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79122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2 18:16
能够将物理性的调节反映至从乐音产生部产生的乐音。CPU(5)基于通过检测部(12)检测出的调节机构(11)的调节状态,对基于演奏操作而通过乐音产生部(20)产生的乐音的产生方式进行控制。例如CPU(5)对应于通过传感器(43、46)进行检测的鼓耳(40)的调节状态即调音螺栓(41、44)的拧紧状态,对所产生的声音的音调、音量的衰减时间(dacay)、音色等进行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乐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能够发出电子音的乐器。
技术介绍
当前,原声乐器为了除了音程的调节以外,还将演奏音色、演奏触感设为喜好的风格而具有针对发声部件的振动特性的调节机构。在电子乐器中,也已知存在将原声乐器的物理性的调节机构直接沿用或模仿的构造。但是,在电子乐器中,也存在很多调节机构中的调节结果不影响从声源发出的声音而调节机构是单纯的装饰目的的情况。作为上述结构的例子,例如,存在将下述螺栓设置于钹架的结构,该螺栓用于通过对踩镲的上钹的倾斜度进行调整,从而使下钹的撞击程度变化。但是,在用作电子钹的情况下,即使改变钹的倾斜度,也不会直接影响从声源发出的声音。另外,在原声乐器中,还存在具有下述安装机构的结构,即,该安装机构不仅是以调整为目的,还兼顾了发声部件的发声等的调整。作为上述结构的例子,例如,存在将原声鼓的打击面架设于边圈而利用调音螺栓进行安装,并对打击面的张力的大小进行调整,由此使打击感、声音变化的结构。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60618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在电子乐器中,例如存在模仿原声的军鼓(snaredrum)而在鼓壳张设网状鼓皮的打击乐器。在该乐器中,如果使调音键旋转,则鼓头的张力变化,对击打感产生影响。但是音色的音调不会变化。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1的电子钹中,设为通过对调节螺母进行调节,从而能够对表示是关闭状态这一情况的规定值发生波动的情况进行调节。但是,即使对调节螺母进行调节,其也不会反映到音色等乐音效果。因此,对于电子乐音,如果调节操作和产生乐音的关系成为接近原声乐器的形式,则也存在不能实现丰富的音响的可能性。本专利技术就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乐器,该乐器能够将物理性的调节反映至从乐音产生部产生的乐音。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乐器的特征在于,具有:振动部件(21、22,TS,BS),其通过演奏操作而进行振动;调节机构(11、111),其通过物理性的调节,而使演奏时的所述振动部件的振动的方式变化;检测部(12、112),其对所述调节机构的调节状态进行检测;乐音产生部(20),其基于演奏操作而产生乐音;以及控制部(5),其基于通过所述检测部检测出的所述调节状态,对通过所述乐音产生部进行的乐音的产生方式进行控制。此外,上述括号内的标号是例示。另外,所述振动部件能够设为发声体。所述调节机构也可以设为通过物理性的调节而使所述发声体的发声音色变化。另外,所述振动部件也可以是进行演奏操作的部件。所述调节机构也可以设为使所述振动部件的状态变化的部件。另外,也可以是所述调整机构具备进行操作的调整操作件,所述振动部件是对应于所述调整操作件的位置而所述振动的方式变化的。所述检测部也可以是对所述调整操作件的位置进行检测的部件。也可以是所述振动部件是在对所述振动部件进行支撑的支撑部张紧设置的状态下进行振动的,所述调整机构是通过对所述调整操作件的位置进行变更,由此对所述振动部件的张紧程度进行调整的。另外,也可以是所述振动部件是在对所述振动部件进行支撑的支撑部被支撑的状态下进行振动的,所述调整机构是通过对所述调整操作件的位置进行变更,由此对所述振动部件相对于所述支撑部件的倾斜状态进行调整的。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将物理性的调节反映至从乐音产生部产生的乐音。附图说明图1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乐器的斜视图。图2是打击乐器的侧视图。图3是上鼓皮的示意性的俯视图(图(a)、(b)),是下鼓皮的示意性的仰视图(图(c))。图4是表示打击乐器的整体结构的框图。图5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中的脚踏钹的主要部的侧视图(图(a)),是变形例的侧视图(图(b))。图6是表示乐器的变形例的示意图(图(a)~(c))。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1实施方式)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乐器的斜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乐器,例示作为军鼓的打击乐器100。