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折叠凳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8617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5 21: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可折叠凳子,包括:支撑板,包括相对侧边通过第一转轴铰接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支撑架,对应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设置,包括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一端通过第二转轴与所述支撑板铰接,另一端通过第三转轴与所述第二连接杆铰接,所述第二连接杆另一端与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上的限位结构配合支撑所述支撑板;所述支撑架绕所述第二转轴和所述第三转轴转动可收纳于所述支撑板底面。在使用状态时,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底面形成三角支撑结构,所述第三转轴作为支撑端,相比现有技术中使用单独的支撑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支撑结构更加稳定牢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折叠凳子
本技术涉及家具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折叠凳子。
技术介绍
桌椅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家具,虽然桌椅普遍用于室内环境,但是在户外使用桌椅的情况也越来越多,例如户外野餐、外出展览、作战会议等等。相较于传统桌椅,在户外使用的桌椅更需要考虑的是便携性和实用性。现有技术中提供了一些折叠桌椅,如中国专利文献CN204580313U公开了一种折叠桌,包括桌面板,桌面板两侧设有桌脚,所述的桌面板包括左面板和右面板,左面板和右面板在桌面板的中间相互铰接并可实现折叠,左面板和右面板的底面各自铰接有所述的桌脚,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户外携带桌椅的问题,但其仍然存在以下缺陷:1、现有技术提供的可折叠桌椅的支撑腿与桌板为活动链接,使用时打开支撑腿支撑于地面,结构不够稳固;2、现有技术提供的可折叠桌椅的使用高度不能调节,适用范围不够灵活,功能性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折叠桌椅支撑腿与使用面为活动连接,结构不够稳固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能够在使用状态下支撑稳固的可折叠凳子。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折叠桌椅的高度不可调节的、适用范围不够灵活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能适应不同高度需求的可升降的可折叠凳子。本技术的设计方案如下:一种可折叠凳子,包括:支撑板,包括相对侧边通过第一转轴铰接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支撑架,对应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设置,包括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一端通过第二转轴与所述支撑板铰接,另一端通过第三转轴与所述第二连接杆铰接,所述第二连接杆另一端与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上的限位结构配合支撑所述支撑板;所述支撑架绕所述第二转轴和所述第三转轴转动可收纳于所述支撑板底面。优选的,所述连接杆截面为“U”形,所述第二连接杆绕所述第三转轴可折叠收纳于所述第一连接杆“U”形槽内。优选的,所述支撑板底部对应所述支撑架设置有收纳槽,所述第一连接杆可收纳于所述收纳槽内。优选的,所述第二转轴设置于所述收纳槽一端,所述第二连接杆末端抵靠于所述收纳槽另一端,所述收纳槽为所述限位结构。优选的,所述收纳槽内沿延伸方向均匀设有若干限位格,所述第二连接杆末端卡接与所述限位格内,所述限位格为所述限位结构。优选的,所述收纳槽为平行设置的两个条,分别设有所述支撑架。优选的,所述收纳槽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转轴轴线。优选的,所述支撑板之间可拆卸合页铰接。本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可折叠凳子,包括:支撑板,包括相对侧边通过第一转轴铰接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支撑架,对应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设置,包括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一端通过第二转轴与所述支撑板铰接,另一端通过第三转轴与所述第二连接杆铰接,所述第二连接杆另一端与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上的限位结构配合支撑所述支撑板;所述支撑架绕所述第二转轴和所述第三转轴转动可收纳于所述支撑板底面。在使用状态时,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底面形成三角支撑结构,所述第三转轴作为支撑端,相比现有技术中使用单独的支撑腿,本技术的支撑结构更加稳定牢固。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可折叠凳子,所述支撑板底部对应所述支撑架设置有收纳槽,所述第一连接杆可收纳于所述收纳槽内,所述收纳槽内沿延伸方向均匀设有若干限位格,所述第二连接杆末端卡接与所述限位格内,所述限位格为所述限位结构。通过将所述第二连接杆末端卡接于不同所述限位格内,可以实现对凳子高度的调节,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折叠凳子的高度不可调节的、适用范围不够灵活的缺陷。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可折叠凳子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可折叠凳子仰视透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可折叠凳子收纳状态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支撑板;2-第二支撑板;3-第一转轴;4-第一连接杆;5-第二连接杆;6-第二转轴;7-第三转轴;8-收纳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图1至图3示出了本技术一种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凳子立体示意图。如图所示一种可折叠凳子,包括:支撑板,包括相对侧边通过第一转轴3铰接的第一支撑板1和第二支撑板2;支撑架,对应第一支撑板1和第二支撑板2设置,包括第一连接杆4和第二连接杆5,所述第一连接杆4一端通过第二转轴6与所述支撑板铰接,另一端通过第三转轴7与所述第二连接杆5铰接,所述第二连接杆5另一端与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上的限位结构配合支撑所述支撑板。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连接杆4和所述第二连接杆5截面均为“U”形,所述第二连接杆5绕所述第三转轴7可折叠收纳于所述第一连接杆4“U”形槽内。所述支撑板底部对应所述支撑架设置有收纳槽8,所述收纳槽8为平行设置的两个条,分别设有所述支撑架,所述收纳槽8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转轴3轴线,所述第一连接杆4可收纳于所述收纳槽8内。所述第二转轴6设置于所述收纳槽8一端,所述第二连接杆5末端抵靠于所述收纳槽8另一端,所述收纳槽8为所述限位结构。如图3所示,所述支撑架绕所述第二转轴6和所述第三转轴7转动可收纳于所述支撑板底面。在使用状态时,所述第一连接杆4和所述第二连接杆5与所述底面形成三角支撑结构,所述第三转轴7作为支撑端,相比现有技术中使用单独的支撑腿,本技术的支撑结构更加稳定牢固。需要指出的是,所述限位结构不限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方式,还可以为:所述收纳槽8内沿延伸方向均匀设有若干限位格,所述第二连接杆5末端卡接与所述限位格内,所述限位格为所述限位结构。通过将所述第二连接杆5末端卡接于不同所述限位格内,可以实现对凳子高度的调节,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折叠凳子的高度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折叠凳子,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板,包括相对侧边通过第一转轴(3)铰接的第一支撑板(1)和第二支撑板(2);支撑架,对应第一支撑板(1)和第二支撑板(2)设置,包括第一连接杆(4)和第二连接杆(5),所述第一连接杆(4)一端通过第二转轴(6)与所述支撑板铰接,另一端通过第三转轴(7)与所述第二连接杆(5)铰接,所述第二连接杆(5)另一端与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上的限位结构配合支撑所述支撑板;所述支撑架绕所述第二转轴(6)和所述第三转轴(7)转动可收纳于所述支撑板底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折叠凳子,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板,包括相对侧边通过第一转轴(3)铰接的第一支撑板(1)和第二支撑板(2);支撑架,对应第一支撑板(1)和第二支撑板(2)设置,包括第一连接杆(4)和第二连接杆(5),所述第一连接杆(4)一端通过第二转轴(6)与所述支撑板铰接,另一端通过第三转轴(7)与所述第二连接杆(5)铰接,所述第二连接杆(5)另一端与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上的限位结构配合支撑所述支撑板;所述支撑架绕所述第二转轴(6)和所述第三转轴(7)转动可收纳于所述支撑板底面。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可折叠凳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截面为U形结构,所述第二连接杆(5)绕所述第三转轴(7)可折叠收纳于所述U形结构的槽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凳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底部对应所述支撑架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焦怡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服装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