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电站变压器热量利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90639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6 03: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变电站变压器热量利用装置,包括水仓,贯穿整个水仓设置有导热杆,导热杆的端部上设置有固定在变压器散热片的传热板,导热杆位于水仓内的两端各设置有一个滑环,两个滑环间设有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第一、第二连接杆上均设置有导热底座,导热底座上具有聚热片,滑环一周设置有水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变电站变压器热量利用装置,将变电站内的变压器热量由导热杆导入水仓内,用于加热水仓内的水,方便附近居民使用,也对变压器具有降温作用,节能环保,造福人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电站变压器热量利用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变电站变压器热量利用装置,属于变压器散热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变电站被建设。变电站通常选用的配电变压器为油浸式变压器。油浸式变压器的冷却方式为强制油循环风冷,冷却油通过和外部的冷却器配合把热量传递到大气中。这种冷却方式在夏季用电负荷大、持续高温环境下很难保证变压器安全稳定的运转,很容易出现变压器冷却油因高温而沸腾、爆溅,伤及路人,严重时会发生变压器自燃等重大用电事故。市场上现有的变压器降温装置,大都是应急降温装置,不能装配到变压器上长时间的使用,而且通过应急降温装置对变压器降温对变压器有很大的损害,另外,现有的变压器降温装置不能根据变压器的温度自动运行和关闭、自动化程度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变电站变压器热量利用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变电站变压器热量利用装置,包括预埋在地下的水仓,贯穿整个水仓设置有卧式的导热杆,所述导热杆的两端分别延伸设置出地面,导热杆的端部上设置有若干传热板,每个传热板固定在变压器的一块散热片上,所述导热杆位于水仓内的两端各设置有一个滑环,两个滑环的外边缘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分别位于滑环的直径两端,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上均设置有导热底座,导热底座贴附于导热杆,导热底座上具有聚热片,所述水仓的侧壁上沿设置有冷水进水管,水仓底部设置有热水排水管,冷水进水管和热水排水管上分别设有阀门,所述导热杆上一个端部的滑环位于冷水进水管下部,该滑环的径向一周设置有若干水板,水板沿滑环轴向安装,所述冷水进水管的排出的水落在一个水板上,所述水仓内的水位低于导热杆。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导热底座的界面为弧形,导热底座的弧面朝向导热杆。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连接杆上的导热底座数量与第二连接杆上的导热底座数量相同。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水仓内安装有用于观测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活动位置以及水位的监控摄像头,监控摄像头线路连接地面上的显示器。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水仓内安装有水温检测设备。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导热杆的位于地面的端部分流为多个传热分支,每个传热分支上均设置有若干传热板,一个传热分支对应一个变压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变电站变压器热量利用装置,将变电站内的变压器热量由导热杆导入水仓内,用于加热水仓内的水,方便附近居民使用,也对变压器具有降温作用,节能环保,造福人民。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聚热片的侧视图;其中,1-水仓,2-导热杆,3-传热板,4-滑环,5-第一连接杆,6-第二连接杆,7-导热底座,8-聚热片,9-冷水进水管,10-热水排水管,11-水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变电站变压器热量利用装置,包括预埋在地下的水仓1,贯穿整个水仓1设置有卧式的导热杆2,导热杆2位于水仓1外的暴露部分包裹有隔热层,保证热量可以更多的传递至水仓1内的导热杆2部分,所述导热杆2的两端分别延伸设置出地面,导热杆2的端部上设置有若干传热板3,每个传热板3固定在变压器的一块散热片上,不会影响变压器通过散热片正常散热,也可以将大部分热量传递到导热杆2上;作为更进一步的实施例,所述导热杆2的位于地面的端部分流为多个传热分支,每个传热分支上均设置有若干传热板3,一个传热分支对应一个变压器,这样可以增加水仓1体积,将整个变电站内所有变压器的热量全部收集,二次利用。