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罐及提高压力罐内水质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927729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9 02: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压力罐及提高压力罐内水质的方法,该压力罐包括罐体、气囊、压板、第一出水支管、第二出水支管和汇流总管;罐体具有气压腔;气囊设于气压腔内,气囊具有贮液腔;压板连接气囊,压板设于气囊的底部,压板上分别设有与贮液腔连通的第一出水孔道和第二出水孔道,第一出水支管的一端连接第一出水孔道,第一出水支管的另一连接汇流总管,第二出水支管的一端连接第二出水孔道,第二出水支管的另一端连接汇流总管,形成水流动系统。与作为二次供水设备的常规压力罐相比,该压力罐内的水可流动而成为活水,有效提高压力罐内的水质纯净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力罐及提高压力罐内水质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压力罐及提高压力罐内水质的方法。
技术介绍
压力罐是利用罐内空气的可压缩性来调节和贮存水量并使之保持所需压力的设备。压力罐一般安装在配水泵与管网之间。水泵启动后,即向管网供水,多余的水则贮存至罐内,并使罐内水位上升,罐内空气受到压缩,压力随之增高。当罐内压力达到所规定的上限压力值时,由管道与罐顶部相连通的电接点压力表的指标接通上限触点,发出水量上限信号,切断电源,停泵。用户继续用水,罐内压缩空气将罐内的水压入管网,水位下降,罐内空气压力也随之下降。当罐内压力降至所要求的下限压力值时,电接点压力表的指标即接通下限触点,继电器动作,电机与电源接通,水泵重新启动工作。正常情况下,水泵可在无人控制的情况下自动工作,并可根据用水量的变化,自行调整水泵开停次数与工作时间,保证向管网连续供水。常规压力罐主要采用气囊式结构或隔膜式结构,然而这种两种方式的常规压力罐均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是:位于气囊里(或者隔膜下段)的水无法跟着出水流进行更新,形成死水,水质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压力罐及提高压力罐内水质的方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力罐,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气囊、压板、第一出水支管、第二出水支管和汇流总管;所述罐体具有气压腔;所述气囊设于所述气压腔内,所述气囊具有贮液腔;所述压板连接所述气囊,所述压板设于所述气囊的底部,所述压板上分别设有与所述贮液腔连通的第一出水孔道和第二出水孔道,所述第一出水支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出水孔道,所述第一出水支管的另一连接所述汇流总管,所述第二出水支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出水孔道,所述第二出水支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汇流总管,形成水流动系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力罐,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气囊、压板、第一出水支管、第二出水支管和汇流总管;所述罐体具有气压腔;所述气囊设于所述气压腔内,所述气囊具有贮液腔;所述压板连接所述气囊,所述压板设于所述气囊的底部,所述压板上分别设有与所述贮液腔连通的第一出水孔道和第二出水孔道,所述第一出水支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出水孔道,所述第一出水支管的另一连接所述汇流总管,所述第二出水支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出水孔道,所述第二出水支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汇流总管,形成水流动系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包括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所述第一压板和所述第二压板分别连接所述气囊,所述第一压板上设有所述第一出水孔道,所述第二压板上设有所述第二出水孔道。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力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水支管和所述第二出水支管均为金属软管。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力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水支管和/或所述第二出水支管上还设有阀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力罐,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设于所述第一出水支管和/或所述第二出水支管上靠近所述汇流总管的一端。6.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文强毕涛朱斌
申请(专利权)人:奇力士武汉智慧水务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