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模施工顶板现浇排水渠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9737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6 01: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排水施工领域,具体为无模施工顶板现浇排水渠结构,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垫层和设置在垫层上方的底板,在底板的两侧设置有侧板,底板和侧板一体浇筑成型,侧板靠内一侧顶部设置有缺口,两个侧板上的缺口组成安置槽,在安置槽上沿侧板的延伸方向依次铺设有若干封口板,安置槽的高度大于封口板的厚度,在封口板上方浇筑有顶板,侧板沿其延伸方向间隔埋设有若干预埋筋,预埋筋的顶端位于顶板内,并呈弯折设置;在施工时,先浇筑垫层,然后在垫层上浇筑底板和侧板,预埋筋的顶部被顶板包裹,加强顶板与侧板之间的连接强度,既能够保证排水渠的密封性能,又解决了浇筑顶板时所用的底模及支撑难以拆除的问题,施工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模施工顶板现浇排水渠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排水施工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无模施工顶板现浇排水渠结构。
技术介绍
现代城市分流制排水系统分为污水排水系统及雨水排水系统,均属于无压系统,污水排水系统通常由管道组成,雨水排水系统通常由管道或排水渠组成。国家标准《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50268-2008中9.1.1条第二款规定无压管道应进行管道的严密性试验。但没有明确排水渠的严密性试验要求,随着极端天气的频繁出现,国内众多城市频现内涝,内涝时,雨水系统超负荷运转,虽然时间不长,但对于那些严密性不佳的雨水系统来讲,雨水系统漏水后会冲刷管渠附近泥土,造成空洞,引发道路坍塌。而这些因漏水引发道路坍塌的雨水管渠往往没有进行过严密性试验。为此,近些年政府质量监督部门、工程设计部门强调了雨水系统严密性试验要求,以确保雨水系统在极端天气下能正常运转。对于采用传统“预制盖板法”进行施工的雨水渠来讲,其应对严密性试验存在先天不足,主要表现在盖板坐浆安放、抹填盖板缝、抹三角带等工序的增加及施工质量控制上,加之其应对严密性试验所用材料主要为水泥砂浆,由于材料配比控制、砂浆干缩的特性、人工抹填操作的熟练程度、养生等环节的原因,出现漏水问题的概率非常大。采用整体现浇排水渠的话,因其所用砼材料为大批量工厂生产、浇筑过程工艺成熟及不需人工进行抹缝等细节处理,其漏水的概率就会大幅降低,所以整体浇筑排水渠是应对严密性试验的理想结构形式。但整体浇筑排水渠工艺与传统的“预制盖板法”施工排水渠工艺相比,相对麻烦,整体浇筑排水渠工艺一般在浇筑顶板时要支设用于浇筑顶板的底模,并须对底模进行支撑,施工完后还需拆除支撑及底模,对于尺寸较小的排水渠,顶板浇筑后底模及支撑的拆除工作非常麻烦甚至无法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无模施工顶板现浇排水渠结构,既能够保证排水渠的密封性能,又解决了浇筑顶板时所用的底模及支撑难以拆除的问题,施工效率高。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无模施工顶板现浇排水渠结构,包括垫层和设置在垫层上方的底板,在底板的两侧设置有侧板,所述底板和侧板一体浇筑成型,所述侧板靠内一侧顶部设置有缺口,两个侧板上的缺口组成安置槽,在安置槽上沿侧板的延伸方向依次铺设有若干封口板,所述安置槽的高度大于封口板的厚度,在封口板上方浇筑有顶板,所述侧板沿其延伸方向间隔埋设有若干预埋筋,所述预埋筋的顶端位于顶板内,并呈弯折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施工时,先浇筑垫层,然后在垫层上浇筑底板和侧板,在底板和侧板施工完成后沿着安置槽依次紧密铺设封口板,最后在封口板的上方浇筑混凝土形成顶板,并且预埋筋的顶部被顶板包裹,加强顶板与侧板之间的连接强度,既能够保证排水渠的密封性能,又解决了浇筑顶板时所用的底模及支撑难以拆除的问题,施工效率高。优选的,所述预埋筋呈90度水平弯折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更大程度加强顶板与侧板之间的连接强度,结构强度好。优选的,位于同一侧的侧板上的预埋筋之间连接有第一连接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浇筑顶板时,混凝土包裹第一连接筋,进一步加强顶板与侧板之间的连接强度,提高顶板的抗拔性能。优选的,相对的第一连接筋之间连接有第二连接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浇筑顶板时,混凝土同时包裹第一连接筋、第二连接筋和预埋筋,进一步加强顶板与侧板之间的连接强度,提高顶板的抗拔性能,同时使顶板形成钢筋混凝土结构,提高顶板的结构强度。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筋绑扎固定于预埋筋呈弯折段的下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令预埋筋压住第一连接筋,进一步提高顶板的抗拔性能。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筋绑扎固定于第一连接筋的下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令第一连接筋压住第二连接筋,进一步提高顶板的抗拔性能。优选的,相邻所述封口板之间的缝隙和封口板与侧板之间的缝隙填充有水泥砂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少浇筑顶板的过程中混凝土从相邻封口板之间的缝隙和封口板与侧板之间的缝隙中掉落的情况。