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进行原代培养的装置及其工作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874857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2 16: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自动进行原代培养的装置,包括主支撑平台、弯头剪、弯头剪驱动组件、转运机器人、第一载物台、第二载物台、第三载物台、组织吸附针、吸附针驱动组件、医用负压装置、培养皿和培养瓶,所述第一载物台、第二载物台和第三载物台依次排列放置在主支撑平台上,所述弯头剪的一端与弯头剪驱动组件连接,并且弯头剪的铆接部架设在第一载物台上,所述培养皿可设置在第一载物台或第二载物台上,所述培养瓶设置在第三载物台上,所述转运机器人可在第一载物台和第二载物台之间搬运培养皿,所述吸附针驱动组件与组织吸附针连接,所述组织吸附针可伸入培养皿或培养瓶内,所诉组织吸附针与医用负压装置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自动进行原代培养的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全自动进行原代培养的装置。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全自动进行原代培养的装置的工作方法。
技术介绍
原代培养是直接从生物体获取组织或器官的一部分进行培养,也称初代培养。严格地说即从体内取出组织接种培养到第一次传代阶段,但实际上,通常把第一代至第十代以内的培养细胞统称为原代细胞培养。一般持续1-4周。此期细胞呈活跃的移动,可见细胞分裂,但不旺盛。原代培养细胞与体内原组织在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上相似性大。由于培养的细胞刚刚从活体组织分离出来,故更接近于生物体内的生活状态。目前,最常用的原代培养有组织块培养和分散细胞培养。组织块培养是将剪碎的组织块直接移植在培养瓶壁上,加入培养基后进行培养。此过程一般手工操作进行,首先将组织块剪成规定尺寸大小,然后通过针尖将组织颗粒移至培养瓶内壁上,由于需要不断重复机械式的操作过程,因此耗费了研究人员的时间,同时降低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为了克服以上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全自动进行原代培养的装置,解决了组织进行原代培养过程中全部手工式的低效的工作模式,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自动进行原代培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支撑平台(1)、弯头剪(2)、弯头剪驱动组件(3)、转运机器人(4)、第一载物台(5)、第二载物台(6)、第三载物台(7)、组织吸附针(8)、吸附针驱动组件(9)、医用负压装置(10)、培养皿(100)和培养瓶(200),所述第一载物台(5)、第二载物台(6)和第三载物台(7)依次排列放置在主支撑平台(1)上,所述弯头剪(2)的一端与弯头剪驱动组件(3)连接,并且弯头剪(2)的铆接部架设在第一载物台(5)上,所述培养皿(100)可设置在第一载物台(5)或第二载物台(6)上,所述培养瓶(200)设置在第三载物台(7)上,所述转运机器人(4)可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自动进行原代培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支撑平台(1)、弯头剪(2)、弯头剪驱动组件(3)、转运机器人(4)、第一载物台(5)、第二载物台(6)、第三载物台(7)、组织吸附针(8)、吸附针驱动组件(9)、医用负压装置(10)、培养皿(100)和培养瓶(200),所述第一载物台(5)、第二载物台(6)和第三载物台(7)依次排列放置在主支撑平台(1)上,所述弯头剪(2)的一端与弯头剪驱动组件(3)连接,并且弯头剪(2)的铆接部架设在第一载物台(5)上,所述培养皿(100)可设置在第一载物台(5)或第二载物台(6)上,所述培养瓶(200)设置在第三载物台(7)上,所述转运机器人(4)可在第一载物台(5)和第二载物台(6)之间搬运培养皿(100),所述吸附针驱动组件(9)与组织吸附针(8)连接,所述组织吸附针(8)可伸入培养皿(100)或培养瓶(200)内,所诉组织吸附针(8)与医用负压装置(10)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进行原代培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撑平台(1)包括下支撑板(11)、主导轨(12)、辅助导轨(13)、一组第一滑块(14)、一组辅助滑块(15)和一组导轨支撑座(16),所述导轨支撑座(16)固定设置在下支撑板(11)上,所述主导轨(12)和辅助导轨(13)的两端均架设在导轨支撑座(16)上,并且辅助导轨(13)对称设置在主导轨(12)的两侧,所述第一滑块(14)设置在主导轨(12)上,所述辅助滑块(15)设置在辅助导轨(13)上,所述第一载物台(5)、第二载物台(6)和第三载物台(7)的下端面设置在第一滑块(14)和辅助滑块(15)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自动进行原代培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载物台(5)上设有负压吸盘(51),所述负压吸盘(51)与伺服驱动电机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进行原代培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弯头剪驱动组件(3)包括第一伺服驱动电机(31)、第二伺服驱动电机(32)、第一螺杆(33)、第二螺杆(34)和螺杆支撑座(35),所述第一伺服驱动电机(31)和第二伺服驱动电机(32)、第一螺杆(33)和第二螺杆(34)以弯头剪(2)的中心为对称轴对称设置,所述第一伺服驱动电机(31)和第一螺杆(33)连接,所述第二伺服驱动电机(32)和第二螺杆(34)连接,所述螺杆支撑座(35)与第一螺杆(33)和第二螺杆(34)靠近弯头剪(2)的端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自动进行原代培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载物台(5)上设有弯头剪支撑架(52),所述弯头剪(2)的铆接部架设在弯头剪支撑架(52)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进行原代培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机器人(4)包括第三伺服驱动电机(41)、第三螺杆(42)、螺杆支撑座(35)、第一支撑平台(43)、机械手组件(44)、第二滑块(45)和第一电动缸(46),所述第三伺服驱动电机(41)和螺杆支撑座(35)均设置在第一支撑平台(43)上,所述第一电动缸(46)与第一支撑平台(43)连接,所述第三螺杆(42)设置在螺杆支撑座(35)上,并且第三螺杆(42)与第三伺服驱动电机(41)连接,所述第二滑块(45)套设在第三螺杆(42)上,所述机械手组件(44)设置在第二滑块(45)上。7.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小慧邢春根张舒羽彭巍杨晓东
申请(专利权)人: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