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杆电缆防外破水泥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64116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2 13:17
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一种用于防止上杆电缆外力破坏的水泥槽,属于电网配电线路运维检修技术领域。包括埋设于地下的电缆工井,电缆工井一端连通电缆排管、另一端连通电缆槽,电缆槽一端延伸至电杆,电缆排管及电缆槽均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电缆槽的下表面设计为斜坡状,电缆槽下表面靠近电杆一端的高度高于电缆槽下表面靠近电缆工井一端的高度,电杆上还安装有电缆管,电缆管顶部位于地面上方、底部与电缆槽相贯通。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能对杆根部裸露以及地下弯曲、直埋至电缆排管部分的电缆进行有效保护,而且还可以灵活修复、更换电缆,省时省力,大大提高工作人员现场工作效率,安全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上杆电缆防外破水泥槽
本专利技术设计一种用于防止上杆电缆外力破坏的水泥槽,属于电网配电线路运维检修

技术介绍
电缆排管是一种电缆敷设时用于保护电缆的管道,可以为电缆在地下的埋设提供路径和足够的空间,并为电缆提供保护。当电缆穿出排管上杆时,现有的电缆上杆的技术一般是地下部分采用电缆直埋,临近上杆时,电缆被弯曲然后上杆,有些地区甚至将电缆围着电杆弯曲几圈后上杆,这两种方式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目前,普遍的对上杆电缆进行保护的方式是在杆根部向上装设电缆护板,由于电缆护板只能对杆上电缆提供保护,对杆根部裸露以及地下弯曲、直埋至电缆排管的部分不能提供有效的保护,而且当在杆附近有开挖施工时,由于存在未穿管、直埋的电缆,施工方的开挖机械易对此部分电缆造成破坏,造成线路短路跳闸,曾经发生过因上杆电缆未被有效的保护而被施工破坏造成线路全线跳闸引起大面积停电的事故,而且当穿出电缆排管部分电缆需进行电缆修复、更换时,施工开挖不仅审批程序繁琐,还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成本高,若上杆电缆直埋附近还有其他电缆,开挖不合理还有可能误伤附近电缆,安全系数低。综合以上考虑,为了防止外力破坏造成的不必要的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上杆电缆防外破水泥槽,其特征在于包括埋设于地下的电缆工井(1),电缆工井(1)一端连通电缆排管(2)、另一端连通电缆槽(3),电缆槽(3)一端延伸至电杆(4),电缆排管(2)及电缆槽(3)均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电缆槽(3)的下表面(3‑2)设计为斜坡状,电缆槽(3)下表面靠近电杆(4)一端的高度高于电缆槽(3)下表面(3‑2)靠近电缆工井(1)一端的高度,电杆(4)上还安装有电缆管(5),电缆管(5)顶部位于地面上方、底部与电缆槽(3)相贯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杆电缆防外破水泥槽,其特征在于包括埋设于地下的电缆工井(1),电缆工井(1)一端连通电缆排管(2)、另一端连通电缆槽(3),电缆槽(3)一端延伸至电杆(4),电缆排管(2)及电缆槽(3)均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电缆槽(3)的下表面(3-2)设计为斜坡状,电缆槽(3)下表面靠近电杆(4)一端的高度高于电缆槽(3)下表面(3-2)靠近电缆工井(1)一端的高度,电杆(4)上还安装有电缆管(5),电缆管(5)顶部位于地面上方、底部与电缆槽(3)相贯通。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杆电缆防外破水泥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槽(3)与电缆排管(2)旋接为一体或者卡接为一体。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杆电缆防外破水泥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槽(3)的上表面(3-1)呈水平结构,且上表面(3-1)上开设有可启闭的盖体(9),电缆槽3的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栾竟松宫钦伟史庆岩贾玉清迟吉运张积辉冯双利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烟台供电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