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护听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0817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6 04: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护听器。护听器包括左耳罩和右耳罩,左耳罩和右耳罩中的每一耳罩包括外壳和由外壳所围成的内部空间,内部空间中设置有分隔板、扬声器和降噪控制模块;其中,分隔板具有一中空孔洞,扬声器与孔洞卡合,分隔板与扬声器配合,将内部空间分隔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扬声器的输入端位于第一腔体中,扬声器的输出端位于第二腔体中;降噪控制模块位于第一腔体中,与扬声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护听器,通过分隔板、扬声器和降噪控制模块的设置,使得第二腔体中产生用于抵消外部噪声的翻转声信号,以实现对外部噪声的降噪,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降噪耳机或普通护听器无法实现全频带降噪的缺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护听器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护听器
,尤其涉及一种护听器。
技术介绍
现在市场上的降噪耳机或普通护听器基本都是采用机壳隔音和机体内部吸音材料吸音等被动方式来降低外界噪声,经过科学检测发现,此类降噪耳机或普通护听器只对1KHz以上的噪声具有较好的降噪效果,而对于低于1KHz的中低频噪声的降噪效果较差。中低频噪声的音频波长较长,穿透力强,频谱具有更多的能量,中低频噪声不容易通过被动方式来降低或消除,而中低频噪声虽然对人的生理上的直接影响没有高频噪声那么明显,但会对人的健康产生长远的影响。在劳动保护领域,工作人员不可避免地经常工作于具有噪声的工作环境中,因此,研制一种具有全频带降噪功能的护听器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护听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降噪耳机或普通护听器无法实现全频带降噪的缺陷。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护听器,包括左耳罩和右耳罩,所述左耳罩和所述右耳罩中的每一耳罩包括外壳和由所述外壳所围成的内部空间,所述内部空间中设置有分隔板、扬声器和降噪控制模块;其中,所述分隔板具有一中空孔洞,所述扬声器与所述孔洞卡合,所述分隔板与所述扬声器配合,将所述内部空间分隔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扬声器的输入端位于所述第一腔体中,所述扬声器的输出端位于所述第二腔体中;所述降噪控制模块位于所述第一腔体中,与所述扬声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降噪控制模块获取外部噪声对应的电信号并进行翻转,生成翻转电信号,并将所述翻转电信号发送至所述扬声器,产生翻转声信号,以使得传输至所述第二腔体中的外部噪声与所述翻转声信号进行叠加,实现降噪。优选地,所述护听器还包括:声音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每一耳罩的外壳的外表面,与所述降噪控制模块电连接,采集外部噪声,并将所述外部噪声转换为电信号后,发送给所述降噪控制模块。优选地,所述护听器还包括:扬声器振膜保护网,与所述扬声器的输出端相对设置。优选地,所述第一腔体的内表面和所述第二腔体的内表面均覆盖有吸音材料。优选地,所述每一耳罩的外壳由第一隔音材料制成。优选地,所述分隔板由第二隔音材料制成,其中,所述第二隔音材料和所述第一隔音材料不同,所述分隔板、所述外壳和所述吸音材料相互配合,以隔绝外部噪声。优选地,所述每一耳罩的外壳中与人耳周边的皮肤接触的部分设置有环形耳套,所述环形耳套由第三隔音材料制成。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护听器,通过分隔板、扬声器和降噪控制模块的设置,使得靠近人耳的第二腔体中产生用于抵消外部噪声的翻转声信号,以使得翻转声信号与传输至第二腔体中的噪声进行叠加,进而实现对外部噪声的降噪。不仅对1KHz以上的噪声具有较好的降噪效果,对于低于1KHz的中低频噪声的降噪效果也较好,即,具有全频带降噪功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护听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护听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环境噪声信号路径传播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护听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护听器包括左耳罩和右耳罩,所述左耳罩和所述右耳罩中的每一耳罩包括外壳和由所述外壳所围成的内部空间,所述内部空间中设置有分隔板6、扬声器4和降噪控制模块2。其中:所述分隔板6具有一中空孔洞,所述扬声器4与所述孔洞卡合,所述分隔板6与所述扬声器4配合,将所述内部空间分隔为第一腔体8和第二腔体9。需要说明的是,在使用者佩戴时,第一腔体8远离人耳,第二腔体9靠近人耳。所述扬声器4的输入端位于所述第一腔体8中,所述扬声器4的输出端位于所述第二腔体9中。