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蚯蚓堆肥处理密环菌菌棒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884851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5 20: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蚯蚓堆肥处理密环菌菌棒方法,包括基料制备、蚯蚓养殖、成品处理三个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堆料发酵处理,将蜜环菌菌棒转化为可用于蚯蚓养殖的基料,再配合蚯蚓养殖,最终将废弃的蜜环菌菌棒原料转化为蚯蚓和有机肥料这两种具有商业价值的产品,不仅处理了生物废料,解决了环境污染的问题,无任何残留污染;还带来了新的经济收益,发展了农村新产业,解决了部分就业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简单,无需其他专业工具和高成本原料即可进行,适用于广大农村劳动人员使用,具有较好的推广和实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蚯蚓堆肥处理密环菌菌棒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肥料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采用蚯蚓堆肥来处理蜜环菌菌棒的技术。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普及,许多生物科技型个体企业在农村兴起,其中真菌养殖是投入成本低,见效快,收益较高的一种模式,因此得到了大量的推广。但是随之而来的后果是由于缺乏有效的处理方式,使得大量生物废弃物被遗弃在农村,造成农村环境遭到很大的破坏,而专业的生物质处理需要消耗大量的成本,因此需要一种简单有效,甚至可以回收利用废弃物的处理方式。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方法来处理上述生物废弃物中的密环菌菌棒。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蚯蚓堆肥处理密环菌菌棒方法,用以解决生物废弃物堆积对环境造成破坏,而传统的处理方式成本过高,还浪费了生物原材料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蚯蚓堆肥处理密环菌菌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基料制备:将蜜环菌菌棒与牛粪按4:6的比例进行好氧发酵处理,使密环菌菌棒和牛粪初步腐熟,得到蚯蚓养殖基料;(2)蚯蚓养殖:以步骤(1)中得到的基料为基础养殖蚯蚓,利用蚯蚓对基料进行进一步的处理,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蚯蚓堆肥处理密环菌菌棒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基料制备:将蜜环菌菌棒与牛粪按4:6的比例进行好氧发酵处理,使密环菌菌棒和牛粪初步腐熟,得到蚯蚓养殖基料;(2)蚯蚓养殖:以步骤(1)中得到的基料为基础养殖蚯蚓,利用蚯蚓对基料进行进一步的处理,使其转化为优质有机肥;(3)成品处理:养殖蚯蚓3个月至半年,待蚯蚓生长至10cm以上后,分离蚯蚓和基料,分别作为商品蚯蚓和有机肥料包装销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蚯蚓堆肥处理密环菌菌棒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基料制备:将蜜环菌菌棒与牛粪按4:6的比例进行好氧发酵处理,使密环菌菌棒和牛粪初步腐熟,得到蚯蚓养殖基料;(2)蚯蚓养殖:以步骤(1)中得到的基料为基础养殖蚯蚓,利用蚯蚓对基料进行进一步的处理,使其转化为优质有机肥;(3)成品处理:养殖蚯蚓3个月至半年,待蚯蚓生长至10cm以上后,分离蚯蚓和基料,分别作为商品蚯蚓和有机肥料包装销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蚯蚓堆肥处理密环菌菌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的基料制备包括如下具体步骤:a)堆制前处理:将原料的牛粪和蜜环菌菌棒分别捣碎,并筛选剔除碎石、瓦砾、金属、玻璃、塑料等有害物质;b)建堆:分别取a)步骤中获得的处理好的蜜环菌菌棒和牛粪,使得蜜环菌菌棒与牛粪的总比例为4:6;随后先在地面上按2米宽的规格,铺一层密环菌菌棒,接着铺一层牛粪,牛粪与密环菌菌棒交替铺放,交替4~6层后在堆面上洒水,直到料堆渗出水为止,然后再重复堆放,同样在交替堆放4~6层时洒水一次,直到料堆高度达到1米,最后用塑料薄膜覆盖在料堆外部;c)翻堆:将温度计伸入料堆深处监测温度,当料堆内温度达到50℃时开始翻堆操作,首先将料堆表面未发酵的料收集在一起,再将已发酵腐熟的料均匀混合,发现结块时应捣碎,最后再重新堆置,适量洒水,适当添加可溶性氮素;料堆堆积15天左右时,进行第二次翻堆,第二次翻堆后再继续翻堆4~6次,每隔3天翻堆一次。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蚯蚓堆肥处理密环菌菌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的蚯蚓养殖包括如下具体步骤:a)...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林生李立忠黄伟游中华
申请(专利权)人:长阳林中冠菌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