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的核磁共振探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85546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2 11:16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核磁共振探测系统,包括:核磁共振井下探测系统、核磁共振地面系统、以及云端服务器;其中,核磁共振地面系统,用于获取核磁共振井下探测系统发送的测井数据,并将测井数据同步传输至云端服务器;云端服务器,用于根据核磁共振地面系统传输的测井数据进行分布式计算处理,获得反演结果。本申请的方案中,通过基于互联网的核磁共振探测系统的构建,可以利用云端服务器对测井数据进行存储和快速处理,能够提高对核磁共振测井采集到的测井数据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有利于石油矿藏的开采开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互联网的核磁共振探测系统
本申请涉及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核磁共振探测系统。
技术介绍
核磁共振自1946年被发现以来,已成为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以及医学等领域的有利分析测试手段。1952年,Varian公司申请了地磁场核磁共振测井仪专利,并于1960年投入商业化服务。1978年,LosAlamos实验室Jackson专利技术了“inside-out”磁体结构的脉冲核磁共振技术,奠定了永磁体核磁共振脉冲测井仪的理论基础。2000年,随钻核磁共振样机制作完成。核磁共振测井是一种通过测量地层流体中氢核的弛豫特性,提供反映地层储集特性的测井新技术。核磁共振测井技术可有效应用于储层物性参数的计算,储层流体性质的识别等,对识别低电阻率、低孔低渗油气层、评价储层孔隙结构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核磁共振测井要采集成百上千的测井数据,对大量的测井数据进行相关计算,需要非常大的计算机内存,而且计算的速度很慢。因此,如何提高对核磁共振测井采集到的测井数据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是本领域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核磁共振探测系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核磁共振探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核磁共振井下探测系统、核磁共振地面系统、以及云端服务器;其中,所述核磁共振地面系统,用于获取所述核磁共振井下探测系统发送的测井数据,并将所述测井数据同步传输至云端服务器;所述云端服务器,用于根据所述核磁共振地面系统传输的测井数据进行分布式计算处理,获得反演结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核磁共振探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核磁共振井下探测系统、核磁共振地面系统、以及云端服务器;其中,所述核磁共振地面系统,用于获取所述核磁共振井下探测系统发送的测井数据,并将所述测井数据同步传输至云端服务器;所述云端服务器,用于根据所述核磁共振地面系统传输的测井数据进行分布式计算处理,获得反演结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核磁共振地面系统包括:与所述核磁共振井下探测系统连接的数据传输装置;所述数据传输装置,用于将所述测井数据同步传输至云端服务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核磁共振地面系统还包括:与所述核磁共振井下探测系统连接的数据存储装置;所述数据存储装置,用于存储所述核磁共振井下探测系统发送的测井数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核磁共振井下探测系统包括:物联网模块和处理器;所述物联网模块,用于存储所述核磁共振井下探测系统的物联网标识;所述处理器,用于为所述核磁共振井下探测系统采集的测井数据添加所述物联网标识后,发送至所述核磁共振地面系统。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测井数据包括所述核磁共振井下探测系统的工作状态参数和所述核磁共振井下探测系统采集的核磁共振数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核磁共振数据包括自旋回波串数据;所述云端服务器,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立志郑文斌廖广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