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内燃机火花塞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领域,具体是新型内燃机火花塞。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国家一直促进高科技的发展,在汽车领域中,一直存在一个比较困难的技术问题,就是普通内燃机点火火花塞安装不便更换困难,一般的火花塞安装时徒手拧动困难,需要使用工具,二且安装时由于空间局促使用工具容易造成设备损坏,不利于更换,而且火花塞使用时安装不牢,容易造成设备故障,与此迫切需求一种新型火花塞解决此类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新型内燃机火花塞,其能够解决上述现在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的新型内燃机火花塞,包括火花塞插接座以及火花塞插接头,所述火花塞插接座内设置有开口向右的第一空腔,所述火花塞插接座上下端壁内设置有上下贯通的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上下端壁内设置有开口相对的第三空腔,所述第三空腔左侧端壁内设置有开口向右的第四空腔,所述火花塞插接座右侧端壁内上下对称设置有贯穿所述第三空腔的第五空腔,所述第三空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前后延伸的转轴,所述转轴后侧末端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三空腔后侧端壁内,转轴外表面固定安 ...
【技术保护点】
1.本专利技术的新型内燃机火花塞,包括火花塞插接座以及火花塞插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火花塞插接座内设置有开口向右的第一空腔,所述火花塞插接座上下端壁内设置有上下贯通的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上下端壁内设置有开口相对的第三空腔,所述第三空腔左侧端壁内设置有开口向右的第四空腔,所述火花塞插接座右侧端壁内上下对称设置有贯穿所述第三空腔的第五空腔,所述第三空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前后延伸的转轴,所述转轴后侧末端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三空腔后侧端壁内,转轴外表面固定安装有齿轮以及位于所述齿轮前侧的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末端铰接连接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靠近所述第一空腔一侧端壁上固定安装有契形块 ...
【技术特征摘要】
1.本发明的新型内燃机火花塞,包括火花塞插接座以及火花塞插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火花塞插接座内设置有开口向右的第一空腔,所述火花塞插接座上下端壁内设置有上下贯通的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上下端壁内设置有开口相对的第三空腔,所述第三空腔左侧端壁内设置有开口向右的第四空腔,所述火花塞插接座右侧端壁内上下对称设置有贯穿所述第三空腔的第五空腔,所述第三空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前后延伸的转轴,所述转轴后侧末端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三空腔后侧端壁内,转轴外表面固定安装有齿轮以及位于所述齿轮前侧的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末端铰接连接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靠近所述第一空腔一侧端壁上固定安装有契形块,所述第二连杆末端伸入所述第四空腔,所述第四空腔内的所述第二连杆末端铰接连接的第三连杆,所述第三连杆末端铰接连接与所述第四空腔后侧端壁上,所述第五空腔内可左右滑动的设置有与所述齿轮啮合的第一齿条,所述第二空腔与所述第一空腔之间设置有第六空腔,所述第六空腔右侧端壁对称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空腔上下两侧的开口向左的第一滑动孔,所述第六空腔内可左右滑动的设置有第一滑动块,所述第一滑动孔内可左右滑动的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滑动块固定连接的第一滑动杆,所述第二空腔内转动设置有螺纹套,所述螺纹套左右两侧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二空腔左右端壁内,所述螺纹套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滚轮,所述螺纹套内设置有左右贯通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螺纹配合连接有左右延伸的螺纹杆,所述螺纹杆右侧末端贯穿所述第六空腔左侧端壁伸入所述第六空腔,所述第六空腔内的所述螺纹杆末端与所述第一滑动块左侧端壁固定连接,所述第四空腔靠近所述第一空腔一侧端壁上设置有与之连通的第二滑动孔,所述第二滑动孔底部贯穿所述第一滑动孔伸入所述第一滑动孔端壁内,所述第二滑动孔内设置有可上下滑动的第二滑动杆,所述第二滑动杆内设置有左右贯通的第一通孔,所述火花塞插接座设置有接线装置,所述接线装置包括接线槽以及接线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内燃机火花塞,其特征在于:所述火花塞插接头左侧端壁上设置有开口向左的第七空...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