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远红外无缝塑身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1268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8 21: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塑身衣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远红外无缝塑身衣,所述远红外无缝塑身衣由远红外纤维经无缝编织制成,所述远红外纤维是由远红外母粒制得,所述远红外母粒是由远红外混合粉料、复合聚合物和助剂以重量比为4‑8:100:0.5‑2组成的混合物。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远红外塑身衣通过采用远红外纤维编织制备,释放远红外射线,并严格控制制备远红外纤维的远红外混合粉料、复合聚合物、阻聚剂的混合比例,能使其释放的远红外波长与人体的波长范围相配,使得人体对其的吸收功能佳,使远红外纤维达到抗菌、保温、保健的作用,达到消除疲劳、促进血液循环、驱寒、提高免疫力、美容护肤的功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远红外无缝塑身衣
本专利技术涉及塑身衣
,具体涉及一种远红外无缝塑身衣。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现代女性越来越注重自身的体型,拥有玲珑有致的身材曲线是女性追求的目标,而对于肥肚腩、水桶腰的局部肥胖者,以及产后小腹突起的女性、久坐办公室的白领女性等人群,塑身衣成为日常生活中能便捷地进行体型管理的功能服装。而目前的塑身服装基本仅是具有塑身的作用,对赘肉进行收揽,功能单一,缺少对提高人体健康的保健作用,且目前的塑身服装面料弹性伸缩性能低,对人体过于压迫,容易造成血液循环不流畅。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远红外无缝塑身衣,该远红外塑身衣通过采用远红外纤维编织制备,释放远红外射线,并严格控制制备远红外纤维的远红外混合粉料、复合聚合物、阻聚剂的混合比例,能使其释放的远红外波长与人体的波长范围相配,使得人体对其的吸收功能佳,使远红外纤维达到抗菌、保温、保健的作用,达到消除疲劳、促进血液循环、驱寒、提高免疫力、美容护肤的功效。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远红外无缝塑身衣,所述远红外无缝塑身衣由远红外纤维经无缝编织制成,所述远红外纤维是由远红外母粒,所述远红外母粒是由远红外混合粉料、复合聚合物和助剂以重量比为4-8:100:0.5-2组成的混合物。本专利技术的远红外塑身衣通过采用远红外纤维编织制备,能释放远红外射线,在常温下远红外线发射波长为3-18μm,与人体的波长范围相配,使得人体对其的吸收功能佳,发射率达83.25-87.68%;根据光谱匹配原则,红外辐射源的辐射波长与被辐射物体的吸收波长相一致时,产生分子共振,加剧分子的运动,达到发热升温的效果,因此随着远红外无缝塑身衣吸收人体发射的远红外后,远红外纤维温度升高,提高了远红外纤维发射远红外的能力、并再向人体发射远红外,使远红外纤维达到抗菌、保温、保健的作用,达到消除疲劳、促进血液循环、驱寒、提高免疫力、美容护肤的功效。而通过严格控制远红外混合粉料与复合聚合物的混合比例为4-8:100,两者结合较佳,能使制得的远红外纤维的远红外发射率达到最佳点,可达83.25-87.68%,随着远红外矿物粉的加入量增多,制得的远红外纤维的远红外发射率随之增加,而若远红外矿物粉的加入量过多,则远红外纤维的远红外发射率下降,降低了塑身衣的远红外保健功效;若混合比例高于4-8:100,则降低了远红外纤维的可纺性,若混合比例低于4-8:100,则制得的纤维的远红外性能较低。优选的,所述远红外无缝塑身衣为一体式塑身衣,所述远红外无缝塑身衣对应人体后腰部分开设有梭形开口。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后背设置梭形开口,梭形开口随身体弯曲发生形变,从而提高了后腰的活动自由度,避免封闭式的后腰设计对肢体产生阻力并造成压迫,提高塑身服装的穿着舒适性。优选的,所述梭形开口的顶部至底部之间的最短距离为长度a,梭形开口的顶部至无缝塑身衣的领口底端之间的最短距离为长度b,梭形开口的底部至无缝塑身衣的裆部位置之间的最短距离为长度c,梭形开口的一侧至无缝塑身衣同侧边缘之间的最短距离为长度e,所述长度a与长度b之间的关系为a=(b/7.5)-2.73,所述长度a与长度c之间的关系为a=(c/7.5)-1.2,所述长度d与长度e之间的关系为e=2.5d-10.9。本专利技术通过严格控制梭形开口的长度a与长度b的关系、长度a与长度c的关系、长度d与长度e的关系,能避免封闭式的后腰设计对后背产生阻力或压迫,能避免人体在弯腰的时候塑身裤和塑身衣背面一片式的设计相互拉扯、造成塑身衣和塑身裤对人体的压迫,能有效地提高后腰的活动自由度,使上身塑身衣不被一体的下身塑身裤所拉扯、造成压迫或过于束缚,使穿着塑身服后不影响血液的正常循环。对于上述的长度a、长度b、长度c、长度d、长度e的关系,分别针对腰围为70cm、76cm和82cm的塑身服进行各参数的测量,(各参数的测量误差为±0.2-0.4)数据如下所示:优选的,所述远红外混合粉料的颗粒粒径为0.02-0.18μm;所述远红外纤维的细度为2-9μm。本专利技术通过严格控制远红外混合粉料的颗粒粒径,能使得远红外混合粉料均匀地分散于复合聚合物中,充分混合,使制得的远红外纤维具有优异的远红外发射率,且能使远红外纤维的远红外保健功能持久;而通过严格控制远红外纤维的细度,能使远红外纤维易于编织,且远红外发射范围均匀。优选的,所述远红外混合粉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所述矿物粉是由云母粉、电气石粉、方解石粉和堇青石粉以重量比为1.5-3:2.4-3.2:1.2-1.8:1组成的混合物。