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围护墙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9795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6 01: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新型围护墙体结构,包括墙基体,所述墙基体上安装有多个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用于提供安装位置;多个保温板,所述保温板包括第一保温板和第二保温板;所述第一保温板四周设有多个凹槽,所述第一保温板上设有多个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与所述连接件相匹配;所述第二保温板安装在所述第一保温板的四周,所述第二保温板四周设有多个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凹槽相匹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墙基体与第一保温板采用过盈配合的方式进行连接固定,第二保温板与第一保温板采用凸起与凹槽过盈配合的方式进行安装,具有牢固可靠、便于安装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围护墙体结构
本技术属于建筑结构
,具体而言,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围护墙体结构。
技术介绍
围护结构是指建筑物及房间各面的围护物,分为透明围护结构和不透明围护结构两种类型;不透明围护结构有墙、屋面、地板、顶棚等;透明围护结构有窗户、天窗、阳台门、玻璃隔断等。围护结构按是否与室外空气直接接触来划分,又可分为外围护结构和内围护结构。在不加以指明的情况下,围护结构通常是指外围护结构,包括外墙、屋面、窗户、阳台门、外门,以及不供暖楼梯间的隔墙和户门等。现有的墙体围护结构有很多,例如申请号为201720614808.8,申请日为2017年5月27日,技术名称为保温装饰围护墙体的专利申请文件,该申请属于装配式建筑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保温装饰围护墙体,主要包括复合墙板、通过粘接层粘接在复合墙板上的保温层和固定在保温层上的装饰面层,所述复合墙板、保温层和装饰面层形成一体结构,所述装饰面层包括聚合物砂浆底层、第一钢丝网层、聚合物砂浆面层和装饰层,所述第一钢丝网层设置在聚合物砂浆底层和聚合物砂浆面层之间,所述第一钢丝网层通过聚合物砂浆底层固定在保温层上,所述装饰层通过聚合物砂浆面层固定在第一钢丝网层和聚合物砂浆底层上。现有技术的围护墙体结构虽能起到一定保温隔热作用,但保温材料和防护材料大多通过粘接的方式与墙面相连,采用粘接的方式实现保温材料与墙面的固定连接时,首先需要保证墙面干净整洁,而在旧建筑的改造过程中显然无法实现这一需求,采用粘接的连接方式时墙面与保温材料之间连接不牢固,保温材料容易脱落;并且,采用粘接的方式进行连接时一旦保温材料粘接出现错位等现象,需要将保温材料重新撕下,不仅会破坏原有的粘接层,还会造成保温材料的浪费,安装不便。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现有技术的围护墙体结构存在以下不足:1、现有技术的围护墙体结构的墙面与保温材料之间连接不牢固,保温材料容易脱落;2、现有技术的围护墙体结构在安装过程中不便于调整,安装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围护墙体结构,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围护墙体结构连接不牢固的技术问题,同时还能解决现有技术中围护墙体结构安装困难的技术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围护墙体结构,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型围护墙体结构,包括:墙基体,所述墙基体上安装有多个连接件,在进行所述连接件的安装时,可以在所述墙体的施工过程中将多个所述连接件预埋设在所述墙基体内,也可以在所述墙基体施工完成后将多个所述连接件钉进所述墙基体内,所述连接件用于提供安装位置;多个第一保温板,所述第一保温板四周设有多个凹槽,所述第一保温板上设有多个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与所述连接件相匹配;多个第二保温板,所述第二保温板安装在所述第一保温板的四周,所述第二保温板四周设有多个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凹槽相匹配。如上述的新型围护墙体结构,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凹槽呈梯形设置,在梯形的侧面设有锥度,所述凸起的锥度与所述凹槽的锥度相同。如上述的新型围护墙体结构,进一步优选为:还包括密封条,所述密封条安装在所述凹槽和所述凸起的连接处缝隙内,用于提供密封。如上述的新型围护墙体结构,进一步优选为:多个所述安装孔在所述第一保温板上均匀分布,所述安装孔设有锥度。如上述的新型围护墙体结构,进一步优选为:所述连接件包括安装部和连接部,所述安装部安装在所述墙基体内,所述安装部的顶端设有尖角,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安装部相连,所述连接部设有多条缝隙,所述缝隙与所述连接部的轴线呈平行设置。如上述的新型围护墙体结构,进一步优选为:还包括多个堵头,所述堵头安装在所述连接件内,所述堵头呈锥形设置,并与所述连接件相匹配。如上述的新型围护墙体结构,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第一保温板包括防裂底层、隔热保温层和防水表层;所述防裂底层用于提供防护;所述隔热保温层置于所述防裂底层的外侧,用于提供保温;所述防水表层置于所述隔热保温层的外侧,用于提供防水。如上述的新型围护墙体结构,进一步优选为:还包括沥青防水层,所述沥青防水层涂布在所述墙基体的外侧,用于提供防水保护。