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水渗蓄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927809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9 02: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雨水渗蓄系统,包括下凹式草坪结构和地下蓄水装置,所述下凹式草坪结构中隔插设有若干增渗提水预制件,所述地下蓄水装置设置于所述下凹式草坪结构的底部,所述地下蓄水装置的侧面设置有排水管道;所述排水管道能够连接至城市蓄水回用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雨水渗蓄系统将下凹式草坪结构和地下蓄水装置集成一体,并通过排水管道与城市蓄水回用系统连接,有效实现蓄积、储存和净化雨水径流,缓解城市内涝,并通过在下凹式草坪结构中间隔插设置若干增渗提水预制件,实现在暴雨天气时增加雨水下渗,及无降雨情况下实现水分上移提供植被层植被吸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雨水渗蓄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海绵城市排水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雨水渗蓄系统。
技术介绍
城市内涝发生主要是由于短时间强降水、管道排水设施和雨水调蓄设施超负荷,导致低地势区域发生洪涝灾害,严重时造成市政设施破坏、交通瘫痪、生命安全受威胁。在城市发展进程中,国内外不少城市由于规划不到位、设施建设不科学,城市内涝现象频发,严重制约地区经济发展。海绵城市是为解决城市内涝、面源污染、城市水循环系统失衡等问题而提出的生态城市建设理念,它主要是通过城市合理的规划建设,科学采用能够增强雨水“渗、滞、蓄、净、用、排”功能的设施(尤其是雨水收集管网和绿地系统),达到雨水资源收集利用和雨洪安全管理的目的。由于历史上城市建设上缺乏合理的地下管廊设计,城市管网系统改造实施困难,当前海绵城市建设倾向于将大的城市系统改造,分解至多个小的社区单元雨水蓄留系统建设,即“海绵社区建设”,但当前针对海绵社区建设或改造的方法仍较缺乏。城市绿地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调节城市小气候、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城市绿地建设和维护耗费大量的水资源,进一步加大了城市供水压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雨水渗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凹式草坪结构和地下蓄水装置,所述下凹式草坪结构低于地面设置,所述下凹式草坪结构中隔插设有若干增渗提水预制件,所述地下蓄水装置设置于所述下凹式草坪结构的底部;所述下凹式草坪结构自上而下依次包括植被层、保水层、过滤层、蓄水层和基底层;所述增渗提水预制件包括管壁为多孔结构的增渗管和包覆于增渗管外壁的吸水层,所述增渗管的底端延伸至所述蓄水层内,所述增渗管的顶端不超出所述植被层,所述吸水层包括第一吸水层和第二吸水层,所述第一吸水层全包裹于所述增渗管的外壁位于保水层部分,第二吸水层为竖条带状且设置于所述增渗管的外壁位于保水层以下的部分,所述第一吸水层和所述第二吸水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雨水渗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凹式草坪结构和地下蓄水装置,所述下凹式草坪结构低于地面设置,所述下凹式草坪结构中隔插设有若干增渗提水预制件,所述地下蓄水装置设置于所述下凹式草坪结构的底部;所述下凹式草坪结构自上而下依次包括植被层、保水层、过滤层、蓄水层和基底层;所述增渗提水预制件包括管壁为多孔结构的增渗管和包覆于增渗管外壁的吸水层,所述增渗管的底端延伸至所述蓄水层内,所述增渗管的顶端不超出所述植被层,所述吸水层包括第一吸水层和第二吸水层,所述第一吸水层全包裹于所述增渗管的外壁位于保水层部分,第二吸水层为竖条带状且设置于所述增渗管的外壁位于保水层以下的部分,所述第一吸水层和所述第二吸水层连接,所述第二吸水层的底端延伸至所述蓄水层内;所述地下蓄水装置的侧面设置有排水管道;所述排水管道能够连接至城市蓄水回用系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渗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植被层为种植草皮;所述保水层为腐殖土或腐殖土、细沙及保水剂的复合物;所述过滤层为可渗透砂浆;所述蓄水层为多孔塑料结构;所述基底层为原始土壤。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渗蓄系统,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尝君朱坚彭华纪雄辉李胜男简燕熊丽萍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省农业环境生态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