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益菌奶生产中的辅助设备
本专利技术属于污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多益菌奶生产中的辅助设备。
技术介绍
水作为人类生存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类提供了优质的淡水资源。但是,随着我国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水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峻。在多益菌奶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水,这部分污水中含有多种微生物,如果直接排入河道中,会造成水体较严重的污染,现有的对这种污水处理的装置结构十分复杂、且制造成本高,并不适用于大范围的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益菌奶生产中的辅助设备,该设备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能有利于在多益菌奶生产过程中对所产生的污水进行快速治理,其具有较强的推广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一种多益菌奶生产中的辅助设备,包括通过支架一悬空支设的作业平台,还包括药剂混合设备、移动式输气站和控制系统,所述作业平台的一侧通过支架二悬空支设有湍流态处理器,所述药剂混合设备固定支设在作业平台的下部;所述药剂混合设备包括药剂混合壳体,所述药剂混合壳体内的中部和下部分别固定设置有蜂巢式反应器和蒸汽喷射管路,药剂混合壳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益菌奶生产中的辅助设备,包括通过支架一悬空支设的作业平台(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药剂混合设备(3)、移动式输气站(6)和控制系统(7),所述作业平台(2)的一侧通过支架二悬空支设有湍流态处理器(5),所述药剂混合设备(3)固定支设在作业平台(2)的下部;所述药剂混合设备(3)包括药剂混合壳体(3‑9),所述药剂混合壳体(3‑9)内的中部和下部分别固定设置有蜂巢式反应器(3‑3)和蒸汽喷射管路(3‑2),药剂混合壳体(3‑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与其内腔连通的混合药剂排放管路(3‑1),药剂混合壳体(3‑9)的上部固定连接有与其内腔连通的药剂注入管路(3‑5)和添加剂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益菌奶生产中的辅助设备,包括通过支架一悬空支设的作业平台(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药剂混合设备(3)、移动式输气站(6)和控制系统(7),所述作业平台(2)的一侧通过支架二悬空支设有湍流态处理器(5),所述药剂混合设备(3)固定支设在作业平台(2)的下部;所述药剂混合设备(3)包括药剂混合壳体(3-9),所述药剂混合壳体(3-9)内的中部和下部分别固定设置有蜂巢式反应器(3-3)和蒸汽喷射管路(3-2),药剂混合壳体(3-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与其内腔连通的混合药剂排放管路(3-1),药剂混合壳体(3-9)的上部固定连接有与其内腔连通的药剂注入管路(3-5)和添加剂加注管路(3-4),药剂混合壳体(3-9)内还固定设置有温度传感器(3-7);所述蜂巢式反应器(3-3)的断面为蜂窝状,且上下贯通,其由多根蜂窝状排列的立管组成;所述蒸汽喷射管路(3-2)呈圆环状,其上表面遍布地设置有与其内腔连通的通孔,连接蒸汽喷射管路(3-2)的蒸汽供应管路(3-10)穿出药剂混合壳体(3-9)后与外部的高压蒸汽管道连接;所述混合药剂排放管路(3-1)的出液端与固定连接在湍流态处理器(5)上部的一侧添加管路(4)的进液端固定连接,添加管路(4)上设置有电磁阀A;所述添加管路(4)、混合药剂排放管路(3-1)、药剂注入管路(3-5)、添加剂加注管路(3-4)和蒸汽供应管路(3-10)上分别设置有电磁阀A、电磁阀B、电磁阀C、电磁阀D和电磁阀E;在药剂混合壳体(3-9)上部的一侧还设置有加压装置(3-8),所述加压装置(3-8)包括加压支架(3-8-10)、固定在加压支架(3-8-10)上的风机壳体(3-8-12)和送风电机(3-8-1),所述风机壳体(3-8-12)左端开口形成与药剂混合壳体(3-9)内腔连通的出风口(3-8-5),右端封闭,且其右端固定连接有叶轮腔(3-8-11),叶轮腔(3-8-11)的内部可转动地设置有风机叶轮,风机叶轮周向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风机叶片(3-8-3),风机叶轮旋转轴由风机壳体(3-8-12)的右端穿出后连接有皮带轮A(3-8-2),安装在送风电机(3-8-1)输出轴上的皮带轮B通过皮带与皮带轮A(3-8-2)连接;在风机壳体(3-8-12)上端的右部开设有与叶轮腔(3-8-11)连通的进风口(3-8-4),在叶轮腔(3-8-11)出风侧与出风口(3-8-5)之间形成风道(3-8-6);在风机壳体(3-8-12)靠近出风口(3-8-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