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环保抑菌翻身辅助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环保抑菌翻身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临床上,往往卧床病人很重,病人家属一个人很难将病人翻身,患者长期卧床受压部位持续受压,导致局部皮肤缺血缺氧引起发红、发黑、甚至溃疡、坏死等改变。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基本要求每2-4小时翻身减压一次。目前,患者翻身侧卧后,主要是通过在背后塞入衣物、枕头等杂物以支撑住身体。但是时间一长,支撑物容易移位,甚至直接从床上掉落,支撑效果差;大部分陪护照顾的家属,护理知识欠缺,翻身减压意义不明确;有时候照顾人手缺乏,翻身困难;再则,一堆衣物塞在背后显得杂乱无章,舒适度极差,不利于患者康复,且现有的翻身装置大多数不便清洗拆卸,患者长期使用容易滋生细菌,如不能及时清洗消毒容易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保抑菌翻身辅助装置,其具有环保抑菌结构简单便于病人翻身和侧卧休息的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环保抑菌翻身辅助装置,包括病床本体,病床本体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气囊,多个第一气囊在病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环保抑菌翻身辅助装置,包括病床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病床本体(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气囊(2),多个所述第一气囊(2)在病床本体(1)的表面均匀分布,所述第一气囊(2)的表面分别活动套接有第一固定带(3)和第二固定带(4),所述第一固定带(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气囊(5),多个所述第二气囊(5)在第一固定带(3)的表面均匀分布,所述第二固定带(4)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气囊(6),多个所述第三气囊(6)在第二固定带(4)的表面均匀分布,所述第二气囊(5)和第三气囊(6)的表面均与第一气囊(2)的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气囊(5)的一端与第三气囊(6)的一端固定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环保抑菌翻身辅助装置,包括病床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病床本体(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气囊(2),多个所述第一气囊(2)在病床本体(1)的表面均匀分布,所述第一气囊(2)的表面分别活动套接有第一固定带(3)和第二固定带(4),所述第一固定带(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气囊(5),多个所述第二气囊(5)在第一固定带(3)的表面均匀分布,所述第二固定带(4)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气囊(6),多个所述第三气囊(6)在第二固定带(4)的表面均匀分布,所述第二气囊(5)和第三气囊(6)的表面均与第一气囊(2)的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气囊(5)的一端与第三气囊(6)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病床本体(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安装箱(7),两个所述安装箱(7)分别位于病床本体(1)的两侧,所述安装箱(7)的内固定安装有充气装置,所述充气装置包括第一充气泵(8)和第二充气泵(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抑菌翻身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气泵(8)的充气端固定连通有第一充气软管(10),所述第一充气软管(10)的表面固定连通有第一电磁换向阀(11),所述第二充气泵(9)的充气端固定连通有第二充气软管(12),所述第二充气软管(12)的表面固定连通有第二电磁换向阀(1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保抑菌翻身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气软管(10)表面与第二气囊(5)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充气软管(12)的表面与第三气囊(6)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充气软管(10)的一端与第二充气软管(12)的一端均固定连通有第三电磁换向阀(1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环保抑菌翻身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气软管(10)的内壁与第二充气软管(12)的内壁均固定连通有进气管(15),多个所述进气管(15)分别在第一充气软管(10)的内壁和第二充气软管(12)的内壁均匀分布,所述进气管(15)的一端分别贯穿并延伸至第二气囊(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