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上述种类的原料作为远红外混合粉料,能在室温环境下辐射出3-15μm波长的远红外线,与人体红外吸收光谱匹配;且通过采用过渡金属与矿物粉相混合,能使制得的远红外纤维含有铁、铝、镁、钛、铬等元素,使远红外纤维发射的远红外射线的波段更长,更容易被人体吸收,能够显著提高制得的远红外纤维的远红外发射率,如其中的三氧化二铬的远红外发射率为82%;而通过采用上述种类的矿物粉,与过渡金属相复合,制备常温状态下能释放远红外的复合粉体,有效提高远红外混合粉料的远红外发射率,另一方面能利用矿物粉的粉体结构,提高金属过渡金属在复合聚合物中的分散性,提高远红外混合粉料与复合聚合物的结合性,提高远红外纤维的成型均匀性;其中,采用的云母粉表面具有活性基团,容易与分子链相结合、缠连,能提高红外混合粉料与复合聚合物的聚合性,与复合聚合物聚合形成致密的层网状结构,提高远红外混合粉料的稳定性、综合机械性能和远红发射率;采用的电气石粉能在常温下释放波长在4-14μm的远红外,与人体红外吸收光谱匹配,能使人体易于吸收该波段的远红外,促进新陈代谢,达到消除疲劳、促进血液循环、驱寒、提高免疫力、美容护肤的功效;采用的堇青石粉,构成其结构的六元环沿C轴方向排列形成沿C轴的通道,通道内具有较大的空间,利用该空间能与大量的过渡金属相混合,提高了释放远红外的过渡金属与复合聚合物的相容性和分散性,同时混合了过渡金属后的堇青石粉提高了自身的远红外发射率,能有效提高远红外混合粉料的远红外发射率,而且堇青石粉还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抗热冲击性和加工成型性,在后续与复合聚合物挤出成型时不会因高温而损伤其远红外发射率等特性。上述不同的原料具有不同的远红外吸收和发射特性,且多种材料的混合物组成不仅影响远红外发射率,还影响人体对远红外的吸收,因此通过严格控制上述材料的复配种类及复配用量,能使多种化合物起到复配互补的作用,能使制得的远红外纤维具有优异的远红外发射率,常温下远红外发射率可达83.25-87.68%,且上述材料组成的混合物所发射的远红外波长与人体吸收远红外的最佳波长相匹配,使得人体对本专利技术远红外纤维发出的远红外的吸收率达88-92%。优选的,所述复合聚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上述种类的原料制备复合聚合物,能与远红外混合粉料相聚合制备性能稳定且能释放远红外的远红外纤维,人体对吸收远红外的最佳波长为3-18μm,此波段中,人体对3-4μm、7-8μm、11-16μm的波长吸收较理想,而采用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在此波段中的远红外透射率达72-80%,在3-4μm、7-8μm、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远红外无缝塑身衣,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红外无缝塑身衣由远红外纤维经无缝编织制成,所述远红外纤维是由远红外母粒制得,所述远红外母粒是由远红外混合粉料、复合聚合物和助剂以重量比为4‑8:100:0.5‑2组成的混合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远红外无缝塑身衣,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红外无缝塑身衣由远红外纤维经无缝编织制成,所述远红外纤维是由远红外母粒制得,所述远红外母粒是由远红外混合粉料、复合聚合物和助剂以重量比为4-8:100:0.5-2组成的混合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远红外无缝塑身衣,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红外无缝塑身衣为一体式塑身衣,所述远红外无缝塑身衣对应人体后腰部分开设有梭形开口;所述梭形开口的顶部至底部之间的最短距离为长度a,梭形开口的顶部至无缝塑身衣的领口底端之间的最短距离为长度b,梭形开口的底部至无缝塑身衣的裆部位置之间的最短距离为长度c,梭形开口的一侧至无缝塑身衣同侧边缘之间的最短距离为长度e,所述长度a与长度b之间的关系为a=(b/7.5)-2.73,所述长度a与长度c之间的关系为a=(c/7.5)-1.2,所述长度d与长度e之间的关系为e=2.5d-10.9。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远红外无缝塑身衣,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红外混合粉料的颗粒粒径为0.02-0.18μm;所述远红外纤维的细度为2-9μ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远红外无缝塑身衣,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红外混合粉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所述矿物粉是由云母粉、电气石粉、方解石粉和堇青石粉以重量比为1.5-3:2.4-3.2:1.2-1.8:1组成的混合物。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远红外无缝塑身衣,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聚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远红外无缝塑身衣,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静电剂为聚氧乙烯烷基醚、聚氧乙烯烷基酰胺、烷基磷酸酯盐、脂肪酸胺盐、烷基二羧甲基铵乙内酯、烷基双(α-羟乙基胺磷酸酯)、聚苯乙烯苯磺酸和硬脂酸单甘油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表面活性剂为脂肪酸聚氧乙烯酯、脂肪醇聚氧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壮丰黄福开杨恬翁创杰
申请(专利权)人:宏杰内衣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