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土工膜袋治理消落带的技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9705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6 01:1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态土工膜袋治理消落带的技术,利用生态土工膜袋对消落带进行加固,同时在消落带引入小乔木、灌木以及草、苔藓等低矮植物,构建高低错落的立体绿化带,在美化消落带的同时还增强了消落带对水体的协同治理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态土工膜袋治理消落带的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环境治理方法,具体是一种生态土工膜袋治理消落带的技术。
技术介绍
各种大型水库与堤坝的修筑在满足人类对于水力、电力等资源的需求的同时也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据研究,在流域上修筑大坝不仅改变了河流原有流量模式和水动力条件,而且水库的长期蓄水和非季节性泄流导致消落带生态系统生产力下降,使其结构和功能失稳退化。伴随着人口增长、工业进步和社会发展,河流流域受到过度开发利用,消落带的生态问题尤为严重。消落带水位涨落容易产生水土流失和地质灾害,反复周期性的裸露和浸泡以及水位涨落冲刷和淤积,使消落带的地形、土壤和水分状况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水位周期性涨落使消落带容易成为各种病源的滋生地;消落带水流变化会污染水质和土质,消落带内水质和土质的变化与消落带的规模、水文特征、地理状况等因素有着很重要的关系;消落带内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消落带独特的自然环境,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人为改变水文变化规律、自然流量以及生态系统发展的原动力,打乱了自然生态系统的发展规律,使消落带结构和功能都发生变化。而传统的水利边坡防护方案主要着眼于行洪航运等功能的需求,对护岸、护坡等工程主要考虑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及耐久性,因此多采用直线型河道和河道渠道化,较少考虑河道的生态功能。这种处理方式对于消落带而言,对水体生态没有益处,因此并非消落带的最佳治理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态土工膜袋治理消落带的技术,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枯水期最低水位线最为消落带的下线,同时将丰水期最高水位作为消落带的上线,由此原则划分出消落带。2〕对消落带的下线和消落带的上线之间的坡面进行预处理:2-1〕在坡面挖出若干种树的孔洞2-2〕并在消落带的下线处构建一排土工膜袋抵挡装置。3〕从消落带下线开始,在坡面上铺砌两层土工膜袋。3-1〕铺设下层土工膜袋,并在孔洞处留出空间〔不覆盖孔洞〕。所述下层土工膜袋固定在坡面,内部填充水泥砂浆。3-2〕铺设上层土工膜袋,并在孔洞处留出空间〔不覆盖孔洞〕。所述上层土工膜袋内填种植土或营养土,并种植水生或湿生植物。4〕在预留的孔洞中种植树木。5〕在种植完成后,在孔洞中铺填碎石,并在孔洞上端设置拦网,作拦挡处理。进一步,步骤1〕中,应在坡顶处修建临时排水沟,以防施工过程的降雨对岸坡处理带来较大影响。进一步,步骤2〕中,预处理还包括:清理坡面的杂物,并对坡面的软弱处承载能力<100kPa,采用碎石夯实的方式来加固。进一步,步骤2-1〕中,在开挖的孔洞上部修筑小型平台。进一步,步骤2-2〕中,所述的抵挡装置为在消落带下线修筑的平台或者沟槽挡墙。进一步,步骤3〕中,在膜袋铺设后,先把膜袋定位固定,再充灌填料,最后在袋缝间填土。进一步,步骤3〕中,每个膜袋宽3~6m,采用分层交错铺设至设计位置。进一步,充灌填料的施工流程为:1一次充、2泵入浆液、3二次充填、4再次泵入浆液、5扫平。进一步,步骤3-2〕中,水生或湿生植物种植方式采用喷播或者抹播,种植时间应当选在枯水期,并且距丰水期应具有足够长的时间≥40天。进一步,步骤4〕中,所述树木为小乔木或灌木。本专利技术在消落带引入小乔木、灌木以及草、苔藓等低矮植物,构建高低错落的立体绿化带,在美化消落带的同时还增强了消落带对水体的协同治理能力。其施工采用一次喷灌成型,施工简便、速度快。本专利技术能适应各种复杂地形,特别在深水护岸、护底等不需填筑围堰,可直接水下施工,机械化程度高,所护坡面面积大、整体性强、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本专利技术整体具有一定的透水性,在混凝土或水泥砂浆灌入以后,多余的水分通过织物空隙渗出,可以迅速降低水灰比,加快混凝土的凝固速度,增加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针对消落带护坡的生态治理方法示意图,其中A为固定土工膜袋的挂钩,B为PVC排水管;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生态土工膜带的铺砌示意图,具体的铺砌模式也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设计确定;图3为种树坑洞处的处理示意图。图中:消落带的下线(S1)、消落带的上线(S2)、上层土工膜袋(1)、下层土工膜袋(2)、碎石(3)、树木(4)、孔洞(5)、拦网(6)、水生或湿生植物(7)。