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黑水虻幼虫养殖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资源与环保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黑水虻幼虫养殖方法。
技术介绍
黑水虻,学名亮斑扁角水虻(HermetiaillucensL.),双翅目水虻科昆虫。在世界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热带、亚热带地区种类尤其丰富。其中,腐生性的水虻科昆虫能够取食禽畜粪便和生活垃圾生产高价值的动物蛋白饲料,从而进行资源化利用。以黑水虻幼虫为例,它以餐厨垃圾、动物粪便、动植物尸体等腐烂的有机物为食,可以将食物高效地转化为自身营养物质,同时生产高价值的昆虫蛋白饲料,且易饲养管理、成本低,目前具有广泛利用价值。黑水虻幼虫的养殖方法一般是在养殖盘中铺上一定厚度的食料,然后将刚孵化的黑水虻幼虫接入到食料中。黑水虻幼虫的取食速度非常快,生长迅速,生长到一定日龄时,通常采用筛分的方法将黑水虻幼虫与残余食料进行分离,即在黑水虻取食后期食物残余比较干燥的时期,将黑水虻幼虫与残余食料一起收集起来,根据黑水虻幼虫和残余食料颗粒大小选择适宜的筛目,通过分离过大或过小的食物块,能得到含有少量杂质的黑水虻幼虫。分离出来的黑水虻幼虫通过鼓风干燥设备或其他干燥设备进行干燥,得到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黑水虻幼虫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配置黑水虻养殖饵料:将经高温发酵后的禽畜粪便与麦麸、腐殖质、红糖和丁酸梭菌按以下质量比混匀:禽畜粪便:麦麸:腐殖质:红糖和丁酸梭菌800~1000:40~60:20~40:4~5:1~3,控制含水量60%~70%;S2.幼虫养殖:按照每1kg黑水虻养殖饵料接入1~2g黑水虻初孵幼虫,25~35℃培养6~8天,分筛,得到黑水虻老熟幼虫,备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黑水虻幼虫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配置黑水虻养殖饵料:将经高温发酵后的禽畜粪便与麦麸、腐殖质、红糖和丁酸梭菌按以下质量比混匀:禽畜粪便:麦麸:腐殖质:红糖和丁酸梭菌800~1000:40~60:20~40:4~5:1~3,控制含水量60%~70%;S2.幼虫养殖:按照每1kg黑水虻养殖饵料接入1~2g黑水虻初孵幼虫,25~35℃培养6~8天,分筛,得到黑水虻老熟幼虫,备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禽畜粪便为采用复合菌剂进行发酵,所述复合菌剂由如下比例的各菌种组成:枯草芽孢杆菌:红球菌:丁酸梭菌:酵母菌:乳酸菌:链霉菌:蜡样芽孢杆菌,小多孢菌=2~5:3~8:2~7:1~4:1~6:2~5:1~3:1~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禽畜粪便发酵处理为将禽畜排泄物进行液渣分离,得到尿液和粪渣;控制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区瑞华,罗桥胜,王利群,龙宇,
申请(专利权)人:开平市华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