优选的,所述封口板的上表面设置有凹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浇筑形成顶板时混凝土与封口板的接触面积,提高顶板与封口板的连接强度。优选的,在所述封口板上设置有中间连接筋,中间连接筋的中部位于凹槽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令形成顶板的混凝土包裹中间连接筋,形成钢筋混凝土结构,进一步提高顶板与封口板的连接强度。优选的,相邻封口板的凹槽之间设置有相互连通的通孔,所述通孔之间插接有第三连接筋,第三连接筋的两端伸进凹槽内,并螺纹连接有与凹槽的侧壁抵接配合的螺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铺设封口板时,将第三连接筋插进相邻的封口板之间,并利用螺母拧紧,提高封口板的稳定性,减少封口板发生位移的情况。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在封口板上浇筑顶板,既能够保证排水渠的密封性能,又解决了浇筑顶板时所用的底模及支撑难以拆除的问题,施工效率高;2、在浇筑顶板时,混凝土同时包裹第一连接筋、第二连接筋和预埋筋,提高了顶板的抗拔性能;3、形成顶板的混凝土包裹中间连接筋,形成钢筋混凝土结构,进一步提高顶板与封口板的连接强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中在浇筑顶板前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施例中封口板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垫层;2、底板;3、侧板;4、缺口;5、安置槽;6、封口板;7、顶板;8、预埋筋;9、第一连接筋;10、第二连接筋;11、凹槽;12、中间连接筋;13、通孔;14、第三连接筋;15、螺母;16、第四连接筋。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下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以上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无模施工顶板现浇排水渠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垫层1和设置在垫层1上方的底板2,在底板2的两侧一体浇筑成型有侧板3,底板2和侧板3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侧板3靠内一侧顶部设置有呈直角设置的缺口4,两个侧板3上的缺口4相对设置并组成安置槽5,在安置槽5上沿侧板3的延伸方向依次紧密铺设有若干封口板6,安置槽5的高度大于封口板6的厚度,并且相邻封口板6之间的缝隙和封口板6与侧板3之间的缝隙填充有水泥砂浆。结合图2和图3,封口板6的上表面设置有凹槽11,在封口板6上水平设置有3根与侧板3的延伸方向垂直的中间连接筋12,中间连接筋12的两端固定于封口板6内,中间连接筋12的中部位于凹槽11内,且位于凹槽11的槽底的上方。相邻封口板6的凹槽11之间设置有相互连通的通孔13,凹槽11每一侧的通孔13的数量为3个,相邻封口板6的通孔13之间插接有第三连接筋14,第三连接筋14的两端分别伸进相邻的凹槽11内,并螺纹连接有与凹槽11的侧壁抵接配合的螺母15。侧板3沿其延伸方向间隔埋设有若干预埋筋8,预埋筋8位于侧板3内部的部分呈竖直设置,其顶部在高于封口板6的顶部的水平位置水平弯折呈90度,从缺口4处穿出并向对侧的缺口4延伸。位于同一侧的侧板3上的预埋筋8之间绑扎固定有第一连接筋9,并且第一连接筋9绑扎固定于预埋筋8呈弯折段的下方,第一连接筋9沿侧板3的延伸方向设置,并且相对的第一连接筋9之间连接有水平设置的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无模施工顶板现浇排水渠结构,其特征是:包括垫层(1)和设置在垫层(1)上方的底板(2),在底板(2)的两侧设置有侧板(3),所述底板(2)和侧板(3)一体浇筑成型,所述侧板(3)靠内一侧顶部设置有缺口(4),两个侧板(3)上的缺口(4)组成安置槽(5),在安置槽(5)上沿侧板(3)的延伸方向依次铺设有若干封口板(6),所述安置槽(5)的高度大于封口板(6)的厚度,在封口板(6)上方浇筑有顶板(7),所述侧板(3)沿其延伸方向间隔埋设有若干预埋筋(8),所述预埋筋(8)的顶端位于顶板(7)内,并呈弯折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无模施工顶板现浇排水渠结构,其特征是:包括垫层(1)和设置在垫层(1)上方的底板(2),在底板(2)的两侧设置有侧板(3),所述底板(2)和侧板(3)一体浇筑成型,所述侧板(3)靠内一侧顶部设置有缺口(4),两个侧板(3)上的缺口(4)组成安置槽(5),在安置槽(5)上沿侧板(3)的延伸方向依次铺设有若干封口板(6),所述安置槽(5)的高度大于封口板(6)的厚度,在封口板(6)上方浇筑有顶板(7),所述侧板(3)沿其延伸方向间隔埋设有若干预埋筋(8),所述预埋筋(8)的顶端位于顶板(7)内,并呈弯折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模施工顶板现浇排水渠结构,其特征是:所述预埋筋(8)呈90度水平弯折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模施工顶板现浇排水渠结构,其特征是:位于同一侧的侧板(3)上的预埋筋(8)之间连接有第一连接筋(9)。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模施工顶板现浇排水渠结构,其特征是:相对的第一连接筋(9)之间连接有第二连接筋(10)。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智滔黄磊栋李广振黄志豪孙晓怡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坚磊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