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异戊二烯合酶和其编码基因、表达载体、工程菌以及生产异戊二烯的方法及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19926091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9 02: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异戊二烯合酶和其编码基因、表达载体、工程菌以及生产异戊二烯的方法及应用,属于基因工程技术领域。该异戊二烯合酶基因IspSib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异戊二烯合酶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含有所述异戊二烯合酶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以及由该原核表达载体以及甲羟戊酸途径下游表达载体共转化获得产异戊二烯工程菌,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发酵生产异戊二烯的方法以及上述异戊二烯合酶基因、异戊二烯合酶、具有异戊二烯合酶活性的酶、其原核表达载体及其工程菌在生产异戊二烯中的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异戊二烯合酶酶活性较高且对底物DMAPP的亲和力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异戊二烯合酶和其编码基因、表达载体、工程菌以及生产异戊二烯的方法及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异戊二烯合酶和其编码基因、表达载体、工程菌以及生产异戊二烯的方法及应用,属于基因工程

技术介绍
异戊二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平台化合物,其95%用于合成橡胶;也是丁基橡胶的第二单体。此外,异戊二烯还广泛应用于农药、医药、香料及粘结剂等领域。目前,异戊二烯的来源主要是通过石油基原料异戊烷、异戊烯脱氢法、化学合成法(包括异丁烯-甲醛法、乙炔-丙酮法、丙烯二聚法)和裂解C5馏分萃取蒸馏法。然而,随着化石资源的日益枯竭,原料来源是利用石油基原料制备异戊二烯的重要瓶颈问题。以可再生的生物质为原料,利用生物转化技术合成异戊二烯,因具有可持续性、环境友好、品质优异等优势,已成为国际上的研究热点。生物体中主要存在两种天然的代谢途径进行异戊二烯的生物合成,即甲羟戊酸(MVA)途径和甲基赤藓糖-4-磷酸(MEP)途径。这两类代谢途径的最终产物都是形成异戊二烯的前体物质二甲基烯丙基焦磷酸(dimethylallyldiphosphate,DMAPP),之后经过异戊二烯合成酶催化DMAPP至异戊二烯。目前,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编码异戊二烯合酶的异戊二烯合酶基因IspSib,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其来源于甘薯(Ipomoea batatas)。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编码异戊二烯合酶的异戊二烯合酶基因IspSib,其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2所示,其来源于甘薯(Ipomoeabatatas)。2.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异戊二烯合酶基因IspSib合成的异戊二烯合酶,其氨基酸序列如SEQIDNO.1所示。3.在权利要求2所述异戊二烯合酶的氨基酸序列上发生取代、缺失或添加一个或数个氨基酸得到的具有异戊二烯合酶活性的酶。4.一种含有所述异戊二烯合酶基因IspSib的原核表达载体。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原核表达载体,其特征在于,还含有乙酰辅酶A酰基转移酶/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基因mvaE和3-羟-3甲基戊二酰辅酶A合酶基因mvaS。6.一种产异戊二烯工程菌,其特征在于,由权利要求5所述原核表达载体以及甲羟戊酸途径下游表达载体共转化获得;所述甲羟戊酸途径下游表达载体外源表达甲羟戊酸激酶基因ERG12,磷酸甲羟戊酸激酶基因ERG8,甲羟戊酸焦磷酸脱羧酶基因ERG19和异戊烯焦磷酸异构酶基因IDII。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产异戊二烯工程菌,其特征在于,所述甲羟戊酸激酶基因ERG12,磷酸甲羟戊酸激酶基因ERG8,甲羟戊酸焦磷酸脱羧酶基因ERG19和异戊烯焦磷酸异构酶基因IDII均来源于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cerevisiae)。8.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咸漠李美洁张海波吴桐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