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气式膜结构的气压缓冲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92486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9 01:40
一种充气式膜结构的气压缓冲保护装置,包括充气式膜结构,贯穿充气式膜结构的表面设置有气压缓冲组件,气压缓冲组件包括支撑部和活动部,支撑部贯穿充气式膜结构法向设置且环绕其表面设置有滑动区域,活动部与充气式膜结构固接为一体且可沿滑动区域轴向活动;该气压缓冲保护装置借助活动部与支撑部的滑动配合,使充气式膜结构的膜面可随着活动部一起沿支撑部的滑动区域作轴向运动,从而赋予膜面一定的活动余量,能够有效缓冲减弱因内部气压膨胀对膜体表面造成的应力冲击作用,保证充气式膜结构的安全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充气式膜结构的气压缓冲保护装置
本技术涉及充气式膜结构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充气式膜结构的气压缓冲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充气式膜结构已运用于诸多领域,在游乐行业、仓储、大型展览会馆、体育场等各种场所均能够越来越多地看到充气式膜结构的身影,尤其在建筑结构领域,相较传统的机械基建类设施而言,采用纯充气的架构可以在省去基建结构这一巨大工程量的同时轻松实现建筑的大跨度搭建,且在其它应用领域,充气式膜结构也以其量轻质柔、成本低廉、修补方便、易于回收利用等优点得以广泛推广,并逐渐取代传统的部分钢材混凝土而发展成为一种新兴的材料结构。顾名思义,充气式膜结构主要依靠向密闭的膜结构中冲入压强气体以实现膜结构的支撑成型,结构内气压的强弱便直接影响到膜结构表面的舒展度、弹性等表观性能和膜结构成型使用的稳定性、安全性等,因此,要保证充气式膜结构使用功能的正常发挥,就必须优先保证膜结构内部气压压强维持在正常水平。而在现实应用中,由于充气式膜结构经常曝露在外使用,外部环境的变化往往会影响到膜结构内部的气压环境,尤其在炎炎夏日,由于气体的热胀冷缩作用,膜结构内部充入的气体对膜体表面会产生较强的膨胀推力,从而对膜体结构的膜面张力和牢固度造成极大考验,威胁到膜结构的正常安全使用。针对上述问题,传统做法通常是在膜结构表面装设气压阀进行过压排气,但此种方法存在响应迟滞、需要人工控制的缺点,而要在膜结构内部加装气压自动感应控制系统又需要复杂的电路设计和较大的安装难度,如何通过一种简单的结构设计即可实现对充气式膜结构内部气压的实时控制,将成为本专利技术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而基于此所进行的相关设备装置开发也将具备积极的研究意义和极大的市场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现有充气式膜结构的气压控制技术难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气压缓冲保护装置,通过在充气式膜结构表面设置气压缓冲组件并借助活动部与支撑部的滑动配合,赋予了膜体表面一定的活动余量,从而实现了对膜内气压的实时调整控制,始终维持膜内气压处于正常使用水平。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充气式膜结构的气压缓冲保护装置,包括充气式膜结构,贯穿充气式膜结构的表面设置有气压缓冲组件,所述气压缓冲组件包括支撑部和活动部,支撑部贯穿充气式膜结构法向设置且环绕其表面设置有滑动区域,活动部与充气式膜结构固接为一体且可沿滑动区域轴向活动;借助活动部与支撑部的滑动配合,充气式膜结构的膜面可随着活动部一起沿支撑部的滑动区域作轴向运动,这便赋予了膜面一定的活动余量,缓冲减弱了因内部气压膨胀对膜体表面造成的应力冲击作用。作为优选,所述支撑部包括贯穿充气膜结构表面法线方向设置的支撑柱,支撑柱位于膜结构充气腔外侧的位置设置有外限位块,支撑柱位于膜结构充气腔内侧的位置设置有内限位块,外限位块和内限位块之间设置为滑动区域且铺设有滑动垫层;滑动区域的位置需贯穿膜体表面设置以保留膜面足够的活动余量。作为优选,所述活动部由外向内依次包括密封部、接连部和导向轮,密封部、接连部和导向轮固接成一体并组成活动部,所述接连部的一端通过密封组件与充气式膜结构的膜体表面密封连接,另一端连接密封部,所述密封部环绕滑动区域外表面环形设置且与滑动区域间形成滑动密封配合,所述导向轮设置于接连部下方,导向轮环绕滑动区域外表面环形设置且与滑动区域间形成滚动配合;可根据具体需要设置不同数量的导向轮,导向轮的设置可提高膜体沿支撑部滑动区域滑移活动的响应灵敏性,进而保证组件整体气压缓冲作用的实时发挥。作为优选,所述气压缓冲组件外侧还设置有壳体结构,壳体结构环绕支撑部罩设于活动部外侧,所述壳体结构内侧一端通过紧固件与活动部固接成一体,其外侧一端通过环绕支撑部外表面设置的防尘圈与支撑部间形成滑动密封配合;壳体结构主要发挥防护作用,防尘圈环形设置于壳体结构外侧端口平面与支撑部之间以阻止外界灰尘等杂物进入。作为优选,所述活动部上还设置有预紧件,预紧件与导向轮驱动连接以控制导向轮的松紧。