过滤网(3-8-7);在风机壳体(3-8-12)的中部开设有与风道(3-8-6)连通的检修门(3-8-8);在风机壳体(3-8-12)的内部还设置有空气加湿杀菌装置(3-8-9),所述空气加湿杀菌装置(3-8-9)包括加湿杀菌装置外壳(3-8-9-10),所述加湿杀菌装置外壳(3-8-9-10)的表面开设有若干个左右横向贯通的通风孔,加湿杀菌装置外壳(3-8-9-10)的内部由上到下依次固定连接有雾化水供供应装置、双氧水供应装置、缓降单元、氯气供应装置、紫外光单元和冷凝水收集装置;所述雾化水供供应装置包括雾化水供应总管路和里高外低倾斜设置且环向均匀分布的多根雾化水管(3-8-9-7),雾化水供应总管路的进水端穿出加湿杀菌装置外壳(3-8-9-10)与外部的雾化水供应源连接,雾化水供应总管路的出水端竖直地延伸到加湿杀菌装置外壳(3-8-9-10)内部上方,并与多根里雾化水管(3-8-9-7)的进水端连接,雾化水管(3-8-9-7)的出水端均连接有出水口朝下的雾化喷嘴;所述双氧水供应装置包括环形的双氧水喷管(3-8-9-6),所述双氧水喷管(3-8-9-6)的下部环向均匀地连接有多个与其内腔连通的喷嘴,双氧水喷管(3-8-9-6)的进水端通过穿过加湿杀菌装置外壳(3-8-9-10)的双氧水供应管路与外部的双氧水供应源连接;所述缓降单元包括在纵向上均匀分布的多个缓冲板(3-8-9-5),所述缓冲板遍布其表面地设置有大量的通孔;所述氯气供应装置包括中空结构的氯气释放板(3-8-9-3),氯气释放板(3-8-9-3)的上下表面均设置有大量与其内腔相连通的通孔,氯气释放板(3-8-9-3)的端部连接有与其内腔连通的氯气总管(3-8-9-4),氯气总管(3-8-9-4)的穿过加湿杀菌装置外壳(3-8-9-10)后与外部的氯气供应源连接;所述紫外光单元包括在纵向上均匀分布的多个防水的紫外环形灯管(3-8-9-2),紫外环形灯管(3-8-9-2)的防水电源线穿过加湿杀菌装置外壳(3-8-9-10)后与控制系统(7)连接;加湿杀菌装置外壳(3-8-9-10)内部在缓降单元的附近固定设置有湿度仪(3-8-9-8)、在紫外光单元的附近固定设置有微生物传感器(3-8-9-9);冷凝水收集装置包括水平设置且中空结构的托板,所述托板的上表面向下部凹陷,且遍布表面地设置有多个与其内腔连通的通孔,手板的下端连接有与其内腔连通的冷凝水出水管(3-8-9-1),冷凝水出水管(3-8-9-1)依次穿过加湿杀菌装置外壳(3-8-9-10)和风机壳体(3-8-12);所述移动式输气站(6)设置在湍流态处理器(5)的下部,移动式输气站(6)包括移动承载板(6-2)、可转动地连接在移动承载板(6-2)下部的两对移动轮(6-1)、固定装配在移动承载板(6-2)上部的曝气泵(6-3)、连接在曝气泵(6-3)出气口处气体流量计(6-4)和输气管路(6-6)、设置在输气管路(6-6)上的输气阀(6-5);所述湍流态处理器(5)包括上端开口的湍流壳体(5-11)、固定连接在湍流壳体(5-11)内腔中上部的喷淋管网、固定连接在湍流壳体(5-11)内腔中中部的湍流态吸附机构、固定连接在湍流壳体(5-11)内腔中下部的曝气管(5-8)、固定设置在湍流壳体(5-11)内部的温度检测器(5-6)和液位计(5-7);所述喷淋管网由多根相互连通的喷洒管路(5-2)组成,每根喷洒管路(5-2)的下部均连接有沿其长度方向分布的多个与其内腔连通的喷嘴,与喷淋管网进液端固定连接的进液管路(5-13)由湍流壳体(5-11)的上端穿出并与外部的水泵的出水端连接,进液管路(5-13)上连接有进液电磁阀(5-1),所述湍流态吸附机构由呈陈列地分布的若干个湍流态促反应器(5-3)组成,所述湍流态促反应器(5-3)呈圆柱状中空结构,其表面凹凸不平并设有大量的与其内腔连通的通孔,其内部装有吸附填料,其表面还覆盖有生物膜,所述曝气管(5-8)呈环形,其上部设置有与其内腔连通的曝气孔;输气管路(6-6)的出气端穿过湍流壳体(5-11)后与曝气管(5-8)的进口端;所述湍流壳体(5-11)的下部为呈漏斗状的沉淀部(5-4),所述沉淀部(5-4)包括沉淀部壳体(5-4-5),且在沉淀部壳体(5-4-5)内部由上到下依次固定设置有分散单元、稳流缓冲单元、稳流震荡单元;所述分散单元由左右平行并排设置的呈矩形环状的两个聚合氯化铝分散管(5-4-4)及均匀地连接在每个聚合氯化铝分散管(5-4-4)下部的多个喷嘴组成;所述稳流缓冲单元由纵向叠加布置的多个高分子稳流筛网(5-4-3)组成;所述稳流震荡单元由从左到右依次等距离间隔排布的多个稳流震荡单体组成,所述稳流震荡单体由固定连接在沉淀部壳体(5-4-5)底端的两个电磁振动棒(5-4-1)和固定连接在两个电磁振动棒(5-4-1)上端的稳流翼板(5-4-2)组成,所述稳流翼板(5-4-2)的纵断面呈倾倒的W型;所述沉淀部壳体(5-4-5)的中部和下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与其内腔连通的排液管路(5-10)和排泥管路(5-9),所述排泥管路(5-9)和排液管路(5-10)上分别连接有出泥阀(5-12)和出液阀(5-5),排泥管路(5-9)和排液管路(5-10)的进液端分别位于沉淀部壳体(5-4-5)的底部和中部;在沉淀部壳体(5-4-5)的外部设置有中储槽(5-4-6)和中储槽水泵(5-4-7),中储槽(5-4-6)中储存有聚合氯化铝溶液,中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峙,梁骁,马捷,韩宝平,刘喜坤,许旭,张明胜,陈兴祥,董平,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工程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