所述降噪控制模块2位于所述第一腔体8中,与所述扬声器4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降噪控制模块2获取外部噪声对应的电信号并进行翻转,生成翻转电信号,并将所述翻转电信号发送至所述扬声器4,产生翻转声信号,以使得传输至所述第二腔体9中的外部噪声与所述翻转声信号进行叠加,实现降噪。具体地,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护听器包括左耳罩和右耳罩。需要说明的是,左耳罩和右耳罩之间可以连接有可拆卸式的头梁,当护听器应用在施工现场时,还可直接将左耳罩和右耳罩分别安装在安全帽两边,方便工人佩戴。耳罩由外壳和外壳所围成的内部空间构成。内部空间中设置有分隔板6、扬声器4和降噪控制模块2。其中,分隔板6具有一个中空孔洞,扬声器4刚好可以卡在该孔洞中,分隔板6与扬声器4结合的结构可以将内部空间分隔为两个腔体。为了方便描述,将内部空间中远离人耳的腔体称为第一腔体8,将内部空间中靠近人耳的腔体称为第二腔体9。需要说明的是,作为优选,分隔板6和扬声器4之间无缝结合,且分隔板6将内部空间分隔成的两个腔体彼此间无空气流通。扬声器4的具体设置方式为:输入端位于第一腔体8中,输出端位于第二腔体9中。降噪控制模块2设置在第一腔体8中,并与扬声器4的输入端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电连接,用于获取外部噪声所对应的电信号,并对该电信号进行翻转,生成翻转电信号后发送给扬声器4,以使得扬声器4输出翻转电信号对应的翻转声信号至第二腔体9。此时,翻转声信号和传输至第二腔体9中的外部噪声进行叠加以进行相互抵消,最终实现对外部噪声的降噪。由于第二腔体9中出射的声波直接传输至人耳,而该声波已在第二腔体9中被进行了降噪,因此,人耳听到的噪声将大大减少。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护听器,通过分隔板、扬声器和降噪控制模块的设置,使得靠近人耳的第二腔体中产生用于抵消外部噪声的翻转声信号,以使得翻转声信号与传输至第二腔体中的噪声进行叠加,进而实现对外部噪声的降噪。不仅对1KHz以上的噪声具有较好的降噪效果,对于低于1KHz的中低频噪声的降噪效果也较好,即,具有全频带降噪功能。基于上述实施例,一种护听器,还包括:声音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每一耳罩的外壳的外表面,与所述降噪控制模块电连接,采集外部噪声,并将所述外部噪声转换为电信号后,发送给所述降噪控制模块。具体地,声音传感器可以优选为麦克风。麦克风设置在耳罩的外壳的外表面,用于采集外部噪声,并对外部噪声进行声电转换后发送给降噪控制模块。需要说明的是,作为优选,麦克风设置在外壳的特定区域,特定区域为不与人耳以及周围皮肤接触的部分。基于上述实施例,一种护听器,还包括:扬声器振膜保护网,与所述扬声器的输出端相对设置。需要说明的是,扬声器振膜保护网用于对扬声器进行保护。基于上述实施例,一种护听器,所述第一腔体的内表面和所述第二腔体的内表面均覆盖有吸音材料。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护听器,通过在第一腔体的内表面和第二腔体的内表面覆盖吸音材料,能够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护听器,包括左耳罩和右耳罩,所述左耳罩和所述右耳罩中的每一耳罩包括外壳和由所述外壳所围成的内部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空间中设置有分隔板、扬声器和降噪控制模块;其中,所述分隔板具有一中空孔洞,所述扬声器与所述孔洞卡合,所述分隔板与所述扬声器配合,将所述内部空间分隔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扬声器的输入端位于所述第一腔体中,所述扬声器的输出端位于所述第二腔体中;所述降噪控制模块位于所述第一腔体中,与所述扬声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降噪控制模块获取外部噪声对应的电信号并进行翻转,生成翻转电信号,并将所述翻转电信号发送至所述扬声器,产生翻转声信号,以使得传输至所述第二腔体中的外部噪声与所述翻转声信号进行叠加,实现降噪。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护听器,包括左耳罩和右耳罩,所述左耳罩和所述右耳罩中的每一耳罩包括外壳和由所述外壳所围成的内部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空间中设置有分隔板、扬声器和降噪控制模块;其中,所述分隔板具有一中空孔洞,所述扬声器与所述孔洞卡合,所述分隔板与所述扬声器配合,将所述内部空间分隔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扬声器的输入端位于所述第一腔体中,所述扬声器的输出端位于所述第二腔体中;所述降噪控制模块位于所述第一腔体中,与所述扬声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降噪控制模块获取外部噪声对应的电信号并进行翻转,生成翻转电信号,并将所述翻转电信号发送至所述扬声器,产生翻转声信号,以使得传输至所述第二腔体中的外部噪声与所述翻转声信号进行叠加,实现降噪。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听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声音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每一耳罩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瑞宋瑞祥张斌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