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模态多应用场景下的生物识别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识别及互联网
,具体而言,尤其涉及一种多模态多应用场景下的生物识别方法。
技术介绍
生物识别领域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但是常见的生物识别技术一直受到精度不高、处理速度达不到应用场景需求以及易仿冒等问题的制约。例如:面部识别对环境的要求较高,对拍摄的光线等要求很高,准确率较低,采用3D识别时费用过于昂贵;虹膜识别容易让人产生抵触心理,检测设备对人眼有无伤害还受到争议。但是很多实际应用场景下,应用生物识别技术即可解决很多痛点。例如:医保领域,医保卡丢失率、医保卡冒用率居高不下,采用生物识别技术从根本上杜绝了卡片丢失的问题并且生物特征具有唯一性,解决了冒用的问题。此外,在交通、金融等领域都有相同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需要提供一种精度高、处理速度快、安全可靠的多模态多应用场景下的生物识别方法。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多模态多应用场景下的生物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通过仿真光子在人体中传播特性,分别筛选出适合手掌、关节、指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模态多应用场景下的生物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通过仿真光子在人体中传播特性,分别筛选出适合手掌、关节、指尖的最佳波长;S2:根据最佳波长提取静脉信号轮廓,并对提取出的所述静脉信号轮廓进行除噪处理;S3:对提取的所述静脉信号轮廓进行信号加强;S4:对所述静脉信号的数据采用单线并行处理,所述单线并行处理,所述单线并行处理是将待处理数据排成单线,前面正在处理的数据完成时后面的数据进行补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模态多应用场景下的生物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通过仿真光子在人体中传播特性,分别筛选出适合手掌、关节、指尖的最佳波长;S2:根据最佳波长提取静脉信号轮廓,并对提取出的所述静脉信号轮廓进行除噪处理;S3:对提取的所述静脉信号轮廓进行信号加强;S4:对所述静脉信号的数据采用单线并行处理,所述单线并行处理,所述单线并行处理是将待处理数据排成单线,前面正在处理的数据完成时后面的数据进行补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模态多应用场景下的生物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所述最佳波长的范围为830nm-950nm,每5nm为一个变化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模态多应用场景下的生物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1中,获取最佳波长包括以下步骤:S11:确定手掌、关节、指尖的测试位置,并对对应的所述测试位置分别进行测试,在测试过程中对手掌的其他位置进行遮光处理;S12:对步骤S11中的测试图象进行筛选,以最佳透光率和最佳采集图片清晰度为标准,选出三个部分最佳测试光波长;S13:对不同测试对象,多次重复S11和S12,最终筛选出最佳波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模态多应用场景下的生物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对提取出的所述静脉信号轮廓进行除噪处理,包括以下步骤:S21:在原始信号中加入白噪声;S22:计算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韵慧,田野,
申请(专利权)人:盐城线尚天使科技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