员或者车辆距离感应探头前后预设距离时根据预设规则点亮一组条形灯板或者两组条形灯板上的LED芯片,目标不离开感应范围,将持续接通,当目标走后则延时若干秒后关闭,在夜间无人时,前后预设距离以外的灯具可仅点亮一组条形灯板,实现灯具按需使用的动态智能管理,达到人未到灯先亮,人离灯渐熄,亲切方便,安全节能,具有非常好的人性化。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的天花板上的凹槽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中设置了条形灯管的凹槽的外部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中设置了条形灯管的凹槽的内部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的条形灯管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来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一个附图或一种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元素和特征可以与一个或更多个其它附图或实施方式中示出的元素和特征相结合。应当注意,为了清楚的目的,附图和说明中省略了与本技术无关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部件和处理的表示和描述。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轨道交通高效节能照明系统,参见图1-图3,该系统包括:阵列设于天花板100上的凹槽110,凹槽110的两个相对的内侧壁分别设有第一照明灯具120和第二照明灯具130,第一照明灯具120和第二照明灯具130平行设置。第一照明灯具120和第二照明灯具130的结构相同,参见图4,第一照明灯具120包括灯体124、设于灯体两端的灯头121、以及设于灯体内部的条形灯板122,条形灯板122的正面设有多个阵列的LED芯片123,条形灯板122的背面设置有控制电路。此外,为了进一步很好的反射光线,安装第一照明灯具120和第二照明灯具130的凹槽110的两个内侧壁上设有反射层。反射层可以是反射膜,或者反射透镜。为了更好的防止眩光,天花板100上的凹槽110的边沿被天花板100遮挡,以使凹槽110的内侧壁上的第一照明灯具120和第二照明灯具130上的LED芯片123的灯光不会直射出来,而是通过凹槽110的内侧壁上设置的反射层以及天花板100的散射来投射出来,从而解决裸露光源多,眩光危害大的问题。其中,控制电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轨道交通高效节能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阵列设于天花板上的凹槽,凹槽的两个相对的内侧壁分别设有第一照明灯具和第二照明灯具,第一照明灯具和第二照明灯具平行设置;第一照明灯具和第二照明灯具的结构相同,第一照明灯具包括灯体、设于灯体两端的灯头、以及设于灯体内部的条形灯板,条形灯板的正面设有多个阵列的LED芯片,条形灯板的背面设置有控制电路。

【技术特征摘要】
1.轨道交通高效节能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阵列设于天花板上的凹槽,凹槽的两个相对的内侧壁分别设有第一照明灯具和第二照明灯具,第一照明灯具和第二照明灯具平行设置;第一照明灯具和第二照明灯具的结构相同,第一照明灯具包括灯体、设于灯体两端的灯头、以及设于灯体内部的条形灯板,条形灯板的正面设有多个阵列的LED芯片,条形灯板的背面设置有控制电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高效节能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安装第一照明灯具和第二照明灯具的凹槽的两个内侧壁上设有反射层。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轨道交通高效节能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包括供电电路以及驱动控制LED芯片的控制器,供电电路为控制器供电。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道交通高效节能照明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云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