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逃难自救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799 阅读:2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紧急逃难自救包,包括有第一部袋、第二部袋、背带、万用包及隔板等;第一部袋具有一袋体、盖片及包覆整个部袋的用以方便携带的外罩面,第二部袋、万用包及隔板可共同收置于第一部袋的袋体内,第一、二部袋可以拉链组合,第一部袋用以放置轻便常用易取的物品,第二部袋则放置不经常使用的大件物品,第二部袋外部的袋体则用以放置随时取用之物,第一、二部袋外边还设有反光装置,由此使用者在发生地震或其它突发事件中,能够立刻携行以达安全自救。(*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包,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紧急逃难中的自救包。本世纪除人为灾祸外,最不可预期的劫难便是地震,像中国大陆唐山大地震、日本阪神大地震、台湾九二一集集大地震、土耳其大地震等,因地底板壳的移动,不像飓风、战争、水灾是有脉络可循,事先准备防范的,尤其住在地震带的百姓,经过多次的地震,人人汲汲可危,每次地震的突发下,不仅造成建筑物倒塌,引起火灾、电源中断,也会形成灾区与外隔绝、音讯全无且补给困难的情形发生,尤其在冬天,气温下降或下雨时,不仅让灾区雪中加霜,灾民生存更加困难,而且也会影响救灾工作的进行。根据以往发生地震所造成百姓伤亡的事件中,由于无法维持较长时间待援,而丧失宝贵性命的,占绝大多数,因此要适时向灾区提供御寒衣物、食物、水源、医药、通讯、电源…等,才是救灾中刻不容缓的首要任务,但往往因地震后地形的破坏、山崩、河流改道及断垣残壁的阻扰,不仅救援困难,连补给的生活物资也不易送达灾区每一处,故而往往在灾民久无救援下发生不幸事件,实令人惋惜。因此,要使灾民能够得到及时的救援,在几乎不可能立刻获得外力协助的情况下,唯有自救才是最及时的援助,尤其是在经常发生地震的地区,人们更应做好充分的准备,事先预备好衣物、食物、水源、医药、通讯、电源等物品,用于紧急状态下逃难自救。这些物品需要分类或为方便使用分装于不同的袋子中,但通用的包装袋中没有专用于紧急逃难中自救使用的既取装方便又能整理归类、收藏时还不占空间的急救包。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于携带、便于收藏能够使不同物品分类收装并且收藏时不占空间的紧急逃难自救包。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紧急逃难自救包,其包括有第一部袋,具有一设有盖片的袋体,袋体内侧边相对位置设有自粘扣带,以与同样具有自粘扣带的隔板粘合,在袋体后部设有外罩片,外罩片上与袋体下端相对设有扣具,以将袋体覆罩而扣合,在外罩片外设有提把,袋体后部设有单边链条,以与第二部袋组合;第二部袋,具有一设有盖片的袋体及一两端设有扣勾的背带,在袋体内侧相对位置设有自粘扣带,以与同样具有自粘扣带的隔板粘合,在袋体周边设有数个盛物用的袋体及扣勾,于袋体前部上端及后部上、下端设有供背带扣勾扣持的环扣,在盖片与第一部袋对应处设有单边链条。如上所述的紧急逃难自救包,可于第一部袋、第二部袋上设有以荧光剂或反光条形成的反光装置。采用上述结构后,因包上设有提把及背袋,使之便于携带;其还设有第一、二部袋及万用包,可在不同袋体内分装不同物品,部袋内还设有隔层以便整理归类,各部袋既能收合为一体,还可分离使用,共收合时不占空间、便于收藏,既可用于紧急状态下逃难自救,也可用于登山效游使用。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紧急逃难自救包收合为一体时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紧急逃难自救包的分解透视图。图3是本技术紧急逃难自救包第二部袋的分解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紧急逃难自救包第一部袋与第二部袋组合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紧急逃难自救包在使用状态的示意图。未使用时收合状态的紧急逃难自救包,如图1所示,在第一部袋10上设有提把121,可供手提,其收藏不占有空间,但展开使用时,如图5所示,可将一切随身用品、衣物、食物装设一体,随时提行,达到紧急逃难自救的目的。