如上述的新型围护墙体结构,进一步优选为:还包括聚酯玻纤布层,所述聚酯玻纤布层安装在所述第一保温板和所述第二保温板的外侧。如上述的新型围护墙体结构,进一步优选为:还包括浆体保温材料涂层,所述浆体保温材料涂层涂布在所述聚酯玻纤布层的外侧,用于提供保温隔热。如上述的新型围护墙体结构,进一步优选为:还包括防护装饰层,所述防护装饰层安装在所述浆体保温材料涂层的外侧,用于提供防护。分析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提供的新型围护墙体结构的墙基体与第一保温板采用过盈配合的方式进行连接固定,不会出现保温板脱落的现象,第二保温板与第一保温板采用凸起与凹槽过盈配合的方式进行安装,连接牢固可靠,采用装配的方式进行保温材料与墙基体的施工,在施工过程中便于及时调节纠正保温材料的安装位置,安装方便,从而使得本技术具有牢固可靠、便于安装的特点。2、本技术提供的新型围护墙体结构的凹槽设有锥度,连接牢固可靠;连接件与第一保温板采用铆接的方式相配合,连接牢固,不易松动;连接件内安装有堵头,能够对连接件进行支撑,提高本技术的连接强度,从而使得本技术具有连接强度高、牢固可靠的特点。3、本技术提供的新型围护墙体结构的安装孔设有锥度,便于调节第一保温板的安装位置;连接件的安装部顶端设有尖角,便于与墙基体装配,连接件的连接部能够向外翻卷,并与第一保温板的安装孔相贴合,安装方便,从而使得本技术具有安装方便、便于调节的特点。4、本技术提供的新型围护墙体结构的防裂底层和聚酯玻纤布层能够增强本技术的强度;隔热保温层和浆体保温材料涂层具有良好的保温和隔音效果;防水表层和沥青防水层能够阻隔水分对隔热保温层的侵蚀,防水效果好,从而使得本技术具有保温、防水效果好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新型围护墙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保温板的安装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第一保温板的正视图。图4为图3的俯视图。图中:1-墙基体;2-沥青防水层;3-第二保温板;4-第一保温板;5-聚酯玻纤布层;6-浆体保温材料涂层;7-防护装饰层;8-连接件;9-凸起;10-凹槽;11-安装孔;12-防水表层;13-隔热保温层;14-防裂底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围护墙体结构,主要包括:墙基体1,墙基体1上安装有多个连接件8,在进行连接件8的安装时,可以在施工过程中将多个连接件8预埋设在墙基体1内,也可以在墙基体1施工完成后将多个连接件8钉进墙基体1内,连接件8用于提供安装位置;多个第一保温板4,第一保温板4四周设有多个凹槽10,第一保温板4上设有多个安装孔11,安装孔11与连接件8相匹配;多个第二保温板3,第二保温板3安装在第一保温板4的四周,第二保温板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围护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墙基体,所述墙基体上安装有多个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用于提供安装位置;多个第一保温板,所述第一保温板四周设有多个凹槽,所述第一保温板上设有多个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与所述连接件相匹配;多个第二保温板,所述第二保温板安装在所述第一保温板的四周,所述第二保温板四周设有多个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凹槽相匹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围护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墙基体,所述墙基体上安装有多个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用于提供安装位置;多个第一保温板,所述第一保温板四周设有多个凹槽,所述第一保温板上设有多个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与所述连接件相匹配;多个第二保温板,所述第二保温板安装在所述第一保温板的四周,所述第二保温板四周设有多个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凹槽相匹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围护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呈梯形设置,在梯形的侧面设有锥度。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围护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安装孔在所述第一保温板上均匀分布,所述安装孔设有锥度。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围护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安装部和连接部,所述安装部安装在所述墙基体内,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安装部相连,所述连接部设有多条缝隙,所述缝隙与所述连接部的轴线呈平行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围护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堵头,所述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明月王景峰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住福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