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峡谷地区边坡勘探平洞布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77912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2 17: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山峡谷地区边坡勘探平洞布置结构及施工方法,属于地质勘探技术领域,用以解决现有的勘探平洞布置结构中,其开挖施工时对于不同层勘探平洞需要分时段施工以避免安全隐患,同时还存在施工周期长、环境污染大、难度高以及施工成本高等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每层勘探平洞内采用相互交叉连通的横河平洞和顺河平洞的布置结构,并在每层勘探平洞内设置一个出渣洞口,同时将各层勘探平洞的出渣口在沿边坡的倾斜方向错开设置,可避免各层勘探平洞施工时出渣的相互影响,可实现同时对多层勘探平洞进行施工,提高了施工效率,缩短了施工工期同时还避免了安全隐患;另外还可减少出渣口的数量,减少环境污染、降低施工成本和施工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山峡谷地区边坡勘探平洞布置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地质勘探
,尤其涉及一种高山峡谷地区边坡勘探平洞布置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为利用河流水能落差发电,水电站建设多位于高山峡谷地区。受河谷深切风化、卸荷等影响,坝区地质条件复杂。为查明坝区的边坡地质条件,通常需在对应的边坡进行钻孔或开挖平洞进行地质勘探;并且通常需要在边坡上按照高程实施多层平洞或钻孔进行勘探,通常勘探平洞包括横河平洞和顺河平洞。在现有勘探平洞开挖过程中,其上、下不同层勘探平洞的实施存在施工干扰问题,因其每层勘探平洞内的各横河平洞均以自己的出口处为出渣口,因此每层勘探平洞均具有多个出渣点,进而导致每层勘探平洞的出渣对下方勘探点会构成直接的安全影响;因此,目前在进行上、下层勘探平洞施工时必须在同一纵向方向上分时段实施,以避免上方勘探平洞的施工对下方勘探平洞施工造成的安全隐患,因此导致施工周期长,效率低下等问题。另外,由于在每层勘探平洞内的每一个横河平洞施工均形成一个出渣点,其出渣点多,环境污染大;而且遍布于边坡的渣体其稳定性差,对后期下方勘探人员构成安全隐患;另外,在施工前均需在地表修路至每个洞口位置以到达平洞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高山峡谷地区边坡勘探平洞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边坡内的至少一层勘探平洞,每层勘探平洞包括顺河平洞(1)和横河平洞(2),位于同一层勘探平洞内的顺河平洞(1)与该层内的所有横河平洞(2)连通;在每层勘探平洞内设置有一个出渣洞口(3),并且各层勘探平洞所对应的出渣洞口(3)沿边坡的倾斜方向错开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高山峡谷地区边坡勘探平洞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边坡内的至少一层勘探平洞,每层勘探平洞包括顺河平洞(1)和横河平洞(2),位于同一层勘探平洞内的顺河平洞(1)与该层内的所有横河平洞(2)连通;在每层勘探平洞内设置有一个出渣洞口(3),并且各层勘探平洞所对应的出渣洞口(3)沿边坡的倾斜方向错开设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山峡谷地区边坡勘探平洞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每层勘探平洞包括一个顺河平洞(1)和多个横河平洞(2)。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山峡谷地区边坡勘探平洞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顺河平洞(1)的走向与边坡底部的沟壑或者河流的走向一致,所述横河平洞(2)的走向与顺河平洞(1)的走向垂直;并且横河平洞(2)的一端从边坡的表面穿出或者接近至边坡的表面,横河平洞(2)的另一端深入边坡内。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山峡谷地区边坡勘探平洞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渣洞口(3)为对应层勘探平洞内的其中一个横河平洞(2)从边坡表面穿出后所形成的洞口。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山峡谷地区边坡勘探平洞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渣洞口(3)为对应层勘探平洞内的顺河平洞(1)的其中一端从边坡表面穿出后所形成的洞口。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山峡谷地区边坡勘探平洞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任意一层勘探平洞内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静熙肖华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