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片面膜及其包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868314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2 14: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薄片面膜及其包装方法,所述薄片面膜包括:包装用袋,由至少一张或一对以上的包装膜相互接合或熔接而形成,以在其内部空间具有内容物收纳部;第一支撑膜,具有穿孔部及/或凹凸部;第二支撑膜;以及皮肤接触用薄片,浸透在用于经皮施用的流体中;其中,所述皮肤接触用薄片位于所述第一支撑膜和所述第二支撑膜之间,并且以至少一条以上的折叠线为基准,将所述第一支撑膜及所述皮肤接触用薄片与第二支撑膜一同折叠,以使所述第二支撑膜的同一面相互接触,或者在所述折叠线与所述第二支撑膜的切断分界线相一致的位置进行折叠,以收纳于所述包装用袋的内部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薄片面膜及其包装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薄片面膜及其包装方法。
技术介绍
将化妆品或药剂组合物经皮施用于皮肤上时,通常是以将该组合物用手取出并涂抹在皮肤上的方式使用在皮肤上。这种常规的经皮施用方式存在许多局限性,如将该组合物用于皮肤后暴露在空气中的面积大而使组合物变质或蒸发,并且只能以不会从皮肤流下来的程度将组合物涂抹在皮肤上,从而无法大量使用,也无法将组合物固定在使用部位并长时间使用,并且在涂抹过程中有大量的组合物沾在手上而导致浪费等。为了解决这种经皮施用方式所存在的问题,将该组合物浸透在薄片后将浸透有组合物的薄片长时间使用在皮肤上的薄片面膜(或者,薄片型面膜)不仅广泛用于药剂组合物,还广泛用于化妆料组合物中,尤其,就用于皮肤保湿的化妆料组合物而言,正在市售薄片面膜形式(通常,在该行业将这种薄片面膜形式称为面膜(maskpack))的多种产品,以能够使在空气中易于蒸发的水分及保湿成分在空气中的暴露最小化,同时能够将大量的组合物长时间施用于皮肤。但是,尽管薄片面膜有这些优点,但是将浸透在组合物中的薄片使用在皮肤上时,与常规的经皮施用方式相同,仍有大量的组合物沾在手上,因此存在如下问题,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薄片面膜,其包括:包装用袋,由至少一张或一对以上的包装膜相互接合或熔接而形成,以在其内部空间具有内容物收纳部;第一支撑膜,具有穿孔部或凹凸部;第二支撑膜;以及皮肤接触用薄片,浸透在用于经皮施用的流体中;其中,所述皮肤接触用薄片位于所述第一支撑膜和所述第二支撑膜之间,以至少一条以上的折叠线为基准,将所述第一支撑膜及所述皮肤接触用薄片与所述第二支撑膜一同折叠,以使所述第二支撑膜的同一面相互接触,或者在所述折叠线与所述第二支撑膜的切断分界线相一致的位置进行折叠,以收纳于所述包装用袋的内容物收纳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4.01 KR 10-2016-0040254;2017.03.31 KR 10-2011.薄片面膜,其包括:包装用袋,由至少一张或一对以上的包装膜相互接合或熔接而形成,以在其内部空间具有内容物收纳部;第一支撑膜,具有穿孔部或凹凸部;第二支撑膜;以及皮肤接触用薄片,浸透在用于经皮施用的流体中;其中,所述皮肤接触用薄片位于所述第一支撑膜和所述第二支撑膜之间,以至少一条以上的折叠线为基准,将所述第一支撑膜及所述皮肤接触用薄片与所述第二支撑膜一同折叠,以使所述第二支撑膜的同一面相互接触,或者在所述折叠线与所述第二支撑膜的切断分界线相一致的位置进行折叠,以收纳于所述包装用袋的内容物收纳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片面膜,其中,所述第一支撑膜具有凹凸部,所述第一支撑膜的位置为其凹凸部的阴刻部所在的面与所述皮肤接触用薄片接触,其凹凸部的阳刻部所在的面与所述包装用袋的内容物收纳部的一面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片面膜,其中,所述第一支撑膜的凹凸部的形状为四角锥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片面膜,其中,所述第一支撑膜具有凹凸部,以所述第一支撑膜的单位面积1cm2为基准,所述第一支撑膜的凹凸部的密度为15个至30个。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片面膜,其中,所述第一支撑膜具有穿孔部,所述第一支撑膜的穿孔部的平均直径为0.1mm至10m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片面膜,其中,所述第二支撑膜具有穿孔部,所述第二支撑膜的穿孔部的平均直径为1mm至10mm。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片面膜,其中,所述用于经皮施用的流体的粘度为1000mPas至4500mPas。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片面膜,其中,所述包装用袋是至少一张或一对以上的包装膜在至少两条以上的密封线上相互接合或熔接的,所述密封线中的任意一条是粘合强度低于其余密封线的易撕线。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薄片面膜,其中,所述折叠线和所述易撕线的位置相互不接触。10.薄片面膜,其包括:包装用袋,由至少一张或一对以上的包装膜相互接合或熔接而形成,以在其内部空间具有内容物收纳部;第二支撑膜;以及皮肤接触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在珉崔良圭崔敏祚李恩知郑朱娥殷大京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爱茉莉太平洋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