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应该理解为本专利技术上述主题范围仅限于下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上述技术思想的情况下,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做出各种替换和变更,均应包括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一种生态土工膜袋治理消落带的技术,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枯水期最低水位线最为消落带的下线S1,同时将丰水期最高水位作为消落带的上线S2,由此原则划分出消落带。确定位置后在岸坡上埋置标志物,并经与施工图核对后进行拉线标记以便于施工的开展。应在坡顶处修建临时排水沟,以防施工过程的降雨对岸坡处理带来较大影响。2〕对消落带的下线S1和消落带的上线S2之间的坡面进行预处理,即清理坡面的杂物,并对坡面的软弱处承载能力<100kPa,采用碎石夯实的方式来加固。:2-1〕在坡面挖出若干种树的孔洞5。2-2〕并在消落带的下线S1处构建一排土工膜袋抵挡装置。所述的抵挡装置为在消落带下线修筑的平台或者沟槽挡墙。3〕从消落带下线S1开始,在坡面上铺砌两层土工膜袋。土工膜袋由双层聚合化纤合成材料制成。3-1〕铺设下层土工膜袋2,每个膜袋宽3~6m,长度视实际情况确定,采用分层交错铺设至设计位置,在树洞位置留出相应空间。在膜袋铺设后,先把膜袋定位固定,再充灌填料,最后在袋缝间填土。充灌填料的施工流程为:S1一次充、S2泵入浆液、S3二次充填、S4再次泵入浆液、S5扫平。浆液由预制场运至施工现场,利用高压泵通过充填管泵入带内,在一次充填完成后,需经过泌水迸浆后方可进行二次充填,其泌水时间需根据膜袋型号和实际情况确定但不可小于20min。在二次充填过程中,需注意对充填厚度和平整度的控制,并注意多次更换充填袖口以保证膜袋充填后的平整度和饱满度。充填完成后,利用高压水枪对局部超高位置进行扫平。土工膜袋充填完成后需经过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层土工膜袋的施工。3-2〕铺设上层土工膜袋1,并在孔洞5处留出空间〔不覆盖孔洞〕。所述上层土工膜袋1内填种植土或营养土,并种植水生或湿生植物7。实施例中,在现场或附近区域获取适合植物生长的种植土并加入一定量的肥料等营养物质,并将种植土人工充填到上层膜袋中,装填至距土工膜袋袋口15~20cm时即认为装满,然后用扎口袋紧贴土面锁紧口袋。水生或湿生植物7为草、苔藓等低矮植物。水生或湿生植物7种植方式采用喷播或者抹播,种植时间应当选在枯水期,并且距丰水期应具有足够长的时间(≥40天)。4〕在预留的孔洞5中种植树木4。所述树木4为小乔木或灌木。植物高度不可过高,但应保证植物顶部要高于丰水期水位。5〕在种植完成后,在孔洞5中铺填不低于5cm厚的碎石层,并在孔洞5上端设置拦网6,碎石层表面安装的网状拦网6的边缘固定于植株和土工膜袋上,以避免碎石3在水位变化过程中滚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态土工膜袋治理消落带的技术,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所述枯水期最低水位线最为消落带的下线(S1),同时将丰水期最高水位作为消落带的上线(S2);2〕对消落带的下线(S1)和消落带的上线(S2)之间的坡面进行预处理:2‑1〕在坡面挖出若干孔洞(5)2‑2〕并在消落带的下线(S1)处构建一排土工膜袋抵挡装置;3〕从消落带下线(S1)开始,在坡面上铺砌两层土工膜袋;3‑1〕铺设下层土工膜袋(2),并在孔洞(5)处留出空间;所述下层土工膜袋(2)固定在坡面,内部填充水泥砂浆;3‑2〕铺设上层土工膜袋(1),并在孔洞(5)处留出空间〔不覆盖孔洞〕;所述上层土工膜袋(1)内填种植土或营养土,并种植水生或湿生植物(7);4〕在预留的孔洞(5)中种植树木(4);5〕在种植完成后,在孔洞(5)中铺填碎石(3),并在孔洞(5)上端设置拦网(6),作拦挡处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土工膜袋治理消落带的技术,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所述枯水期最低水位线最为消落带的下线(S1),同时将丰水期最高水位作为消落带的上线(S2);2〕对消落带的下线(S1)和消落带的上线(S2)之间的坡面进行预处理:2-1〕在坡面挖出若干孔洞(5)2-2〕并在消落带的下线(S1)处构建一排土工膜袋抵挡装置;3〕从消落带下线(S1)开始,在坡面上铺砌两层土工膜袋;3-1〕铺设下层土工膜袋(2),并在孔洞(5)处留出空间;所述下层土工膜袋(2)固定在坡面,内部填充水泥砂浆;3-2〕铺设上层土工膜袋(1),并在孔洞(5)处留出空间〔不覆盖孔洞〕;所述上层土工膜袋(1)内填种植土或营养土,并种植水生或湿生植物(7);4〕在预留的孔洞(5)中种植树木(4);5〕在种植完成后,在孔洞(5)中铺填碎石(3),并在孔洞(5)上端设置拦网(6),作拦挡处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土工膜袋治理消落带的技术,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应在坡顶处修建临时排水沟,以防施工过程的降雨对岸坡处理带来较大影响。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生态土工膜袋治理消落带的技术,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预处理还包括:清理坡面的杂物,并对坡面的软弱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汉龙蒋翔丁选明金林森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