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料机构及上料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89022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5 23: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上料机构及上料系统,上料机构包括:抓取套管、定位针及司筒管;其中,抓取套管包括管主体及沿管主体轴向方向延伸出的用于抱持待安装螺母的细长结构的弹性爪,管主体远离弹性爪的一端固定;定位针的一端固定,另一端穿过管主体并伸入抱持在弹性爪内的待安装螺母的中心孔中以维持待安装螺母的上料方向;司筒管套接在抓取套管及定位针之间,且能沿定位针的轴向方向相对于抓取套管做往复直线运动,其中,司筒管向弹性爪移动,将待安装螺母从弹性爪内顶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实现深孔、空间狭窄条件下的螺母上料,简化了深孔、空间狭窄条件下的螺母的上料步骤,降低了螺母上料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上料机构及上料系统
本技术实施例属于机电控制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上料机构及上料系统。
技术介绍
产品装配过程中零件上料是常见的工艺,常见的上料工艺包括机械手夹持移动,机械推送等,通过机械上料可提高上料效率,上料精确度,节省人工成本。但是,机械上料有时会因为存在零件的尺寸或者形状差异而无法进行机械上料。现有机械手工装只能进行简单的平面内、大空间条件下的螺母上料,而无法实现深孔、空间狭窄条件下的螺母上料。对于深孔、空间狭窄条件下的螺母上料,只能后期通过其他途径加入螺母,增加成本和周期。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上料机构及上料系统,能够实现螺母的取放,完成深孔的螺母的上料动作,解决对于深孔、狭窄空间螺母上料无法实现的问题。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上料机构,包括:抓取套管、定位针及司筒管;其中,所述抓取套管包括管主体及沿所述管主体轴向方向延伸出的用于抱持待安装螺母的细长结构的弹性爪,所述管主体远离所述弹性爪的一端固定;所述定位针的一端固定,另一端穿过所述管主体并伸入抱持在所述弹性爪内的所述待安装螺母的中心孔中以维持所述待安装螺母的上料方向;所述司筒管套接在所述抓取套管及所述定位针之间,且能沿所述定位针的轴向方向相对于所述抓取套管做往复直线运动,其中,所述司筒管向所述弹性爪移动,将所述待安装螺母从所述弹性爪内顶出。可选地,所述弹性爪包括至少两个弹片;至少两个所述弹片沿所述管主体的周向均布在所述管主体的另一端。可选地,在所述弹片的与所述管主体连接的根部,两相邻的所述弹片之间设置有缓冲槽。可选地,所述弹片远离所述管主体的一端,朝向所述弹性爪内的壁面上设置有导向面。可选地,所述定位针伸入所述待安装螺母的中心孔的一端的端面与所述弹性爪远离所述管主体的一端的端面平齐。可选地,还包括间隔分布的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及第三支撑板;所述管主体远离所述弹性爪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板上;所述司筒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带动所述司筒管做往复直线运动,或者所述第二支撑板为所述司筒管提供支撑,所述司筒管能相对所述第二支撑板做往复直线运动;所述定位针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三支撑板上,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支撑板及所述第一支撑板伸入所述抓取套管内。可选地,还包括第一压块、第二压块及第三压块;所述第一压块与所述第一支撑板连接,所述第一压块上设置有第一导向孔,所述第一导向孔的直径与所述司筒管的外直径相匹配,所述司筒管穿过所述第一导向孔伸入所述抓取套管内;所述第二压块与所述第二支撑板连接,所述第二压块上设置有第二导向孔,所述第二导向孔的直径与所述定位针的直径相匹配,所述定位针穿过所述第二导向孔伸入所述抓取套管内;所述第三压块分别与所述第三支撑板及所述定位针固定连接,所述定位针通过所述第三压块固定在所述第三支撑板上。可选地,所述管主体远离所述弹性爪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管主体的安装部;所述抓取套管通过所述安装部与所述第一支撑板连接;所述安装部、所述管主体以及所述弹性爪的直径逐渐变小。相应地,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上料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如上述中所述的上料机构;第一驱动器,所述第一驱动器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上料机构的司筒管连接;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驱动器连接,根据预定程序控制所述第一驱动器向所述司筒管输出第一驱动力,以驱动所述司筒管沿所述定位针的轴向方向往复移动。可选地,还包括第二驱动器;所述第二驱动器分别与所述上料机构及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根据预定程序控制所述第二驱动器向所述上料机构输出第二驱动力,以驱动所述上料机构在取料位置及上料位置之间移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上料机构设置有细长结构的弹性爪,利用弹性爪的膨胀力夹取、抱持待安装螺母。同时通过定位针实现待安装螺母的定位,维持待安装螺母的上料方向,提高待安装螺母在安装时的准确性。