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角大跟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85542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5 20: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子,尤其是涉及一种直角大跟袜。直角大跟袜,包括袜身、袜筒和袜口,袜身包括左片和右片,左片和右片上下两端一体编织成型并围绕呈筒状结构,左片和右片的上边缘与袜筒在脚背处形成“L”形结构,左片和右片的下边缘与袜筒在脚跟处形成“L”形结构,左片和右片靠近脚跟的位置处均设置有倾斜设置的定位线,定位线下端连接有与定位线构成“Y”形的两条收紧线,两条收紧线之间形成定位凹陷部,收紧线与定位线之间形成定位凸起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能够有效地提高整体限位效果、避免单一降低整体使用寿命、使整体与脚部的贴合程度更好、适用脚部不同大小的使用者穿着等有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直角大跟袜
本技术涉及一种子,尤其是涉及一种直角大跟袜。
技术介绍
现有的一类袜子为了便于编织成型,袜筒和袜身在脚背处和脚跟处均呈圆滑过渡的流线型。还有一类袜子袜筒和袜身呈130°左右的钝角,但这两种袜子对脚踝和脚跟的包覆力度小,仅靠袜口处的弹力收紧脚腕来限位,当袜口弹性疲劳出现松散时,袜子在脚跟和脚踝处无法起到限位作用,袜子容易出现错位,甚至从脚部脱落,导致袜子整体废弃。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提高整体限位效果、避免单一降低整体使用寿命、使整体与脚部的贴合程度更好、适用脚部不同大小的使用者穿着的直角大跟袜。本技术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下述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直角大跟袜,包括袜身、袜筒和袜口,袜身包括左片和右片,左片和右片上下两端一体编织成型并围绕呈筒状结构,左片和右片的上边缘与袜筒在脚背处形成“L”形结构,左片和右片的下边缘与袜筒在脚跟处形成“L”形结构,左片和右片靠近脚跟的位置处均设置有倾斜设置的定位线,定位线下端连接有与定位线构成“Y”形的两条收紧线,两条收紧线之间形成定位凹陷部,收紧线与定位线之间形成定位凸起部。袜身上连接有袜筒,袜筒能够覆盖脚踝和脚腕,袜身是由左片和右片上下两端一体相连围绕而成的筒状结构,当袜子不穿时,左片和右片对称贴合。左片和右片的上边缘与袜筒在脚背处形成“L”形结构,在脚腕与脚背的连接位置呈“L”形,增大了袜筒和袜身与脚腕和脚背的包覆面积,增大摩擦力,而且减小袜筒和袜身的连接处的拉伸程度,进而减小了袜筒和袜身的变形行程,减小袜子错位的位移程度。左片和右片的下边缘与袜筒在脚跟处形成“L”形结构,即袜子在脚跟处相对现有的圆滑过渡的来说面积较大,包覆力度大,变形量相对较小,不易错位。左片和右片靠近脚跟的位置处均设置有倾斜设置的定位线,利用定位线在袜身成型过程中在脚跟处向脚踝处转弯时的连接和定位,在定位线下端连接有与定位线构成“Y”形的两条收紧线,收紧线将袜身面料收紧,在两条收紧线之间形成定位凹陷部,收紧线与定位线之间形成定位凸起部。当穿着袜子时,定位凹陷部刚好位于脚踝两侧的凹坑处,利用凹坑多定位凹陷部限位,利用定位凸起部增大收紧线两侧的弹力,增大整体限位效果和结构强度。不仅能够增大袜子与脚部的贴合程度,而且能够进一步增大限位效果,即使袜子开口处失去弹力,依然能够利用收紧线、定位凹陷部和定位凸起部对袜身起到限位作用。作为优选,所述的定位线上设置有至少一条开叉加强线,开叉加强线的起点位于定位线上,开叉加强线与定位线之间呈锐角分布。定位线上设置有至少一条开叉加强线,开叉加强线的起点位于定位线上,而且开叉加强线与定位线之间呈锐角分布,能够使左片和右片靠近脚处的面料在开叉定位线与定位线之间的位置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通过开叉加强线将脚跟处的面料受力区域间隔开,降低袜身靠近脚跟处的整体受力,进而增强结构强度,即使袜跟面积很大,依然能够避免撕裂。作为优选,所述的定位线远离收紧线的一端端点位于左片或者右片宽度的中线以上4-10针处。定位线远离收紧线的一端端点位于左片或者右片宽度的中线以上4-10针处,而不是位于中线处,能够提高定位线的受力起点位置,当定位线受力的起点位置提高时,能够避免袜身撕裂。作为优选,所述的收紧线包括基线和弹性线,弹性线在袜身上呈螺旋状围绕基线。收紧线包括基线和弹性线,基线能够起到增强结构强度的作用,弹性线在袜身上呈螺旋状围绕基线,即弹性线来回依次贯穿袜身的面料形成螺旋状并围绕基线和基线的方向延伸,增强基线定位强度的同时,能够使收紧线周围形成定位凹陷部和定位凸起部。而且通过弹性线自身的弹力,缓解周围面料的受力,进一步起到区分袜跟处面料受力区域,当袜跟处局部受力时,力仅在其所在的受力区域内受力,避免整体受力,防止撕裂。