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朔昌专利>正文

一种园林用拳击手形环保景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64180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2 13: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园林用景观,尤其涉及一种园林用拳击手形环保景观。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吸引游客、节能环保的园林用拳击手形环保景观。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园林用拳击手形环保景观,包括有安装板、拳击手壳体、导套、导轨、第一紧固螺杆、第一轴承座、第一转杆、受力轮、Z形杆、受力驱动方向调节装置等;安装板的顶部设有拳击手壳体,安装板的右侧面连接有导套,导套内设有导轨,导套的右侧设有能够固定导轨的第一紧固螺杆,导轨的底端连接有第一轴承座。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扇形齿轮转动能够使拳击手壳体臂膀不断的挥动,如此能够吸引游客的注意力,且本发明专利技术是通过水力进行运转的,如此能够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园林用拳击手形环保景观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园林用景观,尤其涉及一种园林用拳击手形环保景观。
技术介绍
传统园林的景观普遍都是河水、树木、亭子等,并且园林内普遍是静止的观赏性建筑,如此会造成市民的审美疲劳,较难吸引游客的注意,从而易导致游客的流失,而园林内现有能够运动的观赏设备普遍需要电力驱动,如此会浪费电能。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传统园林的景观普遍是静止的观赏性建筑,较难吸引游客的注意、从而易导致游客的流失的缺点,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吸引游客、节能环保的园林用拳击手形环保景观。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园林用拳击手形环保景观,包括有安装板、拳击手壳体、导套、导轨、第一紧固螺杆、第一轴承座、第一转杆、受力轮、Z形杆、受力驱动方向调节装置、第一锥形齿轮、第二轴承座、第一旋转环、第二锥形齿轮、第三轴承座、第二转杆、扇形齿轮、延长块、第一转轴、第一齿轮、第三锥形齿轮、第四锥形齿轮、第三转杆、第四轴承座、第二齿轮、第五锥形齿轮、第六锥形齿轮、第一绕线轮、第一定滑轮、第二定滑轮、第三定滑轮、第二转轴、第二绕线轮、拉线、扭力弹簧、第三转轴、第一皮带轮、第一平皮带、第三齿轮、第四转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园林用拳击手形环保景观,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安装板(1)、拳击手壳体(2)、导套(3)、导轨(4)、第一紧固螺杆(5)、第一轴承座(6)、第一转杆(7)、受力轮(8)、Z形杆(9)、受力驱动方向调节装置(10)、第一锥形齿轮(11)、第二轴承座(12)、第一旋转环(13)、第二锥形齿轮(14)、第三轴承座(15)、第二转杆(151)、扇形齿轮(16)、延长块(17)、第一转轴(171)、第一齿轮(18)、第三锥形齿轮(19)、第四锥形齿轮(20)、第三转杆(21)、第四轴承座(211)、第二齿轮(22)、第五锥形齿轮(23)、第六锥形齿轮(24)、第一绕线轮(25)、第一定滑轮(2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园林用拳击手形环保景观,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安装板(1)、拳击手壳体(2)、导套(3)、导轨(4)、第一紧固螺杆(5)、第一轴承座(6)、第一转杆(7)、受力轮(8)、Z形杆(9)、受力驱动方向调节装置(10)、第一锥形齿轮(11)、第二轴承座(12)、第一旋转环(13)、第二锥形齿轮(14)、第三轴承座(15)、第二转杆(151)、扇形齿轮(16)、延长块(17)、第一转轴(171)、第一齿轮(18)、第三锥形齿轮(19)、第四锥形齿轮(20)、第三转杆(21)、第四轴承座(211)、第二齿轮(22)、第五锥形齿轮(23)、第六锥形齿轮(24)、第一绕线轮(25)、第一定滑轮(26)、第二定滑轮(27)、第三定滑轮(28)、第二转轴(29)、第二绕线轮(291)、拉线(292)、扭力弹簧(293)、第三转轴(294)、第一皮带轮(295)、第一平皮带(296)、第三齿轮(297)、第四转轴(298)、第四齿轮(299)、摆动杆(2991)和第五转轴(2992),安装板(1)的顶部设有拳击手壳体(2),安装板(1)的右侧面连接有导套(3),导套(3)内设有导轨(4),导套(3)的右侧设有能够固定导轨(4)的第一紧固螺杆(5),导轨(4)的底端连接有第一轴承座(6),第一轴承座(6)内连接有第一转杆(7),第一转杆(7)的右部连接有受力轮(8),导轨(4)的左侧面下部连接有Z形杆(9),Z形杆(9)的底部左侧设有受力驱动方向调节装置(10),受力驱动方向调节装置(10)的调节部件上连接有第一锥形齿轮(11),Z形杆(9)的左端安装有第二轴承座(12),第二轴承座(12)内连接有第一旋转环(13),第一旋转环(13)的下部连接有第二锥形齿轮(14),第二锥形齿轮(14)与第一锥形齿轮(11)啮合,第一旋转环(13)内连接有第二转杆(151),安装板(1)前侧面的右侧下部安装有第三轴承座(15),第二转杆(151)的上部通过过盈连接的方式与第三轴承座(15)内的轴承连接,第二转杆(151)的上部连接有扇形齿轮(16),安装板(1)前侧面的右部上下两侧均连接有延长块(17),延长块(17)上转动式连接有第一转轴(171),第一转轴(171)的中部连接有第一齿轮(18),下侧第一齿轮(18)与扇形齿轮(16)啮合,下侧第一转轴(171)的顶端与上侧第一转轴(171)的底端均连接有第三锥形齿轮(19),两个延长块(17)之间的安装板(1)前侧面上转动式连接有第四锥形齿轮(20),第四锥形齿轮(20)与第三锥形齿轮(19)啮合,拳击手壳体(2)左腿下部内的后侧面安装有第四轴承座(211),第四轴承座(211)内连接有第三转杆(21),第三转杆(21)的底端穿过拳击手壳体(2)左腿的底部,第三转杆(21)的底端连接有第二齿轮(22),第二齿轮(22)与上侧的第一齿轮(18)啮合,第三转杆(21)的顶端连接有第五锥形齿轮(23),第四轴承座(211)上侧的拳击手壳体(2)左腿上转动式连接有第六锥形齿轮(24),第六锥形齿轮(24)与第五锥形齿轮(23)啮合,第六锥形齿轮(24)的前侧连接有第一绕线轮(25),第一绕线轮(25)上方的拳击手壳体(2)左腿上连接有第一定滑轮(26),第一定滑轮(26)左上方的拳击手壳体(2)上连接有第二定滑轮(27),第二定滑轮(27)左上方的拳击手壳体(2)上连接有第三定滑轮(28),拳击手壳体(2)的上部转动式连接有第二转轴(29),第二转轴(29)的前后两端均连接有拳击手壳体(2)臂膀,第二转轴(29)上连接有第二绕线轮(291),第二绕线轮(291)上绕有拉线(292),拉线(292)依次绕过第三定滑轮(28)、第二定滑轮(27)和第一定滑轮(26),拉线(292)的底端绕在第一绕线轮(25)上,拳击手壳体(2)臂膀与拳击手壳体(2)之间连接有扭力弹簧(293),第二转轴(29)下侧的拳击手壳体(2)臂膀上转动式连接有第三转轴(294),第二转轴(29)上前后两侧均连接有第一皮带轮(295),第三转轴(294)上也连接有第一皮带轮(295),上侧两个第一皮带轮(295)位于两个拳击手壳体(2)臂膀之间,上下两个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朔昌
申请(专利权)人:朱朔昌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