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循环取蜜的蜜蜂巢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10953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8 20:40
一种取蜜方便和所取蜂蜜无污染的可循环取蜜的蜜蜂巢框。它是在1根两端各有1个巢脾移位拉杆孔的巢框上梁两端的下方,各固定1块有滑动槽的巢框边条,巢框边条下端固定巢框下梁,巢框边条的外平面上各配置3~6块匚形布线卡。使之具有现有巢框相同的功能;初次使用后不必安装人工巢础片;能够轻松地取出1群蜜蜂中其中1个巢脾上的蜂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循环取蜜的蜜蜂巢框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人工养蜂用具,尤其是取蜜方便和所取蜂蜜无污染的可循环取蜜的蜜蜂巢框。
技术介绍
有史以来,蜜蜂群体在山洞或树洞中以及在树枝上结成球形蜂团,从上至下自然地筑造成天然巢脾,它们在巢脾的上部贮存蜂蜜,在巢脾的下部产卵繁殖。后来,人们按照蜜蜂群体的上述自然生活习性,用一截空心树段或用竹条及树条编制成圆形蜂箱,立放或卧放饲养蜜蜂,使蜜蜂群体在圆形蜂箱中生存繁殖。由于这种蜂箱中没有巢框,不能够将巢脾随意取出或者相互调换,取蜜时,只能够毁灭巢脾或先杀死蜜蜂再毁灭巢脾取蜜,目前,仅有极少数养蜂者使用圆形蜂箱饲养蜜蜂,本领域称之为土法养蜂。一百多年前美国人郎氏专利技术了现有的方形蜂箱,方形蜂箱中放置多个巢框,蜜蜂们在巢框中筑造巢脾。由于方形蜂箱中的巢脾能够连同巢框一起随意取出或者相互调换,因而管理方便,取蜜时,不必毁灭巢脾或先杀死蜜蜂再毁灭巢脾取蜜,目前,极大多数养蜂者使用方形蜂箱和巢框饲养蜜蜂,本领域称之为新法养蜂。现有蜜蜂巢框的构造是:由1根木质上梁、2块中心线上有多个穿线孔的木质边条、1根木质下梁组合制成,其形状为1个方形或横长方形、竖长方形的框。使用时,在木质边条上的穿线孔中横向布置金属丝,在金属丝上安装人工巢础片,蜜蜂们在人工巢础片上筑造成巢脾,在巢脾的上部贮存蜂蜜,在巢脾的下部产卵繁殖。虽然现有的巢框具有管理方便和不必杀蜂毁脾取蜜,但是,在取蜜时,它首先需要去掉巢脾连同巢框上的蜜蜂,然后将巢脾连同巢框放入摇蜜机中离心分离蜂蜜,分离后再将巢脾连同巢框返回蜂箱中,因此该巢框在取蜜时不仅十分麻烦,而且严重地破坏了蜜蜂群体的正常生活秩序,并且需要穿戴特制的衣帽防止蜜蜂蜇伤;所取蜂蜜不仅会在取蜜的过程中被污染,而且难以避免会有部分幼虫或被损伤幼虫的体液分离在蜂蜜中,并且损失量大。另外,现有的巢框很难使蜜蜂自然地筑造成天然巢脾,因而人们使用人工巢础片供蜜蜂筑造成巢脾,蜂蜜们在并非天然的巢础片上造脾、贮蜜,影响纯天然蜂蜜的纯天然品质;蜜蜂们天生喜爱新巢脾,通常在每年的早春季节中,它们会自然地毁掉老巢脾筑造新巢脾繁殖后代,所以每年都需要人为地毁旧换新,该工作既麻烦又需要人工巢础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蜜蜂巢框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循环取蜜的蜜蜂巢框,该可循环取蜜的蜜蜂巢框不仅取蜜方便,而且所取蜂蜜无污染。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按照蜜蜂巢框所需要的尺寸,由木质材料或矩形金属管、塑料原料制作巢框上梁、巢框边条、巢框下梁;由金属板材或匚形金属型材制作匚形布线卡。它是在1根两端各有1个巢脾移位拉杆孔的巢框上梁两端的下方,各固定1块中间有1条宽0.5~6毫米的滑动槽的巢框边条,巢框边条的下端固定1根巢框下梁;2块巢框边条的外平面上,各配置3~6块匚形布线卡;匚形布线卡厚0.3~1.2毫米,长66~80毫米,内宽23~27毫米,内高6~12毫米;匚形布线卡平面中心线的两端,各有1个直径为3~6毫米的挂钩孔,挂钩孔与挂钩孔之间有2个直径为1~2毫米的布线孔,布线孔与布线孔之间的距离为33~40毫米。该巢框上梁、巢框边条、巢框下梁能够用塑料原料一次性成型制成。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初次使用时,在各块匚形布线卡上的布线孔中,分别布置金属丝,在金属丝上安装人工巢础片,本专利技术的巢框不仅能够实现循环取蜜,而且具有现有巢框相同的功能。蜜蜂们在人工巢础片上筑造成巢脾,在巢脾上部贮存蜂蜜,在巢脾下部产卵繁殖。当巢脾上部的蜂蜜已由蜜蜂们酿造成熟并封好蜡盖后,不必去除巢脾上的蜜蜂,即可切开上部巢脾,取出被切巢脾,克服了现有巢框必需要先去除巢脾上的蜜蜂,再使用摇蜜机离心分离蜂蜜的不足,使之不仅取蜜方便,而且不会破坏蜜蜂群体的正常生活秩序,所取蜂蜜不会在取蜜的过程中被污染,没有幼虫或被损伤幼虫的体液在蜂蜜中。