作为优选,左片和右片的上边缘与袜筒在脚背处的夹角为80°-100°。左片和右片的上边缘与袜筒在脚背处的夹角趋近于直角,为80°-100°,脚背受力均匀。避免夹角过大造成脚背位置受力不均匀、面料拉伸变形量大。也避免夹角过小造成局部包覆力度过大、在脚背位置形成褶皱而降低舒适性。作为优选,左片和右片的下边缘与袜筒在脚跟处的夹角为80°-100°。左片和右片的下边缘与袜筒在脚跟处的夹角趋近于直角,为80°-100°,脚跟受力均匀。避免夹角过大造成脚跟位置受力不均匀、面料拉伸变形量大。也避免夹角过小造成局部包覆力度过大、在脚跟和脚掌位置形成褶皱而降低舒适性。因此,本技术的一种直角大跟袜具备下述优点:当穿着袜子时,定位凹陷部刚好位于脚踝两侧的凹坑处,利用凹坑多定位凹陷部限位,利用定位凸起部增大收紧线两侧的弹力,增大整体限位效果和结构强度。不仅能够增大袜子与脚部的贴合程度,而且能够进一步增大限位效果,即使袜子开口处失去弹力,依然能够利用收紧线、定位凹陷部和定位凸起部对袜身起到限位作用。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在实施例1中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附图1中A处局部放大图附图3是本技术在实施例2中的结构示意图;附图4是附图3中B处局部放大图。图示说明:1-袜身,2-袜筒,3-定位线,4-收紧线,5-定位凹陷部,6-定位凸起部,7-开叉加强线,8-宽度的中线,9-基线,10-弹性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实施例1:如图1、2所示,一种直角大跟袜,包括袜身1、袜筒2和袜口,袜身包括左片和右片,左片和右片上下两端一体编织成型并围绕呈筒状结构,左片和右片的上边缘与袜筒在脚背处形成“L”形结构,左片和右片的下边缘与袜筒在脚跟处形成“L”形结构,左片和右片靠近脚跟的位置处均设置有倾斜设置的定位线3,定位线下端连接有与定位线构成“Y”形的两条收紧线4,两条收紧线之间形成定位凹陷部5,收紧线与定位线之间形成定位凸起部6。定位线上设置有一条开叉加强线7,开叉加强线的起点位于定位线的起点处,开叉加强线与定位线之间呈锐角分布。定位线远离收紧线的一端端点位于左片或者右片宽度的中线8以上8针处。左片和右片的上边缘与袜筒在脚背处的夹角为90°,左片和右片的下边缘与袜筒在脚跟处的夹角为80°。袜身上连接有袜筒,袜筒能够覆盖脚踝和脚腕,袜身是由左片和右片上下两端一体相连围绕而成的筒状结构,当袜子不穿时,左片和右片对称贴合。左片和右片的上边缘与袜筒在脚背处形成“L”形结构,在脚腕与脚背的连接位置呈“L”形,增大了袜筒和袜身与脚腕和脚背的包覆面积,增大摩擦力,而且减小袜筒和袜身的连接处的拉伸程度,进而减小了袜筒和袜身的变形行程,减小袜子错位的位移程度。左片和右片的下边缘与袜筒在脚跟处形成“L”形结构,即袜子在脚跟处相对现有的圆滑过渡的来说面积较大,包覆力度大,变形量相对较小,不易错位。左片和右片靠近脚跟的位置处均设置有倾斜设置的定位线,利用定位线在袜身成型过程中在脚跟处向脚踝处转弯时的连接和定位,在定位线下端连接有与定位线构成“Y”形的两条收紧线,收紧线将袜身面料收紧,在两条收紧线之间形成定位凹陷部,收紧线与定位线之间形成定位凸起部。当穿着袜子时,定位凹陷部刚好位于脚踝两侧的凹坑处,利用凹坑多定位凹陷部限位,利用定位凸起部增大收紧线两侧的弹力,增大整体限位效果和结构强度。不仅能够增大袜子与脚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直角大跟袜,其特征在于,包括袜身、袜筒和袜口,袜身包括左片和右片,左片和右片上下两端一体编织成型并围绕呈筒状结构,左片和右片的上边缘与袜筒在脚背处形成“L”形结构,左片和右片的下边缘与袜筒在脚跟处形成“L”形结构,左片和右片靠近脚跟的位置处均设置有倾斜设置的定位线,定位线下端连接有与定位线构成“Y”形的两条收紧线,两条收紧线之间形成定位凹陷部,收紧线与定位线之间形成定位凸起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角大跟袜,其特征在于,包括袜身、袜筒和袜口,袜身包括左片和右片,左片和右片上下两端一体编织成型并围绕呈筒状结构,左片和右片的上边缘与袜筒在脚背处形成“L”形结构,左片和右片的下边缘与袜筒在脚跟处形成“L”形结构,左片和右片靠近脚跟的位置处均设置有倾斜设置的定位线,定位线下端连接有与定位线构成“Y”形的两条收紧线,两条收紧线之间形成定位凹陷部,收紧线与定位线之间形成定位凸起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角大跟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线上设置有至少一条开叉加强线,开叉加强线的起点位于定位线上,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宗谷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梦娜袜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