所述导热杆2位于水仓1内的两端各设置有一个滑环4,滑环4并不导热,两个滑环4的外边缘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杆5和第二连接杆6,第一连接杆5和第二连接杆6分别位于滑环4的直径两端,所述第一连接杆5和第二连接杆6上均设置有导热底座7,所述导热底座7的界面为弧形,导热底座7的弧面朝向导热杆2,导热底座7贴附于导热杆2,可以将导热杆2上的热量传递至导热底座7上,导热底座7也具有储存热量的功能,导热底座7上具有多个聚热片8,聚热片8长度较大,多个聚热片8聚集在一起,可以集中热量,所述第一连接杆5上的导热底座7数量与第二连接杆6上的导热底座7数量相同。所述水仓1的侧壁上沿设置有冷水进水管9,水仓1底部设置有热水排水管10,冷水进水管9和热水排水管10上分别设有阀门,所述导热杆2上一个端部的滑环4位于冷水进水管9下部,该滑环4的径向一周设置有若干水板11,水板11沿滑环4轴向安装,所述冷水进水管9的排出的水落在一个水板11上,所述水仓1内的水位低于导热杆2,当冷水进水管9放水时,水落在水板11上,带动滑环4转动,从而引起第一连接杆5和第二连接杆6的同步转动,浸入水中的某个导热底座7的聚热片8,可以与冷水进行热交换,提高冷水的温度,而暴露于空中的某个导热底座7的聚热片8,由于空气的热传导效率差,在热底座7和聚热片8上的热量得以保留;当水仓1内无水时,打开冷水进水管9,调至最大排水量,当水位接近导热杆2时,调至最小排水量,只要保证较少水流能带动滑环4转动即可,使用状态分三种,第一,当第一连接杆5和第二连接杆6均不处在导热杆2下方位置时,关闭冷水进水管9,滑环4停止转动,就没有聚热片8置于水中,此时处于不加热状态,导热杆2的热量传递到导热底座7和聚热片8上得以储存,第二,当第一连接杆5或第二连接杆6处在导热杆2下方位置时,即关闭冷水进水管9,滑环4停止转动,只有一根连接杆的聚热片8侵入水中,少量热量传入水中,只能缓慢提升水温或维持水温,而另一根连接杆位于导热杆2上方,导热杆2的热量传递到该连接杆的导热底座7和聚热片8上得以储存,第三,持续开启冷水进水管9,滑环4持续转动,所有聚热片8反复浸入水中,热量全部传递至水中,可以迅速提高水温,该状态适合持续用水。进一步的,所述水仓1内安装有用于观测第一连接杆5和第二连接杆6活动位置以及水位的监控摄像头,监控摄像头线路连接地面上的显示器;所述水仓1内安装有水温检测设备。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电站变压器热量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埋在地下的水仓(1),贯穿整个水仓(1)设置有卧式的导热杆(2),所述导热杆(2)的两端分别延伸设置出地面,导热杆(2)的端部上设置有若干传热板(3),每个传热板(3)固定在变压器的一块散热片上,所述导热杆(2)位于水仓(1)内的两端各设置有一个滑环(4),两个滑环(4)的外边缘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杆(5)和第二连接杆(6),第一连接杆(5)和第二连接杆(6)分别位于滑环(4)的直径两端,所述第一连接杆(5)和第二连接杆(6)上均设置有导热底座(7),导热底座(7)贴附于导热杆(2),导热底座(7)上具有聚热片(8),所述水仓(1)的侧壁上沿设置有冷水进水管(9),水仓(1)底部设置有热水排水管(10),冷水进水管(9)和热水排水管(10)上分别设有阀门,所述导热杆(2)上一个端部的滑环(4)位于冷水进水管(9)下部,该滑环(4)的径向一周设置有若干水板(11),水板(11)沿滑环(4)轴向安装,所述冷水进水管(9)的排出的水落在一个水板(11)上,所述水仓(1)内的水位低于导热杆(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电站变压器热量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埋在地下的水仓(1),贯穿整个水仓(1)设置有卧式的导热杆(2),所述导热杆(2)的两端分别延伸设置出地面,导热杆(2)的端部上设置有若干传热板(3),每个传热板(3)固定在变压器的一块散热片上,所述导热杆(2)位于水仓(1)内的两端各设置有一个滑环(4),两个滑环(4)的外边缘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杆(5)和第二连接杆(6),第一连接杆(5)和第二连接杆(6)分别位于滑环(4)的直径两端,所述第一连接杆(5)和第二连接杆(6)上均设置有导热底座(7),导热底座(7)贴附于导热杆(2),导热底座(7)上具有聚热片(8),所述水仓(1)的侧壁上沿设置有冷水进水管(9),水仓(1)底部设置有热水排水管(10),冷水进水管(9)和热水排水管(10)上分别设有阀门,所述导热杆(2)上一个端部的滑环(4)位于冷水进水管(9)下部,该滑环(4)的径向一周设置有若干水板(11),水板(11)沿滑环(4)轴向安装,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沛胡春花
申请(专利权)人: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