取蜜后,使用巢脾移位拉杆通过手柄螺母将剩余巢脾移动至巢框上部,剩余巢脾被移动至巢框上部后,在巢框边条下部重新安装匚形布线卡、布置金属丝,蜜蜂们在保留有大部分巢脾的巢框下部金属丝上能够自然地筑造成天然巢脾,而不必安装人工巢础片,克服了蜜蜂们在完全是金属丝的巢框中,很难自然地筑造成天然巢脾的不足,从而保证了纯天然蜂蜜的纯天然品质。本专利技术在重复上述操作实现循环取蜜的同时又使巢脾始终保持为新巢脾,在早春季节中,蜜蜂们不会自然地毁掉巢脾,克服了使用现有巢框需要每年人为毁旧换新的不足,既符合蜜蜂群体的自然生活习性,又大大地减轻了养蜂的工作量,还节省了人工巢础片。另外,本专利技术能够轻松地取出1群蜜蜂(通常3~10张巢脾为1群蜜蜂)中,其中1张巢脾上的蜂蜜,达到勤取高产的目的,克服了使用摇蜜机离心分离蜂蜜不仅取蜜困难,而且损失量大的不足。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现有蜜蜂巢框的结构和演示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图。图3是匚形布线卡的构造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第二个实施例的结构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初次使用时布置金属丝安装人工巢础片的演示图。图7是蜜蜂们在人工巢础片上筑造成巢脾的演示图。图8是切开、取出上部巢脾后移动下部巢脾的演示图。图9是下部巢脾被移动至巢框上部后在巢框下部重新布置金属丝的演示图。图中1.木质上梁,2.穿线孔,3.木质边条,4.木质下梁,5.金属丝,6.人工巢础片,7.巢脾移位拉杆孔,8.巢框上梁,9.滑动槽,10.巢框边条,11.巢框下梁,12.匚形布线卡,13.挂钩孔,14.布线孔,15.巢脾,16.巢脾移位拉杆,17.手柄螺母。具体实施方式在图1中,现有蜜蜂巢框的构造是:由1根木质上梁1、2块中心线上有多个穿线孔2的木质边条3、1根木质下梁4组合制成,其形状为1个方形或横长方形、竖长方形的框。使用时,在木质边条3上的穿线孔2中横向布置金属丝5,在金属丝5上安装人工巢础片6。在图2所示实施例中,在1根两端各有1个巢脾移位拉杆孔7的巢框上梁8两端的下方,各固定1块中间有1条宽0.5~6毫米的滑动槽9的巢框边条10,巢框边条10的下端固定1根巢框下梁11。在图3中,匚形布线卡厚0.3~1.2毫米,长66~80毫米,内宽23~27毫米,内高6~12毫米;匚形布线卡12平面中心线的两端,各有1个直径为3~6毫米的挂钩孔13,挂钩孔13与挂钩孔13之间有2个直径为1~2毫米的布线孔14,布线孔14与布线孔14之间的距离为33~40毫米。在图4所示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在1根两端各有1个巢脾移位拉杆孔7的巢框上梁8两端的下方,各固定1块中间有1条宽0.5~6毫米的滑动槽9的巢框边条10,巢框边条10的下端固定1根巢框下梁11;2块巢框边条10的外平面上,各配置3~6块匚形布线卡12。在图5中,在1根两端各有1个巢脾移位拉杆孔7的巢框上梁8两端的下方,各固定1块中间有1条宽0.5~6毫米的滑动槽的巢框边条。在图6所示演示图中,初次使用时,在各块匚形布线卡12上的布线孔14中,分别布置金属丝5,在金属丝5上安装人工巢础片6,本专利技术的巢框不仅能够实现循环取蜜,而且具有现有巢框相同的功能。在图7所示演示图中,蜜蜂们在人工巢础片上筑造成巢脾15,在巢脾15上部贮存蜂蜜,在巢脾15下部产卵繁殖。在图8所示演示图中,当巢脾15上部的蜂蜜已由蜜蜂们酿造成熟并封好蜡盖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循环取蜜的蜜蜂巢框,其特征是:在1根两端各有1个巢脾移位拉杆孔的巢框上梁两端的下方,各固定1块中间有1条宽0.5~6毫米的滑动槽的巢框边条,巢框边条的下端固定1根巢框下梁;2块巢框边条的外平面上,各配置3~6块匚形布线卡;匚形布线卡厚0.3~1.2毫米,长66~80毫米,内宽23~27毫米,内高6~12毫米;匚形布线卡平面中心线的两端,各有1个直径为3~6毫米的挂钩孔,挂钩孔与挂钩孔之间有2个直径为1~2毫米的布线孔,布线孔与布线孔之间的距离为33~40毫米。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循环取蜜的蜜蜂巢框,其特征是:在1根两端各有1个巢脾移位拉杆孔的巢框上梁两端的下方,各固定1块中间有1条宽0.5~6毫米的滑动槽的巢框边条,巢框边条的下端固定1根巢框下梁;2块巢框边条的外平面上,各配置3~6块匚形布线卡;匚形布线卡厚0.3~1.2毫米,长66~80毫米,内宽23~27毫米,内高6~12毫米;匚形布线卡平面中心线的两端,各有1个直径为3~6毫米的挂钩孔,挂钩孔与挂钩孔之间有2个直径为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友富张诚张克思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诚克兄弟蜂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