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U型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2644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9 02: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改进的U型架包括U型部、支撑部和连接部,U型部和支撑部均为轴对称结构,U型部包括竖直部分和弯曲部分,竖直部分设置有凹槽和各通孔,弯曲部分与支撑部的连接处外侧为圆弧过渡,支撑部上沿圆周均匀分布有四组固定孔,每组固定孔包括两个螺栓孔,连接部包括连接面和连接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的U型架,通过支撑部上的四组固定孔与其他部件进行螺纹连接,安装方便,提高了安装的效率;U型部的凹槽和各通孔增加了U型架与其他部件的契合度,连接更加紧密牢固;U型部与支撑部之间的圆弧过渡,使得U型架的受力更加均匀,避免局部断裂,延长了U型架的使用寿命;同时连接杆使得U型部与支撑部的连接结构更加稳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进的U型架
本技术涉及机械
,特别是涉及一种改进的U型架。
技术介绍
目前使用的U型架往往存在安装繁琐,与其他部件连接不牢固,易发生松动,使用寿命短的问题,尤其在汽车制动装置中U型架的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到汽车驾驶人员的完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改进的U型架。本技术的一种改进的U型架,包括U型部、支撑部和连接部,U型部和支撑部为轴对称结构,U型部包括竖直部分和弯曲部分,竖直部分的内侧壁上设有凹槽,凹槽包括第一侧壁面、第二侧壁面和槽底面,槽底面的上部为平面,槽底面的下部为第一圆弧面,第一侧壁面所在侧壁为第一侧壁,第二侧壁面所在侧壁为第二侧壁,槽底面所在侧壁为第三侧壁,第一侧壁靠近端部的位置设置有垂直于第一侧壁面且贯通第一侧壁的第一通孔和平行于第一侧壁面且贯通第一侧壁的第二通孔,第一侧壁的中部设置有垂直于第一侧壁面且贯通第一侧壁的第三通孔,第二侧壁靠近U型架内侧的侧面的上部为第一平面,第二侧壁靠近U型架内侧的侧面的中部为第二圆弧面,第二圆弧面的半径与第一圆弧面的半径相等,第二侧壁靠近U型架内侧的侧面的下部为第二平面,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互相平行但不共面,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进的U型架,其特征在于包括U型部、支撑部和连接部,所述U型部和所述支撑部为轴对称结构,所述U型部包括竖直部分和弯曲部分,所述竖直部分的内侧壁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包括第一侧壁面、第二侧壁面和槽底面,所述槽底面的上部为平面,所述槽底面的下部为第一圆弧面,所述第一侧壁面所在侧壁为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面所在侧壁为第二侧壁,所述槽底面所在侧壁为第三侧壁,所述第一侧壁靠近端部的位置设置有垂直于所述第一侧壁面且贯通所述第一侧壁的第一通孔和平行于所述第一侧壁面且贯通所述第一侧壁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侧壁的中部设置有垂直于所述第一侧壁面且贯通所述第一侧壁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二侧壁靠近所述U型架内侧的侧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的U型架,其特征在于包括U型部、支撑部和连接部,所述U型部和所述支撑部为轴对称结构,所述U型部包括竖直部分和弯曲部分,所述竖直部分的内侧壁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包括第一侧壁面、第二侧壁面和槽底面,所述槽底面的上部为平面,所述槽底面的下部为第一圆弧面,所述第一侧壁面所在侧壁为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面所在侧壁为第二侧壁,所述槽底面所在侧壁为第三侧壁,所述第一侧壁靠近端部的位置设置有垂直于所述第一侧壁面且贯通所述第一侧壁的第一通孔和平行于所述第一侧壁面且贯通所述第一侧壁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侧壁的中部设置有垂直于所述第一侧壁面且贯通所述第一侧壁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二侧壁靠近所述U型架内侧的侧面的上部为第一平面,所述第二侧壁靠近所述U型架内侧的侧面的中部为第二圆弧面,所述第二圆弧面的半径与所述第一圆弧面的半径相等,所述第二侧壁靠近所述U型架内侧的侧面的下部为第二平面,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二平面互相平行但不共面,所述第二平面与所述第一侧壁靠近所述U型架内侧的侧面共面,所述第二侧壁上相对于所述第一通孔的位置的正下方设置有垂直于所述第二侧壁面且贯通所述第二侧壁的第四通孔,所述第二侧壁的第四通孔的中部位置设置有平行于所述第二侧壁面且贯通所述第二侧壁的第七通孔,所述第四通孔的下方设置有与所述第三通孔共轴的第五通孔,所述第三侧壁中部设置有平行于所述第一侧壁面且贯通所述第三侧壁的第六通孔;所述支撑部包括半圆部分和矩形部分,所述半圆部分与所述矩形部分一体成型,所述矩形部分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利文
申请(专利权)人:兴化市天泰合金制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