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环内转换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本申请为于2017年9月30日提交、申请号为201680020406.3、专利技术名称为“高动态范围视频编码中的在环且基于块的图像再成形”的中国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所述母案申请的国际申请日为2016年3月30日,国际申请号为PCT/US2016/025082。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申请要求于2015年4月6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第62/143,478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本专利技术一般涉及图像。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用于具有高动态范围的图像和视频序列的环内且基于块的图像再成形。
技术介绍
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动态范围”(DR)可以涉及人类视觉系统(HVS)感知图像中例如从最黑暗的暗(黑色)到最明亮的亮(白色)的强度范围(例如,发光度、亮度)的能力。在这个意义上,DR涉及“参考场景”的强度。DR还可以涉及显示装置充分地或近似地渲染特定宽度的强度范围的能力。在这个意义上,DR涉及“参考显示”的强度。除非特定含义在本文的描述中的任何点处明确地被指定为具有特定意义,否则应当推断该术语可以在任何意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通过编码器在帧内编码中进行环内再成形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访问位于输入位深度的输入图像;将所述输入图像划分成编码区域;对于位于所述输入位深度的输入图像的编码区域(207):针对所述编码区域选择前向再成形函数(310)和后向再成形函数(335),其中,所述前向再成形函数(310)被配置成将位于所述输入位深度的图像数据转换到目标位深度,其中,所述后向再成形函数(335)被配置成将位于所述目标位深度的图像数据转换到所述输入位深度,并且其中,所述目标位深度低于或等于所述输入位深度;访问位于所述输入位深度的参考数据(237),所述参考数据(237)是来自先前编码区域(20 ...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4.06 US 62/143,4781.一种用于通过编码器在帧内编码中进行环内再成形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访问位于输入位深度的输入图像;将所述输入图像划分成编码区域;对于位于所述输入位深度的输入图像的编码区域(207):针对所述编码区域选择前向再成形函数(310)和后向再成形函数(335),其中,所述前向再成形函数(310)被配置成将位于所述输入位深度的图像数据转换到目标位深度,其中,所述后向再成形函数(335)被配置成将位于所述目标位深度的图像数据转换到所述输入位深度,并且其中,所述目标位深度低于或等于所述输入位深度;访问位于所述输入位深度的参考数据(237),所述参考数据(237)是来自先前编码区域(207)的像素数据;将所述前向再成形函数(310)施加于所述编码区域的像素数据和所述参考数据,以生成位于所述目标位深度(212)的第二编码区域像素数据和第二参考数据;基于所述第二编码区域像素数据和所述第二参考数据的像素数据执行帧内预测,以生成预测像素数据;基于所述预测像素数据生成残差像素数据;使用编码器对所述残差像素数据进行编码(315),以生成位于所述目标位深度的编码位流(317);基于对所述编码位流的环内解码,使用所述编码器生成(325)重构残差像素数据;以及将所述后向再成形函数(335)施加于所述重构残差像素数据,以生成位于所述输入位深度的未来参考数据(237),所述未来参考数据(237)被存储在帧缓存器中,以在未来编码区域(207)的编码中用作参考数据(23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对于位于所述输入位深度的输入图像的编码区域,将所述编码位流与元数据进行复用,所述元数据表征所述前向再成形函数和/或所述后向再成形函数。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使用编码器对所述残差像素数据进行编码以生成位于所述目标位深度的编码位流包括:将编码变换施加于所述残差像素数据,以生成变换的残差数据;将量化施加于所述变换的残差数据,以生成量化数据;以及将熵编码施加于所述量化数据,以生成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