檫木材用林造林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910367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8 20: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檫木材用林造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造林地选择,选择阳坡或半阳坡,海拔800m以下低山丘陵;S2:造林苗木要求,造林苗木苗龄1a和2a均可;S3:混交树种,与檫木进行混交造林的树种包括常绿阔叶树种、常绿针叶树种以及落叶阔叶树种;S4:混交模式,混交模式包括行状混交和株间混交;S5:造林密度,造林密度不大于833株/公顷,在林分年龄达到15年时进行采伐,可获得最大出材量;S6:抚育管理;本发明专利技术从檫木材用林造林地选择、苗木要求、混交树种、造林密度以及抚育管理等方面进行规范檫木材用林造林模式,更好的满足社会最特用材需求,提高生产效率,缓解供求矛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檫木材用林造林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属于造林
,尤其涉及一种檫木材用林造林方法。
技术介绍
檫木主要分布在我国亚热带地区13个省(自治区)(23°-32°N,102°-122°E),是传统的速生阔叶用材树种。檫木材质优良、密度适中,不翘不裂,易加工,耐腐,耐水湿,可用于造船、建筑、工艺品雕刻和装饰板材。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曾大规模营造檫木材用人工纯林,但由于造林模式不成熟,“成活不成林、成林不成材”的问题相当普遍。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木材除了传统的利用方式,在花纹、颜色甚至气味等方面的特质也逐步成为木材选择的标准。檫木花纹美观,质地细腻,心材呈黄色或红色,木材干燥后会有持久的清香味,已逐渐成为红木类木材的替代品。本申请从檫木材用林造林地选择、苗木要求、混交树种、造林密度以及抚育管理等方面进行规范檫木材用林造林模式,旨在满足社会最特用材需求,提高生产效率,缓解供求矛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旨在满足社会最特用材需求,提高生产效率,缓解供求矛盾,提出一种檫木材用林造林方法。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为:檫木材用林造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造林地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檫木材用林造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造林地选择,选择阳坡或半阳坡,海拔800m以下低山丘陵;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pH4.5‑6.5),避免干旱瘠薄或者排水不畅的水湿水涝地;S2:造林苗木要求,造林苗木苗龄1a和2a均可;采用裸根苗造林,造林前必需保持根系完整,并在苗木出圃后及时用黄土打浆;应在11月份苗木自然落叶后起苗造林;S3:混交树种,与檫木进行混交造林的树种包括常绿阔叶树种、常绿针叶树种以及落叶阔叶树种;S4:混交模式,混交模式包括行状混交和株间混交;S5:造林密度,造林密度不大于833株/公顷,在林分年龄达到15年时进行采伐,可获得最大出材量;培育大径材造林密度不...

【技术特征摘要】
1.檫木材用林造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造林地选择,选择阳坡或半阳坡,海拔800m以下低山丘陵;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pH4.5-6.5),避免干旱瘠薄或者排水不畅的水湿水涝地;S2:造林苗木要求,造林苗木苗龄1a和2a均可;采用裸根苗造林,造林前必需保持根系完整,并在苗木出圃后及时用黄土打浆;应在11月份苗木自然落叶后起苗造林;S3:混交树种,与檫木进行混交造林的树种包括常绿阔叶树种、常绿针叶树种以及落叶阔叶树种;S4:混交模式,混交模式包括行状混交和株间混交;S5:造林密度,造林密度不大于833株/公顷,在林分年龄达到15年时进行采伐,可获得最大出材量;培育大径材造林密度不应大于500株/公顷,无需间伐,林分采伐年龄应在25年左右;S6:抚育管理,光照合适,防止树干纯林灼伤,造林后应及时对檫木周围杂灌进行清理,清理范围以不遮蔽树冠为宜,在人工林皆伐迹地进行造林,如是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洪刚姜景民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