作为优选,所述活动部上还设置有限位件,限位件沿支撑部径向设置且通过限位螺栓实现活动部与支撑部之间的锁紧;限位件用于特殊情况下备用,当遭遇维修等特殊情况需要将膜体固定不动时,可通过旋紧限位件上的限位螺栓将活动部锁紧在支撑部表面。作为优选,所述滑动垫层由改性PVC复合材料制成且贴合外限位块和内限位块的内侧壁面设置,外限位块和内限位块朝向滑动垫层一侧的壁面上均设置有缓冲垫;滑动垫层采用改性复合树脂材料可发挥更加优良的耐磨、消音、减震功能,缓冲垫的设置可预防活动部滑动至滑动区域端面时与限位块之间发生刚性碰撞。有益效果:1、本技术制备的气压缓冲保护装置,通过在充气式膜结构表面设置气压缓冲组件并借助活动部与支撑部的滑动配合,赋予了膜体表面一定的活动余量,进而通过膜体的自适应活动缓冲减弱了因内部气压膨胀对膜体表面造成的应力冲击作用,从而实现了对膜内气压的实时调整控制,始终维持膜内气压处于正常使用水平。2、本技术制备的气压缓冲保护装置,装置整体设计结构简单,气压调整响应灵敏,无需人工干涉操控,也无需任何动力电路驱动,且安装便捷、成本低廉,适用于基础技术类的普及推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气压缓冲保护装置的整体安装结构示意图;图2为气压缓冲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气压缓冲组件的局部放大示意图;附图说明:1、充气式膜结构,2、气压缓冲组件,3、活动部,4、支撑部,5、密封部,6、接连部,7、导向轮,8、壳体结构,9、防尘圈,10、紧固螺栓,11、密封组件,12、滑动垫层,13、外限位块,14、内限位块,15、缓冲垫,16、预紧件,17、限位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的详述。实施例:一种充气式膜结构的气压缓冲保护装置,其安装方式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充气式膜结构1,充气式膜结构1的内部形成密闭的充气腔,贯穿充气式膜结构1的表面设置有气压缓冲组件2。气压缓冲组件2为功能组件,其结构主要包括支撑部4和活动部3,如图2所示。支撑部4贯穿充气式膜结构1的表面并沿膜体表面的法线方向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支撑部4沿膜体表面的法线方向纵向竖直设置,环绕支撑部4的表面环形设置有一段滑动区域,滑动区域贯穿充气式膜结构1的膜体表面设置,滑动区域的上端位置横向设置有外限位块13,滑动区域的下端位置横向设置有内限位块14,外限位块13和内限位块14均围绕支撑部4设置为环形挡板,环绕滑动区域表面铺设有滑动垫层12,滑动垫层12采用改性PVC复合材料制成且贴合外限位块13和内限位块14的内侧壁面设置,外限位块13、内限位块14与滑动垫层12连接拐角处的端面上均套设有环形的橡胶质缓冲垫15;活动部3由上向下依次包括密封部5、接连部6和导向轮7,如图3所示,密封部5、接连部6和导向轮7固接成一体并组成活动部3,接连部6为沿支撑部4径向设置的焊接件结构,接连部6的外侧一端通过密封压片和紧固螺栓等密封组件11与充气式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气式膜结构的气压缓冲保护装置,包括充气式膜结构,其特征在于:贯穿充气式膜结构的表面设置有气压缓冲组件,所述气压缓冲组件包括支撑部和活动部,支撑部贯穿充气式膜结构法向设置且环绕其表面设置有滑动区域,活动部与充气式膜结构固接为一体且可沿滑动区域轴向活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气式膜结构的气压缓冲保护装置,包括充气式膜结构,其特征在于:贯穿充气式膜结构的表面设置有气压缓冲组件,所述气压缓冲组件包括支撑部和活动部,支撑部贯穿充气式膜结构法向设置且环绕其表面设置有滑动区域,活动部与充气式膜结构固接为一体且可沿滑动区域轴向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气式膜结构的气压缓冲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包括贯穿充气式膜结构表面法线方向设置的支撑柱,支撑柱位于膜结构充气腔外侧的位置设置有外限位块,支撑柱位于膜结构充气腔内侧的位置设置有内限位块,外限位块和内限位块之间设置为滑动区域且铺设有滑动垫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气式膜结构的气压缓冲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部由外向内依次包括密封部、接连部和导向轮,密封部、接连部和导向轮固接成一体并组成活动部,所述接连部的一端通过密封组件与充气式膜结构的膜体表面密封连接,另一端连接密封部,所述密封部环绕滑动区域外表面环形设置且与滑动区域间形成滑动密封配合,所述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耿军辉闫三星王伟强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市卧龙游乐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