弹性爪由于是细长结构,可将待安装螺母移动至深孔、空间狭窄的安装位置处。上料机构通过司筒管沿着定位针的轴向方向,将待安装螺母从弹性爪内顶出,以实现待安装螺母的上料动作。上料机构能够实现深孔、空间狭窄条件下的螺母上料,简化了深孔、空间狭窄条件下的螺母的上料步骤,降低了螺母上料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实施例的一部分,本技术实施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实施例,并不构成对本技术实施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上料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抓取套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0:抓取套管;11:管主体;12:弹性爪;13:弹片;14:缓冲槽;15:导向面;16:安装部;20:定位针;30:司筒管;40:第一支撑板;41:第二支撑板;42:第三支撑板;43:第一压块;44:第二压块;45:第三压块。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实施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实施例保护的范围。专利技术人在实现本技术的过程中发现,现有的机械手在进行螺母上料时,只能进行简单的平面内、大空间条件下的螺母上料。对于深孔、空间狭窄条件下的螺母上料,只能后期通过其他途径加入螺母,增加成本和周期。因此,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上料机构及上料系统,能够解决对于深孔、狭窄空间螺母上料无法实现的问题。以下将配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实施方式,藉此对本技术实施例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结构做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上料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抓取套管1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上料机构,包括:抓取套管10、定位针20及司筒管30。其中,抓取套管10包括管主体11及沿管主体11轴向方向延伸出的用于抱持待安装螺母的细长结构的弹性爪12,管主体11远离弹性爪12的一端固定。弹性爪12可通过变形张力实现对待安装螺母的抱持。弹性爪12由于是细长结构,可将待安装螺母移动至深孔、空间狭窄的安装位置处。定位针20的一端固定,另一端穿过管主体11并伸入抱持在弹性爪12内的待安装螺母的中心孔中以维持待安装螺母的上料方向。定位针20伸入待安装螺母的中心孔,可实现对待安装螺母的上料方向进行定位,可避免待安装螺母在弹性爪12内发生倾斜,能够保证待安装螺母的中心孔对准上料位置,从而保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抓取套管、定位针及司筒管;其中,所述抓取套管包括管主体及沿所述管主体轴向方向延伸出的用于抱持待安装螺母的细长结构的弹性爪,所述管主体远离所述弹性爪的一端固定;所述定位针的一端固定,另一端穿过所述管主体并伸入抱持在所述弹性爪内的所述待安装螺母的中心孔中以维持所述待安装螺母的上料方向;所述司筒管套接在所述抓取套管及所述定位针之间,且能沿所述定位针的轴向方向相对于所述抓取套管做往复直线运动,其中,所述司筒管向所述弹性爪移动,将所述待安装螺母从所述弹性爪内顶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抓取套管、定位针及司筒管;其中,所述抓取套管包括管主体及沿所述管主体轴向方向延伸出的用于抱持待安装螺母的细长结构的弹性爪,所述管主体远离所述弹性爪的一端固定;所述定位针的一端固定,另一端穿过所述管主体并伸入抱持在所述弹性爪内的所述待安装螺母的中心孔中以维持所述待安装螺母的上料方向;所述司筒管套接在所述抓取套管及所述定位针之间,且能沿所述定位针的轴向方向相对于所述抓取套管做往复直线运动,其中,所述司筒管向所述弹性爪移动,将所述待安装螺母从所述弹性爪内顶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爪包括至少两个弹片;至少两个所述弹片沿所述管主体的周向均布在所述管主体的另一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弹片的与所述管主体连接的根部,两相邻的所述弹片之间设置有缓冲槽。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远离所述管主体的一端,朝向所述弹性爪内的壁面上设置有导向面。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针伸入所述待安装螺母的中心孔的一端的端面与所述弹性爪远离所述管主体的一端的端面平齐。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间隔分布的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及第三支撑板;所述管主体远离所述弹性爪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板上;所述司筒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带动所述司筒管做往复直线运动,或者所述第二支撑板为所述司筒管提供支撑,所述司筒管能相对所述第二支撑板做往复直线运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新福罗卫峰李德运乔海涛高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