如图2所示,本技术的紧急逃难自救包,由第一部袋10、第二部袋20、万用包30合并成一体组成,组成后如图1所示,两部袋组合后因第一部袋10位于第二部袋20上方,为使用便利,第一部袋10用以放置轻便随身用品(如万用刀、口罩、口哨、盥洗用具)、简易医护装置、干粮、小型电器用品(如手电筒、警报器、收音机)等常用易取之物,而等二部袋20,如图5所示,因位于第一部袋10下方,主要用以放置不经常取用的物品,如衣物、罐头食品、证件、贵重物品等。第一部袋10能够包容第二部袋20、万用包30,并收藏于袋体11内使之提携方便,袋体11背端另设有外罩片12,其可覆盖到袋体11开口前下端,于外罩片12外部除设有提把121外,还于其端边与袋体11开口前下端处相对设有扣具13以扣合包覆外置片12;袋体11内两侧边设有自粘扣带112,可由同样具有自粘扣带的隔板14予以分层固定,以方便物品归类,袋体11开口一端连设有盖片113可以拉链与袋体11开口组合,在外罩片12内则设有不特定大小的口袋123及插管122,以供私人名片、电话薄、身份证、信用卡…等薄小物件及笔具放置,另在袋体11背部设有单边链条111,可与第二部袋20组合。如图2所示的万用包30,可用以将随身用的小物品如简易医药用品、口罩、口哨、小型手电筒、小型收音机、万能刀、警报器、简易盥洗用具、干电池…等包装在一起,并与第二部袋20共同放置于第一部袋10的袋体11内收合,如图1所示收合状态的自救包,不仅是收藏的情形,也是市场销售的实物情形。第二部袋20,如图3、4所示,其内部两侧设有自粘扣带222可与同样设有自粘扣带的隔板35固定组合,其袋体21一侧所设的盖片22背部还设有单边链条221,用以与第一部袋10的单边链条111组合,在袋体21上设有数个盛物用的袋体211、212,如图中所示的在其左、右部分别设有的网袋,以供放置水壶或其它临时放入或需要经常取拿的物品,袋体211前方设有置物袋213,另设有扣勾25以利挂持小件常用物品,而在其前、后端上缘外设有环扣24a、24b,在其后端下缘处设有环扣24c,环扣24b、24c用以在背负时使背带23穿过第一部袋10并分别以两端扣勾231与其扣合,而前后端环扣24a、24b则可供背带23的扣勾231扣合成可肩背的单件部袋,第一部袋10上所设的提把121使之也可以单件手提方式携带,本背包既可整体背负使用,也可依需要分离使用。本技术的紧急逃难自救包,是利用第一部袋10与第二部袋20的单边链条111、221相组合而成为一体。另外,为了确保使用人夜间行走时的安全,及警示救难人员,于第一部袋10、第二部袋20上适当位置设有不同形状的反光装置40,其可以是条状、面状的反光条、片或荧光剂。权利要求1.一种紧急逃难自救包,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第一部袋,具有一设有盖片的袋体,袋体内侧边相对位置设有自粘扣带,以与同样具有自粘扣带的隔板粘合,在袋体后部设有外罩片,外罩片上与袋体下端相对设有扣具,以将袋体覆罩而扣合,在外罩片外设有提把,袋体后部设有单边链条,以与第二部袋组合;第二部袋,具有一设有盖片的袋体及一两端设有扣勾的背带,在袋体内侧相对位置设有自粘扣带,以与同样具有自粘扣带的隔板粘合,在袋体周边设有数个盛物用的袋体及扣勾,于袋体前部上端及后部上、下端设有供背带扣勾扣持的环扣,在盖片与第一部袋对应处设有单边链条。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急逃难自救包,其特征在于第一部袋、第二部袋上设有以荧光剂或反光条形成的反光装置。专利摘要一种紧急逃难自救包,包括有第一部袋、第二部袋、背带、万用包及隔板等;第一部袋具有一袋体、盖片及包覆整个部袋的用以方便携带的外罩面,第二部袋、万用包及隔板可共同收置于第一部袋的袋体内,第一、二部袋可以拉链组合,第一部袋用以放置轻便常用易取的物品,第二部袋则放置不经常使用的大件物品,第二部袋外部的袋体则用以放置随时取用之物,第一、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紧急逃难自救包,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第一部袋,具有一设有盖片的袋体,袋体内侧边相对位置设有自粘扣带,以与同样具有自粘扣带的隔板粘合,在袋体后部设有外罩片,外罩片上与袋体下端相对设有扣具,以将袋体覆罩而扣合,在外罩片外设有提把,袋体后 部设有单边链条,以与第二部袋组合;第二部袋,具有一设有盖片的袋体及一两端设有扣勾的背带,在袋体内侧相对位置设有自粘扣带,以与同样具有自粘扣带的隔板粘合,在袋体周边设有数个盛物用的袋体及扣勾,于袋体前部上端及后部上、下端设有供背带扣勾扣持 的环扣,在盖片与第一部袋对应处设有单边链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富源
申请(专利权)人:午阳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