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域表面等离子体谐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02198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6 02: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微波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的谐振器激发模式单一以及其基础部分无法摆脱金属固有的欧姆损耗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局域表面等离子体谐振器,谐振器包括磁导体圆柱,在磁导体圆柱沿其周向均匀分布有多个光栅,光栅用于激励人工表面等离子体谐振;其中,光栅的高度与磁导体圆柱的高度相同,每相邻两所述光栅其中一个所述光栅由高磁导率材料构成,另一个所述光栅由低磁导率材料构成。通过由高磁导率材料和低磁导率材料制成的光栅均匀分布,当入射电磁波的电场垂直于磁导体圆柱的圆柱面(磁场方向平行于磁导体圆柱的圆柱面)时,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谐振器能够激励出TE模式的谐振,而且,磁导体圆柱也能够摆脱金属固有的欧姆损耗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局域表面等离子体谐振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微波
,具体涉及一种局域表面等离子体谐振器。
技术介绍
自从1902年Wood等人发现金属光栅的异常衍射现象[1],1982年局域表面等离子体(LocalizedSurfacePlasmon,简称LSP)技术应用到生物传感领域,再到1990年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分析仪的商业化应用,LSP在传感领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由于传播表面变化的高度敏感,以及在二维空间的传播特性,LSP在亚波长量级的光子功能元器件和集成中有良好的应用。1908年Mie通过解麦克斯韦方程组第一次从理论上对球形金属纳米粒子和光的相互作用进行了严格的数学描述,发现LSP是光与金属颗粒或者弯曲的金属表现上自由电子耦合的一种局域模式,最常见的就是金属纳米颗粒与光相互作用使电子在纳米颗粒上来回震荡的共振模式。LSP作用的基本单元一般是金属纳米单元粒子,粒子的尺寸一般远小于入射光波波长。当入射电磁波照射到粒子上,粒子周围的电场可看作为外加电场和电偶极子产生电场的线性叠加,粒子就等效为一个理想的电偶极子。目前LSP在医学、材料学、生物学、微电子等领域中应用广泛,但是LSP的共振频率远远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局域表面等离子体谐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谐振器包括磁导体圆柱,在所述磁导体圆柱沿其周向均匀分布有多个光栅,所述光栅用于激励人工表面等离子体谐振;其中,所述光栅的高度与所述磁导体圆柱的高度相同,每相邻两所述光栅其中一个所述光栅由高磁导率材料构成,另一个所述光栅由低磁导率材料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局域表面等离子体谐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谐振器包括磁导体圆柱,在所述磁导体圆柱沿其周向均匀分布有多个光栅,所述光栅用于激励人工表面等离子体谐振;其中,所述光栅的高度与所述磁导体圆柱的高度相同,每相邻两所述光栅其中一个所述光栅由高磁导率材料构成,另一个所述光栅由低磁导率材料构成。2.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秉正贾胜利苏培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雷华电子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