图2是打击乐器100的侧视图,将一部分切掉而用剖面示出。该打击乐器100是原声乐器,并且也能够用作对演奏操作进行检测而发出电子音的电子乐器。打击乐器100具有鼓壳26(支撑部的一个例子),在鼓壳26的圆筒形状的一侧的开口配置上鼓皮21,并且在另一侧的开口配置下鼓皮22。下面,在关于打击乐器100提及上下方向的情况下,将上鼓皮21位于上侧的姿态作为基准,指定上下方向。下鼓皮22与上鼓皮21上下对称而同样地被保持。在鼓壳26的外周面等间隔地固定有多个单件式的鼓耳40。在鼓壳26的开口中的配置上鼓皮21、下鼓皮22侧的开口,分别配置有圆环状的边圈27、28。与上鼓皮21的上表面接近地设置传声器18A。另外,与下鼓皮22的下表面接近地设置传声器18B。传声器18A、18B分别取得从上鼓皮21、下鼓皮22发出的声音信号。在鼓壳26的内周面配置振动检测传感器25。作为振动检测传感器25,例如能够使用压电元件,但只要是能够检测振动的结构即可,也可以是其他元件。振动检测传感器25主要用于通过鼓壳26的振动检测而对鼓皮打击、鼓边击打等鼓棒打击进行检测。如在图2将一部分用剖面示出的那样,在鼓耳40螺合调音螺栓41、44(调整操作件的一个例子)。如果使调音螺栓41旋转而沿轴线方向移动,则能够对上鼓皮21的张力进行调节,如果使调音螺栓44旋转而沿轴线方向移动,则能够对下鼓皮22的张力进行调节。因此,通过对鼓耳40的调音螺栓41、44的拧紧量进行调节,由此能够进行上鼓皮21,下鼓皮22的振动方式的调整,即,能够对各自的张力进行调节。由此,打击时的原声的发声音色发生变化,并且打击触感也发生变化。通过拧紧与调音螺栓41、44螺合的锁紧螺母,由此调音螺栓41、44的拧紧位置被固定。如上所述,上鼓皮21及下鼓皮22在鼓壳26以被施加张力的状态被支撑,在该状态下通过对调音螺栓41、44的拧紧量进行变更,由此调整上鼓皮21及下鼓皮22的张力。另外,在鼓耳40在调音螺栓41的下端侧设置缓冲垫42及传感器43,并且在调音螺栓44的上端侧设置缓冲垫45及传感器46。传感器43、46相对于鼓耳40而固定。传感器43、46例如是压敏传感器,它们的输出信号供给至后面记述的CPU5(图4)。如果将调音螺栓41逐渐拧紧,则经由缓冲垫42向传感器43施加的按压力变大,可得到与调音螺栓41的拧紧量(调音螺栓31的位置)相对应的输出。与此同样地,通过传感器46可得到与调音螺栓44的拧紧量(调音螺栓44的位置)相对应的输出。因此,能够根据传感器43、46的输出而对鼓皮21、22的张力的程度进行检测。用于检测如上所述的通过调音螺栓实现的鼓皮21、22的张力的调节量的机构安装于大于或等于1个鼓耳40,也可以安装于所有鼓耳40。在下鼓皮22的表侧(下侧)通常配置鼓响线(Snarewire)29。鼓响线29是鼓用响线(响弦)。在鼓壳26的外周面,在沿鼓壳26的直径方向的对称位置固定一对鼓响线安装部30、30。该安装部30、30由固定侧及可动侧松紧件(Strainer)构成,配置在避开鼓耳40的位置。安装部30具有杆34。鼓响线29是其两端安装于安装部30、30,架设为通过杆34的操作而相对于下鼓皮22的下表面能够选择性地分离或接近。如在图2将一部分用剖面示出的那样,在一个安装部30螺合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乐器,其具有:振动部件,其通过演奏操作而进行振动;调节机构,其通过物理性的调节,使演奏时的所述振动部件的振动的方式变化;检测部,其对所述调节机构的调节状态进行检测;乐音产生部,其基于演奏操作而产生乐音;以及控制部,其基于通过所述检测部检测出的所述调节状态,对通过所述乐音产生部实现的乐音的产生方式进行控制。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4.21 JP 2016-0850551.一种乐器,其具有:振动部件,其通过演奏操作而进行振动;调节机构,其通过物理性的调节,使演奏时的所述振动部件的振动的方式变化;检测部,其对所述调节机构的调节状态进行检测;乐音产生部,其基于演奏操作而产生乐音;以及控制部,其基于通过所述检测部检测出的所述调节状态,对通过所述乐音产生部实现的乐音的产生方式进行控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乐器,其中,所述振动部件是发声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乐器,其中,所述调节机构通过物理性的调节而使所述发声体的发声音色变化。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乐器,其中,所述振动部件是进行演奏操作的部件。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乐器,其中,所述调节机构使所述振动部件的状态变化。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乐器,其中,所述调整机构具备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竹久英昭
申请(专利权)人:雅马哈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