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输电线路导线风振抑振控制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输电线路防风减灾
,尤其涉及一种输电线路导线风振抑振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输电线路杆塔属于大跨度高耸结构,导线对地距离远,柔度大,对风荷载非常敏感,风激作用下常会产生周期性运动。风振是引起螺栓松动、金具损坏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导线振动幅度过大,甚至会导致断股烧伤、断线倒塔等重大事故。因此,防治与监测导线振动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目前电网常采用的防振装置主要有防振锤、阻尼线、相间间隔棒等,防振锤成本低廉,应用较为广泛,布置合理的防振锤可以利用重锤的的惯性消耗振荡能量,但防振锤会增加导线和线夹的负担,而且重锤经常会发生松动偏移而失去防振能力。阻尼线是一种具有较大内摩擦和吸能特性的特种导线,导线振动时通过摩擦碰撞消耗系统能量,但这种丝间摩擦消耗的能量太小,仅对微风振动有效果。相间间隔棒使用一种具有绝缘性能和机械强度的支架,将各导线机械地连接起来,使其相互制约,达到防舞的目的,但易发生有机材料漏电烧痕,导致闪络事故的发生。导线振动作为最需要监测的工况之一,往往发生在恶劣天气和空旷郊区,监测困难,在线监测需要全天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输电线路导线风振抑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械承载系统,用于将所述输电线路导线风振抑振控制系统安装在输电线路杆塔上;液压俘能系统,用于将输电线路杆塔上的导线的振动动能转化为液压能再以转动动能输出,同时降低导线的振动幅度;转换蓄能系统,用于将所述液压俘能系统输出的转动动能转换为电能存储;在线监测系统,用于监测导线的振动幅度,当导线振动幅度过大时发送警报信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电线路导线风振抑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械承载系统,用于将所述输电线路导线风振抑振控制系统安装在输电线路杆塔上;液压俘能系统,用于将输电线路杆塔上的导线的振动动能转化为液压能再以转动动能输出,同时降低导线的振动幅度;转换蓄能系统,用于将所述液压俘能系统输出的转动动能转换为电能存储;在线监测系统,用于监测导线的振动幅度,当导线振动幅度过大时发送警报信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承载系统具体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左立柱(8)和右立柱(9),分别通过左套接板(5)和右套接板(6)与输电线路杆塔的横担(7)拼接固定;插接到所述左立柱(8)下端的左承重架(10)和插接到所述右立柱(9)下端的右承重架(12);搭接到所述左承重架(10)和所述右承重架(12)上的承重板(14);固定在所述承重板(14)上的主箱体(15)和嵌套在所述主箱体(15)内的副箱体(16),所述主箱体(15)内部设置第一线路走廊(23)和第二线路走廊(24),所述副箱体(16)设置第三线路走廊(25),所述第一线路走廊(23)、第二线路走廊(24)、第三线路走廊(25)的终点均位于所述副箱体(16)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箱体(15)顶部左侧和中央分别设有吸油管通道(17)和排油管通道(18),所述主箱体(15)顶部中央铆接主箱体连接板(19)。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俘能系统具体包括:压接在导线(27)上的高压护套(26),所述高压护套(26)下侧面铆接护套连接板(28);安装在所述护套连接板(28)上的第一万向轴(29);往复泵(31),其底部与第二万向轴(33)连接,所述第二万向轴(33)与所述主箱体连接板(19)相连接;所述往复泵(31)包括活塞杆(32),所述活塞杆(32)与绝缘套杆(30)固定连接,所述绝缘套杆(30)与所述第一万向轴(29)连接;所述往复泵(31)底部设有两个液压管接头,位于其下侧的第一管接头(34)通过吸油管(35)与油箱(36)连接,所述吸油管(35)内自下而上安装吸油滤油器(37)、比例溢流阀(38)和吸油单向阀(39);所述比例溢流阀(38)的控制线与电源线通过所述第一线路走廊(23)进入所述副箱体(16);位于所述往复泵(31)底部上侧的第二管接头(40)通过出油管(41)与蓄能器(42)连接,所述出油管(41)内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城,裴慧坤,谭波,周伟才,刘丙财,胡燮,王晨,徐曙,林华盛,林国安,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