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灶散热结构及电磁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01643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6 02: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磁灶散热结构及电磁灶,其属于厨房电器技术领域,电磁灶散热结构包括设置于炉头外壳的内侧底面上的若干条凸筋和第一缺口,所述凸筋的两端分别连接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第一缺口分布于所述凸筋的两侧,安装所述炉头外壳的底壳上对应所述第一缺口的位置开设有第二缺口。通过相邻凸筋将进风口进入的风导向出风口,凸筋起到导流作用,便于风和热量快速散出;第一缺口与第二缺口的设置,通过相邻凸筋将进风口进入的风导向第一缺口,然后经第二缺口流出,缩短了热量的散出路径,降低排气压力,增加风流量,提升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磁灶散热结构及电磁灶
本技术涉及厨房电器
,尤其涉及一种电磁灶散热结构及电磁灶。
技术介绍
采用电磁感应加热的电磁灶具有节约电能、热效率高、清洁环保、方便耐用等众多优点,已广泛应用到人们日常生活中,电磁炉灶通过电磁线盘产生交变磁场;由于外锅一般采用铁、镍能导磁材料制作,交变磁场使放置其上的铁磁质锅具产生涡流热,起到加热的作用。就目前来看,电磁灶的散热问题与电磁灶的使用寿命息息相关。尤其对于嵌入式电磁灶,其在封闭的环境下使用,机器内部零部件温升比较高。为了解决机器内部温升高的问题,大多数电磁灶的机箱内使用风压较大的鼓风机或者多个轴流风机进行散热,吸入的风从侧面经过线盘、散热板和电路板等元件,再从炉头侧面和灶壳侧面排出,达到散热的目的。这种散热结构风只从电路板的上侧经过,只对电路板的一侧进行散热,且因电路板的下侧因空间较小且封闭,仍然存在热量不易散出的问题,导致散热不均,降低电磁灶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磁灶散热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电磁灶散热不均的技术问题。如上构思,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磁灶散热结构,包括设置于炉头外壳的内侧底面上的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磁灶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炉头外壳(10)的内侧底面上的若干条凸筋(3)和第一缺口(4),所述凸筋(3)的两端分别连接进风口(1)和出风口(2),所述第一缺口(4)分布于所述凸筋(3)的两侧,安装所述炉头外壳(10)的底壳(20)上对应所述第一缺口(4)的位置开设有第二缺口(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磁灶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炉头外壳(10)的内侧底面上的若干条凸筋(3)和第一缺口(4),所述凸筋(3)的两端分别连接进风口(1)和出风口(2),所述第一缺口(4)分布于所述凸筋(3)的两侧,安装所述炉头外壳(10)的底壳(20)上对应所述第一缺口(4)的位置开设有第二缺口(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灶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若干条所述凸筋(3)于所述炉头外壳(10)的内侧底面上呈发散状排布,所述凸筋(3)沿直线从所述进风口(1)延伸至所述出风口(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灶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1)开设于所述炉头外壳(10)的内侧底面上,所述出风口(2)开设于所述炉头外壳(10)的外周面上,所述进风口(1)、所述出风口(2)以及相邻所述凸筋(3)之间形成第一风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灶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每条所述凸筋(3)的两侧均设置有若干个所述第一缺口(4),所述进风口(1)、所述第一缺口(4)、所述第二缺口(5)以及相邻所述凸筋(3)之间形成第二风道。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磁灶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若干条所述凸筋(3)中,位于最外侧的两条凸筋(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禚宝国张蒙恩王唯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尔智慧厨房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