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心薯病虫害防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884474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5 20: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方法,具体涉及一种红心薯病虫害防治方法;防治过程分为两个过程,(1)种植前处理;(2)种植后的防治处理;根据不同的生长时期,采用不同的防治方法对红心薯进行处理,针对性较强,避免了以往采用单一的药剂进行处理,效果差,并且对红心薯伤害大的做法,在整个过程中,对红心薯地喷施中药喷剂,有效的提高红心薯的抗逆性,提高自身抵抗力,从自身的角度减少了病害虫的发生,同时,不同时期的处理方法不同,在针对性防治病害虫的同时,运用科学合理的防治方法,也减少了植株的伤害,保证了植株的存活率在96%以上,茎干粗壮,直径达到1.6~2c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红心薯病虫害防治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方法,具体涉及一种红心薯病虫害防治方法。
技术介绍
红心薯,又称红心地瓜,它含有膳食纤维、胡萝卜素、维生素以及多种微量元素,营养丰富,不仅可用作主食,而且可以加工成多种副食品,经济效益高,广受农民喜爱,具有减肥、健美防止亚健康,通便排毒的功效,含有膳食纤维,在肠道无法被消化吸收,能刺激肠道,增强蠕动,尤其对老年人便秘有较好的疗效。红心薯作为中国传统的种植作物之一,是人们比较喜欢的食物,红心薯是我国的高产作物,种植广,也容易受病虫害危害,严重影响其产量,因此对红心薯进行病害防治对实现红薯高产,优质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红心薯病虫害防治方法。具体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红心薯病虫害防治方法,防治过程分为两个过程:(1)种植前处理,包括对种源和苗床的处理,其中,针对不同种源,处理方法不同:a、种薯处理:将红心薯用2.5~3.5%的高锰酸钾浸泡6~8min,捞出沥干,用清水浸泡20~30min,再用草木灰过滤液浸泡15~20min,捞出,晒种2~4h。b、种苗处理:将1~1.5%硫酸铜、0.1~0.5%高锰酸钾和水按1∶0.2~0.4∶5~7的重量比混合,得混合液,将种苗浸泡于上述混合液中20~25min,捞出,用双氧水冲淋6~8s。苗床处理:将苗床进行深翻,将茶麸、生石灰和草木灰按照0.8~1.2∶0.35~0.4∶1的重量比混合,对苗床施撒,亩施200~400kg;红心薯在整个生育期均可受到病毒的侵染,已报道的侵染红心薯的病毒有10余种,加之甘薯是无性繁殖作物,一旦感染上病毒病,病毒就会在红心薯体内不断增殖、积累,代代相传,使病害逐代加重,到目前为止,国内外还没有培育出任何能够高抗病毒病的红心薯品种,也没有能够有效防治病毒病的药剂,种源处理是目前防治红心薯病毒病的最好方法,通过种植前对种源进行消毒,有效的防治病毒病、提高红心薯产量和品质。(2)种植后的防治处理,包括如下步骤:a、种植40~50d后,可采用50%多菌灵和40%甲基异柳磷各1000倍混合液对种植地进行喷淋。b、种植4~6个月后,用敌杀死或60~70%敌敌畏,加入6~10倍的水进行喷淋此外,在发现虫洞时,用敌杀死或80~90%敌敌畏灌注虫洞,并用细土封住洞口。c、种植8个月以后,每个25~30d对种植地进行综合药剂的喷施,期间,对种植的垄地进行填土,人工去除越冬的虫蛹。所述的综合药剂,由以下按体积份计的原料组成:80%乙蒜素乳油1000倍液10~20份、25%杀虫双800倍液10~15份、克蛾宝1000倍液20~30份、40%三乙膦酸铝400倍液8~12份、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6~10份、羟甲基纤维素1.8~3.5份、增稠剂3~5份、石蜡0.5~1.2份。通过羟甲基纤维素、增稠剂和石蜡的加入,提高了药剂的粘度,有利于在红心薯叶片表面成膜,提高药剂在叶片的残留量,减少病害虫的侵扰。从种植到采收前20~25d的时间内,对红心薯地喷施中药喷剂。所述的中药喷剂,由以下按重量份计的原料组成:何首乌10~15份、车前草8~13份、玉米须4~8份、马鞭草3~6份、羊蹄根9~14份、马齿苋20~25份、柚子皮12~14份。通过药剂的喷施,有效的提高红心薯的抗逆性,提高自身抵抗力,从自身的角度减少病害虫的发生。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防治方法包括在种植前处理,和种植后的防治处理,其中,种植前的处理还包括对种源和苗床的处理,种源处理是目前防治红心薯病毒病的最好方法,通过种植前对种源进行消毒,有效的防治病毒病、提高红心薯产量和品质,对苗床处理,解决了地下害虫的滋生,为红心薯提供一个健康的种植环境,在种植后,根据不同的生长时期,采用不同的防治方法对红心薯进行处理,针对性较强,避免了以往采用单一的药剂进行处理,效果差,并且对红心薯伤害大的做法,在整个过程中,对红心薯地喷施中药喷剂,有效的提高红心薯的抗逆性,提高自身抵抗力,从自身的角度减少了病害虫的发生,同时,不同时期的处理方法不同,在针对性防治病害虫的同时,运用科学合理的防治方法,也减少了植株的伤害,保证了植株的存活率在96%以上,茎干粗壮,直径达到1.6~2cm。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但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方式,任何在本实施例基本精神上的改进或代替,仍属于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一种红心薯病虫害防治方法,防治过程分为两个过程:(1)种植前处理,包括对种源和苗床的处理,其中,针对不同种源,处理方法不同:a、种薯处理:将红心薯用2.5%的高锰酸钾浸泡6min,捞出沥干,用清水浸泡20min,再用草木灰过滤液浸泡15min,捞出,晒种2h;b、种苗处理:将1%硫酸铜、0.1%高锰酸钾和水按1∶0.2∶5的重量比混合,得混合液,将种苗浸泡于上述混合液中20min,捞出,用双氧水冲淋6s;苗床处理:将苗床进行深翻,将茶麸、生石灰和草木灰按照0.8∶0.35∶1的重量比混合,对苗床施撒,亩施200L。(2)种植后的防治处理,包括如下步骤:a、种植40d后,可采用50%多菌灵和40%甲基异柳磷各1000倍混合液对种植地进行喷淋;b、种植4个月后,用敌杀死或60%敌敌畏,加入6倍的水进行喷淋,此外,在发现虫洞时,用敌杀死或80%敌敌畏灌注虫洞,并用细土封住洞口;c、种植8个月以后,每个25d对种植地进行综合药剂的喷施,期间,对种植的垄地进行填土,人工去除越冬的虫蛹。所述的综合药剂,由以下按体积份计的原料组成:80%乙蒜素乳油1000倍液10L、25%杀虫双800倍液10L、克蛾宝1000倍液20L、40%三乙膦酸铝400倍液8L、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6L、羟甲基纤维素1.8L、增稠剂3L、石蜡0.5L。从种植到采收前20d的时间内,对红心薯地喷施中药喷剂。所述的中药喷剂,由以下按重量份计的原料组成:何首乌10kg、车前草8kg、玉米须4kg、马鞭草3kg、羊蹄根9kg、马齿苋20kg、柚子皮12kg。实施例2一种红心薯病虫害防治方法,防治过程分为两个过程:(1)种植前处理,包括对种源和苗床的处理,其中,针对不同种源,处理方法不同:a、种薯处理:将红心薯用3.5%的高锰酸钾浸泡8min,捞出沥干,用清水浸泡30min,再用草木灰过滤液浸泡20min,捞出,晒种4h;b、种苗处理:将1.5%硫酸铜、0.5%高锰酸钾和水按1∶0.4∶7的重量比混合,得混合液,将种苗浸泡于上述混合液中25min,捞出,用双氧水冲淋8s;苗床处理:将苗床进行深翻,将茶麸、生石灰和草木灰按照1.2∶0.4∶1的重量比混合,对苗床施撒,亩施400kg。(2)种植后的防治处理,包括如下步骤:a、种植50d后,可采用50%多菌灵和40%甲基异柳磷各1000倍混合液对种植地进行喷淋;b、种植6个月后,用敌杀死或70%敌敌畏,加入10倍的水进行喷淋此外,在发现虫洞时,用敌杀死或90%敌敌畏灌注虫洞,并用细土封住洞口;c、种植8个月以后,每个30d对种植地进行综合药剂的喷施,期间,对种植的垄地进行填土,人工去除越冬的虫蛹。所述的综合药剂,由以下按体积份计的原料组成:80%乙蒜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红心薯病虫害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防治过程分为两个过程:(1)种植前处理,包括对种源和苗床的处理,其中,针对不同种源,处理方法不同:a、种薯处理:将红心薯用2.5~3.5%的高锰酸钾浸泡6~8min,捞出沥干,用清水浸泡20~30min,再用草木灰过滤液浸泡15~20min,捞出,晒种2~4h,b、种苗处理:将1~1.5%硫酸铜、0.1~0.5%高锰酸钾和水按1∶0.2~0.4∶5~7的重量比混合,得混合液,将种苗浸泡于上述混合液中20~25min,捞出,用双氧水冲淋6~8s,苗床处理:将苗床进行深翻,将茶麸、生石灰和草木灰按照0.8~1.2∶0.35~0.4∶1的重量比混合,对苗床施撒,亩施200~400kg;(2)种植后的防治处理,包括如下步骤:a、种植40~50d后,可采用50%多菌灵和40%甲基异柳磷各1000倍混合液对种植地进行喷淋,b、种植4~6个月后,用敌杀死或60~70%敌敌畏,加入6~10倍的水进行喷淋此外,在发现虫洞时,用敌杀死或80~90%敌敌畏灌注虫洞,并用细土封住洞口,c、种植8个月以后,每个25~30d对种植地进行综合药剂的喷施,期间,对种植的垄地进行填土,人工去除越冬的虫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心薯病虫害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防治过程分为两个过程:(1)种植前处理,包括对种源和苗床的处理,其中,针对不同种源,处理方法不同:a、种薯处理:将红心薯用2.5~3.5%的高锰酸钾浸泡6~8min,捞出沥干,用清水浸泡20~30min,再用草木灰过滤液浸泡15~20min,捞出,晒种2~4h,b、种苗处理:将1~1.5%硫酸铜、0.1~0.5%高锰酸钾和水按1∶0.2~0.4∶5~7的重量比混合,得混合液,将种苗浸泡于上述混合液中20~25min,捞出,用双氧水冲淋6~8s,苗床处理:将苗床进行深翻,将茶麸、生石灰和草木灰按照0.8~1.2∶0.35~0.4∶1的重量比混合,对苗床施撒,亩施200~400kg;(2)种植后的防治处理,包括如下步骤:a、种植40~50d后,可采用50%多菌灵和40%甲基异柳磷各1000倍混合液对种植地进行喷淋,b、种植4~6个月后,用敌杀死或60~70%敌敌畏,加入6~10倍的水进行喷淋此外,在发现虫洞时,用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光友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申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